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三、谋取公利 [复制链接]

151#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个人利益的漩涡中,忽视了对他人的关爱和社会的责任。而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君子之道,则提醒我们要有更高的道德追求和更广阔的视野,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得失,更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他人的福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TOP
152#

“义”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自古中国人就把“仁.义”二字连在一起用,古人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认为利是最诱惑人的武器,社会中就出现过许多见利忘义之辈嘛。尤其是当今社会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就算是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他们为了暂时的利益不惜丢弃任何仁义之心,是巨大的利益蒙蔽了他们内心发现“义”的双眼。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原生型欲望给予了必要的肯定,但说的是必要的而不是无休止的谋取利益。
TOP
153#

谋取公利则不仅损害自身精神,损害人民群众,损害国家和社会等,可谓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当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必定会遭受精神和人民的谴责。所以要时刻谨记正义的重要性。
TOP
154#

义与利的问题一直是各个学派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孔子看来,许多谋取利益的手段都是不正当的。商汤和周武王因为将天下共同的利益作为他们的追求,替天下人民解决了祸患,所以他们的统治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而许多人为了追求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利益,这样的手段是违反道德的,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祸害。对于真正的君子,能够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这样的例子。君子将公共利益放在私人利益之前,为国家和社会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也是值得表彰的。
TOP
155#

《荀子·正论》中的“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这句话,深刻阐述了真正的领导者并非通过强取豪夺来获得天下,而是通过修行正道、践行正义,为天下人谋取共同利益,消除共同祸害,从而赢得天下的归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水利建设。当时,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为了谋取公利,国家决定大兴水利,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甚至有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正是这样的谋取公利的行为,使得我国的水利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洪涝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这不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谋取公利是能够带来长远和广泛利益的,是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