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超越生死 [复制链接]

10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确的生死观能使我们坦然的面对生死,死并不可怕,无数的仁人志士,从这条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信仰。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自然的发展就是如此。人应该超越生命死的自然状态,达到人类灵魂深度的不死。
TOP
107#

这个世界,我是第一次来,也是最后一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生命固然可贵,但死得其所也不失为一件美事。不是说对于自己所坚持的事一定要以性命相搏,而是不要让自己的或深或浅的顾忌成为自己前进的羁绊。畏首畏尾最终碌碌无为,在岁月将尽之事才醒悟后悔。但想想说人生无悔该多好,但是人生若无悔,那该很无趣吧。
TOP
108#

人在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死亡。存活的本质很困难,有的人如蝼蚁般苟且的活着,有的人活的很精彩,即使生命早已终结,但是他的信仰与精神永远名垂青史。鲁迅先生说过:“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人的生命不能够用长度衡量,生命终有终结的那一刻,死得其所才是诠释死亡好的方式。重于泰山的死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在即将离开的那一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留遗憾便是好的。现代的人,尽自己的能力挥霍这个世界上仅存的资源,从来不考虑为后代,为别人留下些与价值的东西,人性不仅变得自私,而且变得冷漠,实际上,这样的人会变得很轻,因为灵魂没有了责任与担当,我们能看见的只有眼前属于自己的一点利益罢了。与重于泰山来下相比,我们的生命轻的已然不值得估量。这样的人类很可悲,也很可怜,我们的心不够豁然,说世界能被我们踩在脚下,我们的欲望不断膨胀,说世界没办法满足人类的需要,人心因为贪欲冷却,没有了温度,自己堕落在自己的欲望之中,等待死亡。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连轻于鸿毛都算不上,怎么敢去想重于泰山呢?
TOP
109#

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是啊,我们一天一天的活着,不正是在一天一天死去吗?所以人固然是要死的,甚至人一直在死亡着,但难道所有的事情都囿于生死了吗?不,总有精神是超越生死的,而当我们坚定了这一点,也就是一种坚毅了吧。
TOP
110#

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自古以来,人们就追寻永恒,秦始皇寻遍天下,也未得灵丹妙药,但是一些人,却通过“精神”得以永恒。物质的肉体会因时间而消磨,而精神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的维度,熠熠生辉。人生在世几十载,呵护自己的皮囊,更要精心打磨自己的灵魂。
TOP
111#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句话激励了多少青年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幸福,超越生死,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困难。我们很多人看不透生死,甚至贪生怕死。我想,其实很多东西是可以超越生死的,例如感情,可能是因为太年轻,总是很容易被感动,也很容易受到伤害,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男孩子为受患绝症的女朋友披上婚纱,虽然最后那个女孩还是去了天堂,可是她们之间的感情却早已超越了生死;青年歌手姚贝娜在即将去世的时候,决定将自己眼角膜捐给更多的人,她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成为一道美丽的永恒,其实很多事是可以超越生死的。
TOP
112#

有坚定的意志的人,甚至能突破生死的难关,使意志超越生死而存在。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两组患有同样病症的人进行比较,一组给他们当时医学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好疗效的药并且实话告诉他们这个药不一定能治好他们,一组给他们普通的糖果告诉他们这是绝对能治好病的新开发的药。结果到了最后,竟然是吃糖果的一组病人痊愈率更高。这就告诉我们,有很多时候,如果能够做到相信自己的话,那种坚定的精神力量甚至能够超越生死。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TOP
113#

老子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们不可否认生命很重要,但是有很多情况下一种品格,一种坚持,一种坚守,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更值得追求。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我们明白真理比生死更重要的时候,还有什么能够束缚我们呢?也许这就是超越生死的内涵.
TOP
114#

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或许只是上眼皮与下眼皮之间的距离而已。古今中外,关于生与死的阐述更是数不胜数。泰戈尔便有“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在中国许多的仁人志士,都发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类似感叹。这多是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对生的看重体现在对死的超越上,浩然君子气节是无数文人的精神骨架,对于他们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名的死去。《泰语·伯仁》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不惧生死,只为青史留名。所以文天祥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情怀,杜甫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TOP
115#

一直很喜欢庄子对于生死得洒脱,生与死也许本就是相同的,世人之所以怕与死亡,我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来自其中的未知与生者的永不再聚。《圣经》约翰福音中,耶稣预言自己的死,曾说道:“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TOP
116#

提到超越生死,总会想起孟子的舍生取义,屈原投江,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代于谦的那首《石灰吟》中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国古代的士大夫虽然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但他们身上总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面对国家的为难和个人生死的抉择,他们的选择总是那样令人敬佩。臧克家说“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我想后者说的应当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光辉超越了生死和时空,令后人敬仰。
TOP
11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把个人的理想价值凌驾于生命之上,那就超越了生死。死亡固然可怕,但更多时候,人们可以为了国家百姓、仁义道德、真理信念,而毅然决然地抛弃生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些人便是可以做到超越生死的君子。
TOP
118#

生死有数,这是不可改变的定数,与其哭号悲叹,不如看淡生死。因此庄子妻死,鼓盆而歌;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生死,那就应该过好这有限的生命。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TOP
119#

喜欢孔子超越生死的观点,人之生死,由命而定,死生物化,其生也天行,死也物化,死生齐一,无有差别,皆融于自然。何不顺遂物化而任自然呢,当然,这并非让我们消极处世,而是生则乐生,死则乐死,生则“贵身”“重身”,死则不畏死。生死都是人处于宇宙中的一种状态,不必悲喜。
TOP
120#

庄子的生死哲学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庄子所言,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生命短暂,只是“忽然而已”,既然“物化”循环使得气化为形,形化为生,令我们拥有了身体和生命,那么我们就应当顺其自然,“生则乐生”,追求自然无为的本态,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善待生命,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痛苦,“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而痛苦和挫折会让人们对世界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给他以身心的磨练。同时,庄子的生死观启发我们正确地把握命运,顺天道而用之,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努力地实现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死哲学引导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中的名与利。一个人的生死观,直接决定着这个人对待名利的态度。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既然生不足喜,死不足忧,生死如一,那么不妨旷达洒脱,抱朴守真,又何必汲汲于名利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