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637383940414243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616#

“舍利取义”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在面对利益与道义的冲突时,应当舍弃个人利益,坚守道义。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舍利取义”的核心在于强调道义的价值高于物质利益。它要求个体在行为选择上,不仅要考量个人的得失,更应考虑其对社会、对他人的影响。这种观念促进了个体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直、公正的社会风气。
在现代社会,尽管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舍利取义”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商业活动、社会交往乃至日常生活中,坚守诚信、公正、善良的道德原则,不仅能够维护个人形象,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实践“舍利取义”,可以引导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仍能坚守道德底线,做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决策。
综上,“舍利取义”作为一种传统道德观念,其价值不仅未因时代变迁而减弱,反而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更加独特的光彩。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将“舍利取义”的理念融入现代生活,以促进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TOP
617#

舍利取义,即先义而后利。在利益面前,每个人的选择决定着他的人生。正如荀子曾经说过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如果一个人在小利面前抓紧不放手,谈何大利益的出现。利和义,对一个人同样重要。但二者不可同时得到,必须舍弃一个,保全另一个。放弃眼前的小利,拥抱义,着眼于长久,等待义的成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TOP
61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舍利取义,这自古以来就是为人们所称道的美好品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也,二者不可兼得。有的时候,想要生,就会舍掉义,作出对国家社会有危害的事;相反,想要义,想要名垂千古,就会舍掉生命。
TOP
619#

生命本是我所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需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弃生命而求取正义。一个人活着,便存在生命,但正义也很重要,没有正义人可能无法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所以孔子提到,两者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求取正义。
TOP
620#

回复 2楼李丽萍的帖子

“舍利取义”是说在面临利益与道义的冲突时,应优先选择道义,这意味着要放弃某些个人利益。这种选择体现了对道德价值的尊重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有些大义的人,在面对诱惑、压力或困境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私利所动。在生活中,有的人会遇到需要牺牲个人时间或利益以完成团队任务的情况,这都是舍利取义的精神就会促使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舍利取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教导人们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使得中国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能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
在历史上,有文天祥在抵抗外敌入侵时坚守信念、以身殉国;蔺相如在面对廉颇的嘲讽时选择忍让、顾全大局等。这些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道义、勇于担当。
在现代社会中,舍利取义的精神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在扶贫攻坚战中,许多扶贫干部和志愿者放弃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深入贫困地区为群众谋福祉等。这些行为都充分体现了舍利取义的精神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该把心放在祖国冰冷的地方,用我们自身的温度,去温暖祖国,为祖国奉献!
TOP
621#

孔子十分看重“义”,而对于“利”,孔子也并不排斥,但是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符合“义”的“利”,孔子也是不稀罕的。这种观点对我们今天很有启发。简单地举个例子,疫情期间有的人发“国难财”,如果这些人知道“舍利取义”的话,他们就不仅不会借着“国难”发财,并且会为了帮助国家和人民渡过难关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讲孔子,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TOP
622#

“舍利取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选择,它体现了在面临利益与道义冲突时,人们选择坚守正义、放弃私利的崇高精神。这一原则强调,在面对诱惑或困境时,个人的品德与道德原则比物质利益更为重要。通过舍弃个人得失,坚持正义与公平,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敬佩,更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历史上,无数先贤以“舍利取义”为准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道德追求,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舍利取义”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TOP
62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早在千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教导我们道义的取舍问题。然而在时代变迁中,诱惑变得越来越深,很多人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态,改变初衷,冷眼旁观。物质熏心,面对利益与道义,是义先行,还是利先行,这是个道德修养问题。当然利义是并存的,摒弃义,大谈利是虚伪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该如何取舍,就要看你的心指向哪一端。
  利为天下人所追,“天下之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今天利益遮住了许多人的眼睛,他们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冒着自己的生命,也要把追求利益放在生命的首位,害苦了许多的贫困人家,古语云: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我们有怎么能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尊严,所以在利和义之间,我们应当选择义,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正义之财,干净之利。
TOP
624#

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正义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会辨别哪些利益是正当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哪些则是不正当的、应该被摒弃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TOP
625#

