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超越生死 [复制链接]

121#

孔子所言之“天”具有着主宰之意,孔子对“天命”抱有一种深信不疑的态度,孔子本人具有着坚强的人本化宗教信念:人生即是一种天命或使命。这样,死亡在孔子心中与天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孔子的生死态度首先持有的是“生”由“命”定,“死”也是“天命”安排的观念。如孔子在面对学生伯牛及颜渊之死,“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而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其中的“命矣夫!”和“天丧予!”都表现孔子深知人不可能逃脱走向死亡的命运。对于这种必然死亡的现象有时只有采取接受,甚至于“认命”的态度,要做到“乐天知命故不忧”,否则无法走出“死亡”所带来的痛苦。孔子这种用“天命”或“使命”来释死的态度使得孔子更加坦然而易于接受现实,以至将常人对死亡的害怕与恐惧全都抛之脑后。
TOP
122#

对于生,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活着,对于死,很多人都恐惧、害怕死亡,但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生与死,才能不恐惧的活着,才能正确认识生死,正如庄子所言,“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又如“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淮南子?精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死,就是从有形返回到无形;而不死,说的是精神与天地共生。万物是统一的,他们把美好的事物当作神奇,他们把自己丑恶的事物当作臭腐;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成臭腐,生与死是相互转化的。同时死与生,是天地之间的永恒真理,畏惧死亡的人不会因为苟且得以避免死亡,贪生的人也不会因为难以苟且而活着。生转化为死,死转化为生,就像草木中的花朵,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才有趣味。因此,我们不应畏惧生死,应该超越生死,用好的心灵面对死亡。
TOP
123#

庄子生死观的启示


庄子对于妻子死后自己鼓盆而歌是这样解释的:“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至乐》)生死存亡只不过是道在天地时空间的不同形态而已,我们何必局限于人这一具体的物形呢,人的死只不过是一种存在形态的消失,而其他的存在形态还有万千种,因而死并不是真正的陨灭。弟子打算在庄子死后厚葬他,对此庄子不以为然,他是这样回应的:“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庄子・列御寇》)他这是名副其实的视死如归,我这哪是死啊,这是回归,回归自然,回归不朽,回归永生,这是件幸福的事,用不着活着的人为我厚葬。
庄子同老子一样立足于宇宙看人生, 将人的生命现象看作宇宙自然中的一种物质现象, 生命现象中的生死之变也仅仅被视作一种物质之变。在他看来, 生命形态从生到死或从死到生,都不过是物质形态的转化而已, 这就像活人的形体有健全者、也有残疾者一样, 生死之异与形体之异一样, 在本质上都只是物质形态之异。
庄子的生死“物化”道出了人的生死是一种与万物变化并无不同的自然转变,生命随着万物的生、灭变换而自生自化;物、我的界限消解了,人走向了物,与万物融化为一。生命的到来不能推却,生命的消失同样不能阻止。因此,对待生命必须顺其自然,生来与死去都要坦然地面对与接受。
TOP
124#

回复 17楼温海涛的帖子

对生死问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也可以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在科学中,生死被看做客观事实、客观对象。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被看做一种观念、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境界体验生死,生死就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因此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是可以超越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而不是事实上的超越。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家、道家、佛教、道教,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人生哲学、人生宗教。儒家、道家是哲学,它们主要讨论人应该如何理解生命、安顿生命;佛教、道教是宗教,它们主要讨论人应该如何理解死亡、对待死亡。这四家相反相成,共同创造了中国人的生死智慧,不仅对于我们中国人,而且对于全人类,都提供了并且继续提供着重大而有益的启示。
TOP
125#

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够了解它们的头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集。气聚集在一起人就诞生,气消散了人就死。如果死和生是同类,我又何必忧虑!所以万物是统一的,他们把自己所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当作神奇,他们又都把自己所认为是丑恶的东西当作臭腐;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成臭腐。
TOP
126#

超越生死的坚毅如此伟大,解放军战士们每次冲在抗洪救灾的前线时,就算人倒了,手中抱着的堵住河流的沙袋依然被紧紧的抱着,怎么都松不开,在紧要关头,是一份坚毅让他坚强,让他为之付出生命。
TOP
127#

我们常常以为生就是不存在的事物开始存在,死就是存在着的事物停止存在。当我们深入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这个关于生死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任何现象能从一无所有中开始存在,也没有任何存在着的现象能变成一无所有。事物总是不停地变化。云没有死,它只是变成了雨。雨没有生,它只是云的变化和延续。树叶、鞋子、快乐及痛苦都符合这一不生不死的规律。以为死后我们不再存在,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佛教里称之为"断见"。而死后我们将不变并继续存在的狭隘观点被称之为"常见"。真实超越了这两者。
TOP
128#

