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耻 [复制链接]

91#

    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知耻而后勇,也就是知道自己的耻辱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春秋时期,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入吴宫,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勾践含羞忍辱,终于获释回国。他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那种形状,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绝无仅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这就是“知耻而后勇。其实,知耻并不丢脸,怕的是以耻为荣。现实生话中我们应该知耻而后勇,就像掉在垃圾坑里的小狗,踩着垃圾不断上升,最后才能摆脱肮脏的垃圾坑。
TOP
92#

知耻,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总是教育我们要“知耻而后勇”,当时却不怎么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让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孟子云:知耻而后勇。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而是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耻辱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既是一种障碍,又是一种锻炼。人似乎在知耻后,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导致失败。

TOP
93#

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亦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宋]周敦颐《通书?幸》)耻感是道德伦理的底线,是人性和道德中最后的、最起码的准则。没有了羞耻感、知耻感、耻辱感。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的出来,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也就是所谓的“毫无廉耻”。这不但表现为大量毫无廉耻的行为、令人瞠目结舌,令人发指,更表现为行为者没有任何负罪感和羞耻感,一副不以为然的心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知耻之心,否则道德滑坡将继续。

TOP
9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9

姓名:李楠

时间:2012-5-19

电话号码:15087039701

  

九、知耻

世界之大,勇者当头。自不知耻,何以为勇?“耻”是人们千避万讳的字眼,但也是人生中踏上成功的必经之路。“知耻而后勇”,是千百年来中华美德的结晶,是历史跑道上催人奋进的枪响,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知耻而后勇”自古不变的真理。 
  “知耻而后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实写照。能够承认耻辱的人就像微弱的一团火,不久就可以燃烧整个草原。人若能达此境界,也可谓不枉此生。南唐后主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成为千古绝唱;唐代诗人杜甫,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道出爱国深情,波兰纲琴家肖邦,弃安逸悠哉之心,创造惊世舞曲。三者皆深知亡国之朝之耻,勇颂情怀。面对“耻”,若能坦然,其之度也必非一般。 
  “知耻而后勇”,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勇”如一辆开垦农田的托拉机,而“知耻”则是元油和动力。如果没有他们,你寸步难行,而他们的存在,使开发无处不在。“贫油国”之貌,激励数万油田工人奋力堪测,让大庆创中国之奇迹;法西斯之名,引得德国民众知耻阡悔,受世界人民敬仰。如若没有承认羞耻的勇气,又怎能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反,却若地躲在黑暗的角落或“光明正大”地以耻为荣,只能成为历史的笑柄,最终也得淹没在嘲笑和鄙视之中。比如日本,不敢干接受现实的制裁,一方面篡改侵华历史,另外还参拜靖国神会。这只能将自己的尊严踩在脚下,将社会的发展推入无底深渊。 
  所以,“知耻而后勇”是一根翯,将人生的船划向成功的比岸;“知耻而后勇”是一束箭,将信念射向光明的顶点;“知耻而后勇”是一片林,将誓言撑向无边的蓝天。 
  “知耻而后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实写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一条自古不变的真理。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荣辱观,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荣知耻,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其成员能有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弱小也能变为强大。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精神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她虽然饱经忧患,虽然灾难深重,但始终屹立不倒、不可征服,就在于她的人民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血液中流淌着仁义的精神,在心灵的深处凝结着正确的耻感。前贤提倡的“正确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志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先烈“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的豪气,激励着无数人为正义、为自由、为尊严而战。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的尊严,都是与中华民族的这种宝贵的荣辱观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TOP
95#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13

姓名:字世伟

时间:2012年5月10日

电话号码:18787155040

卷八 廉

               知耻  

   人的一生,没有听取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是不幸的,更不幸的是没有羞耻。人一定要有羞耻才可以教育;听取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羞耻之心是道义的起点。

