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637383940414243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631#

“舍利取义”常常伴随着对家人、朋友、国家或民族的深厚忠诚。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为保护它考验着个人的道德勇气和心理承受力,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即使面对极大危险也不退缩,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这种勇气来源于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自我约束力。亲朋好友、家国安全、民族文化传统而英勇献身的事迹,彰显了这一道德原则的影响力。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类似“舍利取义”的理念都被视为值得敬仰的行为准则,体现了人类对正义、勇气、责任和理想价值的普遍追求。无论是为了保护家人、朋友、国家或是更高尚的信仰,人们甘愿冒着巨大风险,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精神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其身影,激发着人们对道德勇气和牺牲精神的尊崇。
TOP
632#

从中国哲学的视角来看,这篇文章蕴含了“义”与“利”之间的深刻思辨,而这种思考对现代生活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论语》和《孟子》中强调了“义”的优先性,认为君子以道义为根本,而小人则趋于功利。这种区分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利益,而是在提醒我们如何权衡义与利的关系。
在当代生活中,我们常面临类似“鱼与熊掌”的抉择: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还是顾及长远的公共利益?例如,在选择职业时,或许高薪职位诱人,但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则更值得思考。中国哲学并不排斥“利”,但强调“义”作为行为的底线和导向。只有当物质欲望被合理克制,个人行为才能更接近内心的安宁与社会的正道。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从小事开始,见利让之、见义为之,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道义,这才是古人“舍利取义”智慧的现代实践。
TOP
633#

从字面上看,“舍利取义”意指舍弃物质的“利”得,选择追求更高层次的“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价值观,体现了人在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时,能够有智慧地作出取舍。在古代,许多文人志士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甘愿放弃富贵荣华,宁愿坚守贫贱之身,这种舍与得的背后,蕴藏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屈原为国家的安危忧心,最终在政治斗争中选择了自尽,舍弃了个人的生命,但却为后人留下了精神的财富。
“舍利取义”并非是无谓的放弃,而是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它要求我们具备远见和智慧,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抛弃眼前的利诱,选择那些对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引,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如古人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做出取舍,方能走得更远,活得更有意义。
TOP
634#

“义”是一种坚守正道、大义凛然的精神品质。面对是非抉择,能坚守道德底线,不被利益诱惑。比如在商业活动中,拒绝参与不正当竞争,即使短期利益受损,也不违背诚信原则去欺骗消费者。在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时,敢于挺身而出,为正义发声,像勇敢揭露职场中的潜规则,维护公平的工作环境。“义”是社会公正的保障,它赋予我们勇气去对抗邪恶与不公,让正义之光得以闪耀,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固。
TOP
63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中国哲学中,“舍利取义”是一种深刻的道德观念,它强调在面对利益与道义的抉择时,应当放弃个人利益,坚守道德原则和正义。这一理念源自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的教诲,他明确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表明,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如果必须做出选择,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道义,即使这意味着牺牲生命。

“舍利取义”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成员的期望。它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追求更高道德价值的精神。在儒家看来,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道德原则发生冲突时,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

这一理念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体现,如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他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时,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这种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更高的道德和正义而奋斗。

在现代社会,尽管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和挑战,“舍利取义”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对道德的坚守。通过实践“舍利取义”,我们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TOP
636#

从功利主义哲学角度看,其追求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与舍利取义在某些层面相呼应。当面临利益抉择时,若一种选择虽能为个人带来眼前的物质利益,但会损害大多数人的长远福祉,从功利主义视角便不符合正义,应舍利取义。例如,工厂若为降低成本,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流,虽能获取短期经济利益,却危害了周边居民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损害了整体和长远利益。此时,遵循正义原则,放弃这种短视的利益追求,才是符合功利主义所倡导的 “最大善”。
然而,康德的义务论哲学则从另一个维度为舍利取义提供支撑。康德强调道德行为应基于纯粹的义务,而非后果或利益考量,在舍利取义情境中,正义本身就是一种绝对的道德义务。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行为符合正义原则,就应当去做。比如,在面对强权威胁时,坚持说出真相,即便可能因此失去个人的某些利益,甚至面临危险,从义务论角度,这也是对正义义务的履行,是道德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传统哲学里,儒家倡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深刻体现了舍利取义的精神。孟子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更是将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各种利益与义发生冲突时,毅然舍弃利益,这是对道德理想的坚守。
在现实生活中,舍利取义的考验无处不在。我们时常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享受与长远目标的冲突,只有以正义为准则,深刻理解不同哲学思想中关于义利的思辨,才能在复杂的利益迷宫中做出正确选择。舍利取义并非摒弃所有利益,而是在正义的天平上,精准衡量,让利益的追求不偏离道德的轨道,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的和谐统一。
TOP
637#

孔子主张 “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更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将 “义” 的价值置于生命之上,鲜明地表达了在面临生命与道义的抉择时应有的态度。这种思想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在历史长河中为了正义挺身而出。
在古代,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然而他坚守民族大义,不为所动,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志,拒绝了敌人的威逼利诱,最终慷慨就义。他舍弃了个人生存及荣华富贵的机会,却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与大义,成为践行 “舍利取义” 的光辉典范。
在当代,“舍利取义” 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实意义。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众多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逆行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告别家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日夜奋战在救治病人的岗位上。他们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这是对个人利益的巨大牺牲。但他们秉持着医者仁心的道义,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这种 “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公众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正是 “舍利取义” 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TOP
63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生死抉择之际,义之所在,重于泰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诠释此道。如苏武牧羊北海,持节不屈,虽远在异域,困于饥寒,却坚守对国家的忠义,不被威逼利诱所动;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元人的劝降,决然以死明志,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在他们眼中,义是信仰,是尊严,是比生命更为珍贵的精神瑰宝,激励着后世之人在大义面前,不贪恋私利,勇敢抉择,传承这熠熠生辉的道德之光。
TOP
639#

今日重读《论语》,深感孔子“舍利取义”之论,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此论更显其深远意义。
环顾四周,不乏有人为名利所困,迷失自我。然而,真正的价值,岂是浮华所能衡量?正如孔子所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们应当时刻警醒,不为外物所惑,坚守内心的道义与良知。然而当下社会众人为发不义之财,干丧尽天良之事,食品安全315事件,人口拐卖事件等等,正是我们身处这种时代浪潮,更应清晰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明白自己应当作何抉择,在坚守道义的同时要维护好自己的既得利益与权益,敢于与不法不义做抗争。
反思自我,在面临选择时,是否能毅然决然地舍利取义?或许,我们常因一念之差,而偏离正道。故当以此为鉴,铭记“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与坚定。愿诸君共勉,于纷扰尘世中,保持一份清醒与超脱,让“舍利取义”的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TOP
64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区别。而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则进一步阐述了在面对义与利的抉择时,应如何坚守内心的道义原则。这些经典论述,让我对“舍利取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中数不胜数。董存瑞炸碉堡就是个典型例子。在解放隆化战斗中,为了开辟部队前进的道路,必须炸毁敌人的碉堡。董存瑞毅然托起炸药包,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撑,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他的英勇行为充分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即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董存瑞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舍生取义的典范。
在过去的生活中,也有过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道义的时候。但通过这些经历,我逐渐明白了“舍利取义”的重要性,并努力将这一原则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内心的道义原则,勇于担当,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