中国儒家传统讲“君子重义,小人逐利”,描述的只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但许多人将此看成是一种说教,而不明其中的因果,实际应该是“君子重义而得利,小人逐利而受害”,但这么说容易让人误解。有的人会因此说,原来儒释道也是教人如何取利的,学佛的无我之义也是为了背后更大的利,道家的“无为而为”也是为了为而无为,儒家讲仁义,鲁迅看中国历史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但字缝里却透露着“吃人”两字。
人在社会中生活,一般所扮演的角色或者所从事的正当职业都是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所获得的社会利益回报也越大,这就是典型的以义取利。
人的高低贵贱不是由他拥有的财富、地位决定的,而是由其发心决定的。愿为社会大众、愿为一切众生谋福利的心就是高贵之心,也就是“义”,只追求个人感官物欲快乐的心就是贫穷低贱之心,这就是直接求利。
贫穷低贱的人若能拥有一颗高贵的心,他的命运就能逐渐由贫贱转变为富贵(以义获利);富贵的人若拥有一颗吝啬低贱的心,他很快就会由富贵变为贫穷低贱(直接取利而受害)。许多头脑聪明无比的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多是因为其发心只为利益自己的缘故。
TOP
626#

舍利取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价值观念,
从字面上理解,“舍”意味着放弃或抛弃,“利”通常指的是利益、好处或者个人的收益,而“义”则是指正义、道德或公共利益。因此,“舍利取义”强调的是当个人利益与道德正义发生冲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追求和维护正义。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推崇,并被视为君子的行为准则。
TOP
627#

古人云:“舍生而取者矣。”古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放弃自已的义。这些人更会为了义而放弃所谓的利的。
舍弃利益而换取忠国的正义。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体现了诗人文天祥那为了忠国正义,面对着金钱的诱惑依然面不改色,拒绝金钱的利益以死报国,全因他心中存有那忠国的正义。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然而前台湾特首陈水扁在利益与正义面前,他蓦然选择了利益。他从人人称赞的特首,到如今每人都想“扁”他的陈水扁,其根本原因在于他重利忘义。倘若他能如同日本核电站的勇士一般用尽全力不挂念自已私利地为国家付出,那么陈水扁的美名便会如同文天祥一般流芳万世吧!
    舍弃利益而换取那信义。海尔是我国的名牌企业。海尔集团之所以会成名,是因为海尔老总为了信义放弃了眼前利益。面对100台不合格的洗衣机,海尔老总在员工面前亲手用锤打烂了它们。他告诉员工做生意就得讲信义而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这一点。正是因为他有这个信义,海尔集团才会一步一步走上顶尖的高峰。然而一些重利而不在乎信义的企业,其结果总是那么的不堪。三鹿奶粉曾是我国免检产品,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三鹿公司却以为这“免检”是有利可图的,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不惜加入三聚氰氨来虚拟地加高蛋白质含量。或许眼前是有利可图,但失去的,是人们的信任。为了利而放弃信义的三鹿终究是遭到了淘汰。
    为了义,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利。有些人或许在正义与金钱面前会选择正义一方。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愿意为了义而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利呢?赵泰来为了中国6万多件古宝,不惜舍弃自己三栋别墅,其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收藏,而是无私地把它们都捐给国家了。赵泰来不惜献出自己的利,从而保护了国家文物,全因他心中有那伟大的义。为了义从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利的人,方能更体现义的所在。
    舍利而取义,这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体现,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TOP
628#

舍利取义,这一概念源自儒家伦理思想,强调在面临利益与道义冲突的选择时,应当坚决舍弃物质利益,坚守道义原则。这一理念要求人们在面对诸如金钱、地位、名誉等诱惑时,能够超越个人私欲,以公正、公平、正义的原则为行为准则,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做出符合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的决策。具体来说,“舍利”意味着要舍弃个人私利,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念;“取义”则是要求人们追求道义上的正确性,坚守诚信、仁爱、和谐等道德规范,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压力,也要勇往直前,维护正义。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品行的修养上,更是在社会治理、国家发展乃至全球秩序构建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TOP
629#

利益和物质在绝对意义上来说,远不及义等精神的延续。当利益与义发生冲突,舍利取义则更为明智。人类有着高级智慧,有着高出与本能欲望的精神境界。义等精神的面前,物质都是虚无。
TOP
63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里,孟子将鱼比作生命,熊掌比作道义,说明在两者不能同时获得时,应当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孟子传达了“舍利取义”的价值观,即在生命和道义之间,应当选择道义。这种思想影响了后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孟子的这一观点,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正义和人类行为准则的深刻反思。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杨娜 最后编辑于 2024-12-11 20:00:0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