   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坏事不能做,这一点并不难明白。人们知道不可做坏事,却还要做坏事并且不思改过,这就是无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无“无耻”。如果人是无耻的,那么,究竟还有什么可以成为人?羞耻心是在内心中产生的。所以人一定要知耻,这样才能改正错误。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以“仁者爱人”“诚实守信”为最基本的道德,赞赏对人施好心的人,赞赏帮助人的人,赞赏言行一致的人。然而,有些人却把热心肠的人、助人不求回报的人看成是“傻子”,或者利用别人的好心谋取私利,或者想方设法地占别人的便宜,甚至以“宰熟”“欺愚”为能事,或者欺上瞒下、虚报政绩以图谋升迁。在某些人看来,只要能升官发财就是光荣。都以勤劳、节俭、敬业为荣,以懒惰、奢侈、游手好闲为耻,但某些人却恰恰相反,把辛勤劳动的人讥为“不懂生活”,把节俭的人讥为“抠门”“守财奴”,对于广大劳动者也缺乏应有的敬重之心。他们期待的是不劳而获,追求的是骄奢淫逸。由于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念,制毒贩毒、抢劫盗窃、坑蒙拐骗、出卖肉体、傍大款、倚高官,无所不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知耻同勇敢是一样的,知耻要勇敢。” 实践证明,人们如果能知道“羞耻”、“耻辱”,知道“错误”、“惭愧”,人们就能够发奋、勇猛、精进。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毛病很多,要治这些病,从哪里治起呢?确确实实,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知耻”,都有惭愧心,我们就有救了。自己有救了,社会也有救了,国家也有救了。可见这个惭愧知耻非常重要,是一个中心问题。能够知耻,自然会守礼,自然能够尽义务,自然能够廉洁。所以我们要提倡知耻,才能拯救世界人心。所以我们一定要知耻,因为羞耻之心是道义的起点,这样我们才会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TOP
96#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王雨婷

学号:11311019

时间:2012..
电话号码:15912468221

知耻      
                          知耻而后勇

清末学者朱起凤,曾因弄不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可以通用,结果误批了学生的作文,而受到人们的耻笑。从此,他奋发学习,收集了3万条词语,加以编排,博举例证,加以解释,着成了300万字的《辞通》。后来,这本书成为人们学习古文的必备工具书之一。

朱起凤在嘲笑中奋起的事迹,使我很受启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总会暴露自己的许多缺点,有时甚至犯可笑的错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由于读的书不多、阅历浅、经验少,这类事更容易发生。这就需要有朱起凤的精神,把各种嘲笑、讽刺、挖苦化为自己的动力,从失败的地方奋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耻而后勇”。

还有许多古人,在这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秦穆公曾经被晋国打败过三次,但他不服输,养精蓄锐,最终亲率大军杀败了晋军,威震诸侯。越王勾践,被浮后在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回国后发愤图强,最终横扫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宋朝岳飞时时不忘“靖康耻,犹未雪”,率“岳家军”转战疆场,立下汉马功劳。苏秦,也曾在落魄时受到家人的冷落,后来他发奋苦读,“头悬梁,锥刺股”,成为一代雄辩之士,终挂六国相印,名扬天下。蒲松龄曾屡次落榜,但他后来精心着成的《聊斋志异》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这些,都是“知耻而后勇”的典型事例。

我们常在学习中犯一些错误,比如课堂上当众读了错别字、与同学谈论历史人物时张冠李戴、写作文时文不对题,这些,都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同学犯了错,不应该嘲笑他,但假如自己犯了错受到嘲笑时,又该怎么办呢?对于这笑声,既不要充耳不闻,继续犯可笑的错误,也不要千方百计的为自己掩饰、辩解,当然更不能去报复同学,而应以此为“耻辱” ,发奋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不再出类似的笑话。

同时,我们还要主动发现自己潜在的不足,多向老师、同学请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 ,努力改其“过” ,才能不断进步。
纵观世界千年历史,荣与辱相互交替演绎着一部部从兴盛走向败亡的朝代史。穷而兴,富而亡,富不过三代,一幕幕的景象,都在向我们讲述,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不是勾践的大话。这三千虎狼之师,是用那耻辱与与汗水所铸就的。忍辱负重,造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已经被耻辱的枷锁禁锢的体无完肤,他们不要再过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他们要复仇。当耻辱与复仇的火花燃烧在他们的心田之上,一切的困难,都将要付之东流,无所匹敌。

  是的,奴性!从人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深深地印刻在了他们的意识。幸福的生活,只能不断地消磨他们的心志,最终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当中。而当耻辱感降临到人们的身上时,才能意识到,原来他早已被打磨入平凡之中。不甘…一颗不服输的心,将你所消逝的菱角找回,成为自我的主宰。

