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一般人面临死亡不得不有诸多遗憾,罗近溪在《盱坛直诠》中讲述,自己幼年时候曾经跟族兄去看望一个将要去世的亲戚,彼虽富饶,凡事如意,但是临死却不免的总是心怀遗憾,屡屡叹气。罗近溪便想,及时自己将来读书及第,仕宦而作相临去世恐怕也不免像这位亲戚一样遗憾叹气,于是便思“我辈须寻个不叹气的事做。’予于斯时,便立定志了”。罗近溪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财富和世俗成功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心安理得。许多人一生追求名利、地位,这些外在于生命的条件性的东西,以为这些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很多人将条件性的东西当做是生活中最为真实的东西,但当死亡来临时,这些外在的条件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同时死亡是衡量事业价值的一个大标准,若所从事的事业经受住死亡的考验,心之所向便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