我们常常以为生就是不存在的事物开始存在,死就是存在着的事物停止存在。当我们深入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这个关于生死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任何现象能从一无所有中开始存在,也没有任何存在着的现象能变成一无所有。事物总是不停地变化。云没有死,它只是变成了雨。雨没有生,它只是云的变化和延续。树叶、鞋子、快乐及痛苦都符合这一不生不死的规律。以为死后我们不再存在,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佛教里称之为"断见"。而死后我们将不变并继续存在的狭隘观点被称之为"常见"。真实超越了这两者。

佛陀教导说,"我们今天就必须精进修行,因为明天太迟了;死亡的到来是不可预料的,我们无法与它们讨价还价。"通过深入观察,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无生无灭的本性,这时就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害怕了,哪怕是死亡。借助深入观察和对无常无我的觉悟,我们就可以看透有关存在之本质的虚妄观念,就可以当下了生脱死。一旦了脱了生死,我们就不需要"与死亡讨价还价"了。我们可以向他微笑,并握着死亡的手,一起去散步.
TOP
129#

惧死亡者不会苟且得以免除死亡,贪生者也难以苟且保全生命。由生至死,由死至生,就如草木中的花朵,开了又谢,才有趣味。有的人为真理而死,为民族的利益而死,这样的死重于泰山;而有人为一己之私而活,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一生只为自己而活,以卖国求荣而活,以损害民族利益而活,这样的死轻于鸿毛。
TOP
130#

大多数人皆贵生,当然有些圣贤之人为其所追寻的“道”可舍生而取义,这是君子杀身以成仁。
庄子亦是贵生之人,其《养身主》一篇讲求全生保身关于如何让养生也有很多叙述,但是庄子将生死看作是自然之道,其中有一则故事就是讲庄子妻死,众人皆泣,庄子鼓盆而歌,众人不解其故。庄子认为人之生是气变而有形,人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行也,生生死死皆是顺化自然之道,明此理者方能超越生死,人死而嗷嗷然者是不通命之理之人。
TOP
131#

儒家的生死观与庄子的生死观有很大不同。儒家讲求仁,生死也是相应于仁来讲的,无求生以害仁,是教人如何实现仁,生有其生的意义所在,生而求仁而不违仁,并且讲求在不得已之时要杀身以成仁;而庄子的生死观是以“道”为依据的,讲求的是自然之道,道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之生包含道之自然运行,人之死犹如四时变化,死是生的开端,是自然之道的循环往复,人应顺时应势。
TOP
132#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生是起点,或庸庸碌碌,或显赫于世,终点站到了终究是要下车的,纵然万般不舍,也要忍痛挥泪告别尘世过往。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又何必太纠结,能来人间走一场本不易,何必把大把时间耗费在这些事情上面,何不超然物外,修身养性,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间云卷云舒,方得人生之佳境。
TOP
133#

向死而生,才是人生。未知的人生,需要的就是气魄,勇者无惧,才会无惧生死,管他前路漫漫,我自勇闯天涯。胸中大道,不求青云直上,但走他个坦坦荡荡。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管他宿命苦难,影只形单,执于心,执于行,醒于心,醉于行,我还活着。
TOP
134#

周国平说:“生命大于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却也揭示了生命的无限。”如果说人怕死是一种生物本能的话,那么学会超越生死便是人的精神属性。海德格尔坚信人来到世界本就是向死而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生命体,有着不一样的无可复制的人生,但是我们却有着同样的结局--死亡,生与死就在于一瞬间的睁眼与闭眼之间,我们每一个人被抛向这个世界的同时,就应该努力去筹划自己的人生,但是不要忘记自己的终点,有的人,在从起点走向终点的过程中迷失掉了,对死亡各种小心谨慎,畏畏缩缩,以至于一生碌碌无为,含恨而终;有的人,明晰万事有始有终,既然生死有命,何不看淡一些,勇敢追求自己想要实现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时候,死亡代表的只是肉体的消亡,并不代表生命的结束,有的人看透生死,活出了无限;而有的人却一生汲汲于生死,将自己锁在了有限之中。
任它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TOP
135#

庄子有著名的气化论,人啊,就是一口气。“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熟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后化为神奇,神奇复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圣人故贵一。”(《知北游》)。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怎么样超越生死,让灵魂不朽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邓晓芒教授曾经说过,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要把他的思想留下来。这就是对生命的超越。
佛教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尽。“人对与生死的观念只是无明所障。我们不必厌离生死,应该在生死中超越生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