  有人说,四年的高中生活,那才称得上完美。三年的苦读,再迎接失败的光临。耻辱感,刺痛着身体里的每一条神经。哭过,笑过后,抬起头,更坚定的面对挑战。那时恶成功之果,我想,才是成熟了的吧…一个人的成长,不要太顺了,斗志,又是是需要耻辱来激发的。不要逃避灰色的过去,那是耻辱,但,那也是你前进的动力。正视他,正视那些让你痛心的耻辱,用他不断地刺痛你的心神。还想回到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吗?不是的话,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奋斗,知耻而后勇。

  泰阿啊泰阿,你的威力从何而来?面对晋国的百万兵马,楚王在想些什么?从一代天子落到阶下之囚,怕任何人也受不了其中的反差吧!耻,这是他的耻辱—倾举国之兵,竟挡不住侵略的铁蹄…无助,不甘…是沉沦还是爆发?耻后之勇,如同一针兴奋剂,刺破了楚王的防御。威严,他死也要守护住他的威严。那一刻,泰阿动了,来自威严之力,来自耻后之勇,他将敌军的梦想无情的刺破。威严之力,不可侵…

  回首往事之时,不要总将耻辱pass掉,留下来,细细品味,品味那份知耻而后勇…

“知耻而后勇” ,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TOP
97#

现在的很多话“知耻而后勇”“八荣八耻”等等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改正自身错误,提示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在社会道德规范中,知道羞耻、避免羞耻才能成为一个廉洁高尚的人。远离羞耻就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为人处世行为和准则,摒弃那些使人们引以为耻的事情,按照道义的指示来行动。当别人指责我们不正确的行为和思想时,我们要虚心的接受,认真的反思和改正,不能心存怨恨变本加厉的继续犯错误,这就是因为我们有对羞耻观念,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知道羞耻、明白羞耻是每一个都会有的觉悟,只有知道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告诫自己不放任自流、悬崖勒马。

TOP
98#

看到“知耻“一题,就想到了孔子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的表现。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盖因知耻近乎勇也。古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点,还要了解自身的耻辱所在。这对个人至关重要,对国家和民族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知耻近乎勇”“ 知耻是前提。只有知耻,才能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激发出改造自我与社会的巨大力量,从而战胜脆弱、委琐与渺小,为自我、群体乃至国家、民族赢得伟大与光荣。

[em01]
TOP
99#

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正所谓人孰能无过,做错事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敢勇于承认错误,不敢为自己所犯的错承担责任。有的人犯了错并不是想着怎样去弥补,希望能够亡羊补牢,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反而是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在我看来此种人是十足的懦夫。
    就像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样,人可以自由选择,但前提是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TOP
100#

    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亦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知耻,人生存之道也,唯有知耻,才能知荣辱、才能知礼节,才能真正的为国为家效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是“知耻近乎勇”和“知耻而后勇”的真正内涵和来源。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赖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古之圣人,都在强调知耻的重要性,言明知耻可以起到什么样的巨大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当中知耻就是必不可少的,有知耻之心才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指引我们健康成长,做一个有知耻荣辱观的合格的人。

TOP
101#

  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亦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春秋齐国的政治家管仲说:知耻近乎勇。知耻是良知的先导,是人进入文化层次的前提,小到个人修养,大至民族气节。有一个很好的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入吴宫,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勾践含羞忍辱,终于获释回国。他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那种形状,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绝无仅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这就是“知耻而后勇”!所以我们要有知耻之心。

TOP
102#

什么是无耻?不善之不可为,非有所甚难知也。人亦未必不知,而至于甘为不善而不之改者,是无耻也。就是讲坏事不能做,这一点并不难明白。人们知道不可做坏事,却还要做坏事并且不思改过。 对于明知是错的事情,会遭到他人的反对,却仍然坚持,这种行为令人唾弃。当这种无耻的行为因不加控制,人们的自我意识没有得以提高而增加变多时,就是这个社会的灭亡,整个国家民族的自我沦陷。

TOP
103#

         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伟业。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没有羞耻之心。犯了错误可以改正,而没了羞耻之心就一切都免谈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拥有很大的勇气,但这是一种值得推崇和夸耀的品质。
TOP
104#

 秦穆公曾三败于晋,誓不服输,养精蓄锐,终败晋军,威震诸侯。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尽磨难,终成霸业。   宋岳武穆不忘“靖康之耻”,精忠报国 ,名垂千古。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而“义”还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确之路。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是相通的,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
TOP
105#

自己做了坏事,会感到羞愧;看到别人做了坏事,会感到厌恶,这就是所谓羞恶之心,羞恶之心是“义”的根源,没有羞恶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