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和: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241#

和谐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的追求,我们人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我们自身内部的一种和谐,只有个体的和谐才能有人类群体的一种和谐。而只有我们达成群体的大和谐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和谐的本质真谛,并且回归到自己的本质之中,做到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相处,和谐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追求着和,是我们对于自己所认同事物的附和赞同,是我们对于自己所追求的事物的一种承诺与允许的状态,是我们在创造文学作品之中对人与世界的一种和谐状态的一种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于自然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一种共鸣沟通交流,是我们在为人处世之中的一种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一种处理,是我们在遇到喜欢的人与事的时候的一种喜悦情感的表现,是顺遂是平和的一种状态,是自我与世界的一种和解,是内心的平静是我们的一种天然的驱动力,是伴随的温情,是陪伴的温度,是我们调和的方法,我们似乎对和有多种多样的定义,我们会发现我们生活之中处处都是和谐,我们也应该从生活之中领悟着和谐。
TOP
242#

“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兼容并包的精神,也有人类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精神。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具体的内涵及实现途径是厚德载物、良性竞争、仇必和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抑强扶弱、和实生物、阴阳和谐、均衡互制、各安其位等。“和”思想作为儒家文明的核心范畴之一,是尊重差异性、追求共生性多重理念的聚合。
TOP
243#

“以和为贵“向来是我们中国的国家风范,对外我们向来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一向在国际社会上呼吁和平,对内我们团结一心构筑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大家都能和谐安稳的生活。
TOP
244#

作为价值观的“和”,是“和”字最主要的用法,一般用作形容词,表示“和谐”、“和睦” 、“和悦”,或者用作名。词,表示和谐的状态或境界。 因此常以行为目的或目标的形式出现。例如,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种意义的“和”常与“同”对举,在对比中彰显其价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TOP
245#

和谐社会是全面性的社会,不仅要关注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今社会,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孔子认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 只有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 才能达到“和”的社会状态。
TOP
246#

和谐是中华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生命理想。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生存环境之间都不相碰撞、不相摩擦、不相冲突,都能合乎宇宙规律的生存、相处、运行的融洽关系与状态。只有和平、和谐,才能使文明永续。
TOP
247#

“家和万事兴”是说家庭和睦就能兴旺,这是我们经常可以听见的一条俗语,这条俗语能够被广为流传的原因离不开世人对于“和”的重要性的认同。
“和”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和气美满的状态,是一种稳定幸福的状态,家庭保持和睦,那么家庭里面的人才能够更加的团结,这样的家庭才会取得更好的成就。由此来说,一个社会只有社会里面的每一个家庭之前都可以和和气气那么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的稳定,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的人才会更加的幸福,这样来说,只有每家每户都能够过的和和气气,那么整个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整个国家就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因此“和”是我们应该不断追求和努力实现的一种人生状态,和和气气,和和美美,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富强。
TOP
248#

   儒家讲过君子和而不同,费孝通先生也讲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理解的“和”是和而不同,就是可以有不同之处,但是又能兼容并包,无论是在与人的沟通交往中,还是与其他文化的学习交流中,都是如此,懂得欣赏自己创造出来的美与不同之处,同时也懂得欣赏他人创造出来的美以及不同之处,并且可以包容吸收,相互促进,即所谓的“和而不同”。
TOP
249#

和,让我最先想到的是平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平和的态度下透露着不争,不抢。它更像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像是陶渊明先生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们对生活的平和,已经超越一种境界,他们不在乎名利,在他们身上,我能看到他们在用心认真的对待生活的品质,而这种品质也是我们现在所稀缺的。
TOP
250#

回复 15楼刘芳的帖子

        在古代,人们对于“和”的理解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广泛的内涵。这一观念并非仅仅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互助,更是指向了一种社会、文化和道德的理想状态。在古代文化中,“和”往往与仁义、和平、和谐等观念相互交织在一起。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和”的重要性,他认为和应当成为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孔子谈到:“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味着只有在思想、观念和理想相互契合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对“和”的理解也逐渐演变。在现代社会中,“和”不仅仅指代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还包括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然而,不变的是“和”作为一种理念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中持续发展和演变,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和谐共处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TOP
25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和”能调节社会矛盾、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调节平衡身心健康的作用。如《荀子·乐论)所称君臣上下一同听乐而“莫不和敬”,强调“乐者审一以定和”。“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命题,是正确认识、科学运用我国传统的“和文化”。
TOP
252#

“和”作为儒家文化中重要的精神,确实涵盖了许多深刻的含义和理念。它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更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统一。孔子和孟子都曾经提及“和”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础。
在儒家的理念中,实现“和”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培养厚德载物的品德,这意味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其次是倡导良性竞争,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而不是采取零和博弈的态度。此外,也需要在冲突中寻求和解,在相互交流中保持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地处理问题。
“君子和而不同”的观念强调了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不同个体之间仍然可以保持独立的思考和立场,但在价值观和原则上保持一致。这种理念既兼顾了个体的尊严和自由,又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总的来说,“和”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和平共处的重要品格,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儒家的“和”精神中汲取智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