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35363738394041»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556#

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 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并且因此而死亡,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既而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打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悬梁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就快到了,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TOP
557#

舍利取义

与其说是舍利取义,更不如说是舍弃私欲而取大义,中国传统的圣人和君子都必须担天下之大任而舍弃个人的私欲,倡导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这就是将义字大于利字的目的和效果。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是不断的否定人自身存在的私欲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对于人具有私心私欲的现实肯定,不断的否定私欲却没有给出具体如何摒弃私欲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而事实上社会实践中依然存在大量的私欲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道德和宗教联系,使道德形而上学化,可当道德只是形而上学,而不是具有完满普遍性和自发性,这种道德还能具备现实说服力吗?所以我认为不应该一昧贬低私欲,而是花更多功夫观察社会实践,以使道德体系更加完满。
TOP
558#

如果我们把道义和利益看成是两个维度的问题,那这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就不好比较。这就好比我们比较容易判断苹果和橘子哪个好吃,而不好说在沙漠中,水和面包哪个更重要一些。

但是如果我们把道义看做是长远的利益,而把狭义的利益理解为眼前的利益,那这两者之间界限就相对清楚。
TOP
559#

    义和利的关系,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有阐述,并且是儒家核心的一个争论点。最著名的当属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详细的辩论了义和利的关系。人人都想要义利双全,但是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当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亦不乏这样的选择。南京胖哥街头见义勇为,却因身中数刀丧失了自己的排泄系统。这便是他个人的抉择。当看到别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南京胖哥选择挺身而出。而不是退缩不前,在这种处于两三秒的快速决定中,彰显的是他为人善良的本心。
TOP
560#

义和利的关系,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有阐述,并且是儒家核心的一个争论点。最著名的当属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详细的辩论了义和利的关系。人人都想要义利双全,但是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当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亦不乏这样的选择。南京胖哥街头见义勇为,却因身中数刀丧失了自己的排泄系统。这便是他个人的抉择。当看到别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南京胖哥选择挺身而出。而不是退缩不前,在这种处于两三秒的快速决定中,彰显的是他为人善良的本心。
TOP
561#

孔子的义利观,不在于谋利本身,而在于谋利的手段。人们要想获得财富必须采取符合义的方法和手段,要取之有道,取之有理。用不义的手段获得财富是不足取的,也是可耻的。当今社会,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国家、残害百姓的事件屡屡发生; 大搞权钱交易,巧取豪夺而非法谋利的事件也时时见诸报端; 偷税漏税、坑蒙拐骗、损公肥私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要消除这些危害社会的毒瘤,孔子义利观主张的仁中取物、义中取利,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TOP
562#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表明了孟子对于义的看重,在生命与道义同时受到威胁时,他选择道义而放弃生命,这是非常难做到的,需要我们时时将道义放在首位。
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每天都在忙于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时,一时的行差踏错很容易让我们忘记本心,孟子的义利观就是为了警醒我们始终不忘心中的道义,鱼与熊掌始终不可兼得。就如同当年轰动全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到之后的“毒疫苗”事件,这都是他们迷失了本心,忘记了心中的道义所导致的,因此,为了世界的和谐稳定,我们要时刻不忘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TOP
563#

君子更注重义,小人更注重于利,当利益与仁义存在矛盾时,君子便会选择仁义优先,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做正义的行为往往也要三思而后行,比如最近发生的唐山烧烤案例,当欺凌者占据明显优势的时候,正义的力量博润,又该怎么去制止这个问题,我们更多的保护自己,而不敢用自己的幸福去赌别人的善良,社会的正义力量薄弱,正义就不会得到伸张,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在这方面去进行思考。
TOP
564#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几千年前的先贤就教导过我们要舍利取义,在人生之路上难免会面对诱惑,我们要学会取舍,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不管不顾,要让选择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TOP
565#

君子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义”与“利”的伦理冲突时,该何去何从?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篇第四》)。这里所谓的“富贵”“贫贱”当属于“利”的范围,而“道”即是合符“大义”之道。在孔子看来,求富贵、去贫贱,是人具有的正常欲望,但君子必须以“义”控“利”,当二者出现冲突时,君子应舍“利”而取“义”。对“义”的执守是君子的生命意义所在。为了更加突出“君子”精神人格的独特性与必要性,孔子采取与之比照的方法,即以作为庶民百姓的“小人”为其对举之客体。基于此,孔子特别提出所谓“小人喻于利”,其目的绝不是在道德上对庶民进行蔑视与批评,而是对其日常生活中的伦理情状进行客观描叙,告诫意欲成为君子的读书士人,应该具备超越一般庶民百姓的礼义教养与公共伦理规范意识,因为这是君子能够领导社会、担当天下政治责任的前提条件。
TOP
566#

理想的事物使我们出离现实,却不能容许我们长久的沉溺其中,因而舍利取义也成了遥远之事,因为此义此利除非与我们的切身生活方式相关,否则任意一方都没有绝对的先在性,这背后根本上源于现代生活的永恒轮回。
TOP
567#

社会价值体系的崩解和堕落往往是假托义而取利或是不愿做舍利取义之事,事实上,义利作为两个概念其本身就有很强的差异性。即使是极大的整体利益,也绝不能对义有所牺牲,因为这从根本上就消灭了取得整体利益的正当性,当我们因此得到利益的时候,我们是有罪的,耻辱的,不能得到快乐的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张子越 最后编辑于 2022-11-05 16:16:32
TOP
568#

义利相依,我们要全面的发展,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在生活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利,而不是义。因此社会才会乱象频出,社会想要和谐稳定,那么在迫不得已和理想的情况之下,我们要选择义而优先于利,英勇就义,舍身取义,这些都是先贤们对于义的追求,虽然利会是我们的本能追求,但是没有义的支撑扶持,人们不仅不会在其中获利,反而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失去自己生而为人最珍贵的人性以及理性,堕落为没有开化的一头野兽,成为欲望与利益的奴隶。义是难以达到的,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我们人性中的一面产生抑制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义的正面是远远大于负面的,且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道阻且艰,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要舍弃一些非必要的东西,那便是利。有舍才有得,正确得取舍,为了更好的达成的一种取舍,往往能使我们在最终的获得上取得更多的利,而这个利则不再是你所舍弃的利一样仅是在物质层面或者某些精神上的放弃,是你整个人人生的一笔物质和精神的获得。
TOP
569#

在“利”和“义”之间,做出何种选择,是见利忘义,还是舍利求义,是经常用来衡量一个人品行高下的标准。而能够在利和义之间,知道孰轻孰重,遵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守得住自己的初心,便能够在“利”和“义”之间轻松地做出判断了。我们当然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舍利取义。只是在条件允许,自己有能力做到的时候,“义”便是我们的优先选择了。
TOP
570#

诱惑是人生随处可见的陷阱,义利向来不是反义词,而是共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