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耻 [复制链接]

166#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罗翔曾经说过:“做人要承认自己的愚蠢,知耻而后勇,认识到自己的幽暗,你才可以告别幽暗;认识到你的愚蠢,你才可能避免愚蠢。”我们做人应遵循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有羞耻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TOP
167#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所具有的羞耻之心,人要知道廉耻,才能约束自己一些越界的,不理智的行为,是我们对我们过满则溢的欲望的一种更好的约束和限制的方法,更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在认知,在廉耻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过去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才导致了欲望的不受限制的溢出,也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之中所存在的一些薄弱之处,自身的修养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学习的反面存在着一些弊端,不断地在羞耻之心的作用下反思自己,才能促进自己的进步,才能避免自己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才能更好的在人类社会中生存的同时带领着其他的人也一同学习,更好的促成群体的一种发展,廉耻之心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是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种天赋的分析善与恶的能力更是在后天我们对于在之后的学习之中教育之中学习到的知识体系来形成的一种道德的感受,因此我们应该要注重对于人民的道德教育。
TOP
168#

关于廉耻,我想给大家分享顾炎武的《廉耻》,当中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的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于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大夫如果没有羞耻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
TOP
169#

羞耻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知耻而后勇”,知耻才能不断进步。就像我们中学时期考试后,老师会公布各科班级的最高分和平均分,让所有同学知道自己本次考试发挥得如何,与优秀同学分数的差距在哪里,然后再分析自己的试卷,找出那些分数是自己不应该丢的,然后下次不断进步。倘若我们没有羞耻心,尽管自己的分数和平均分数差距很大,但是自己觉得无所谓,这样是很难再进步的。
TOP
170#

人正因为有了欲望,才会有奋斗的动力,而欲望又会滋生贪念。随即又产生忧愁和烦劳,用老子的话说,欲望太多的人又会“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欲望还会影响人的心胸,心术,性格。欲望太多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边的心胸狭窄,总是怕别人给自己争什么;自然内心也会变得比较阴险,久而久之就变得多疑,总觉得世上的人都想害她,造成心神疲惫。最终把自己孤立起来,活在自己的封闭圈里!
    所以说欲望会驱使我们奋斗,也会使我们变的冷漠。
TOP
171#

曾国藩,在初创湘军时困难重重,与整个湖南官场格格不入,堂堂的二品大员,差点被绿营兵闹事的兵痞给杀了。当时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向皇上控告。于是,借这个机会把到省办事以来所受的所有排挤、委屈都痛快淋漓地向皇帝陈诉一番!然而细一想,他就知道这种做法行不通。这一道奏折上去,顶多打倒一个鲍起豹,能把湖南全省官员都扳倒吗?如果扳不倒全省官员,那么以后他在湖南的处境,岂不是更寸步难行?最终,他知耻而后勇,创立湘军,打败太平天国,立下不世之功,名垂史册!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不顺和逆境时,不要抱怨,要用自己的头脑冷静思考,默默积累实力,才能。扬眉吐气,那时所有的挫折和困难,都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TOP
172#

“耻”在中国古代写作“恥”,是一个“耳朵”旁加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耻”,就是说我们每当闻听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心生惭愧。“知耻而后勇”,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什么是羞耻的时候,我们就接近于勇敢了。
TOP
173#

知耻,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它是一个人作为人的道德感,就是有羞恶之心。何谓有羞恶之心,《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樵者目金而知耻,耕夫让畔以成仁。” 宋 曾巩 《叙盗》:“此谓养之既足,导之既明,则为盗者知耻而自新。”
TOP
174#

感受到羞耻,做错事才会去改正,如果做了错事毫无羞耻之心,那这个人已经坏得无可救药。小孩子有时做出恶劣事情的根源就是不知羞耻。无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从学会羞耻开始,都能减少做错事的可能性。
TOP
175#

羞耻心是我们因为自身行为中的一些卑劣而引起的羞愧、耻辱的感受。这种感受很重要,当我们产生羞耻的感受,就可以进一步产生自省,通过自省并改造自身,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没有办法自省,羞耻心对于唤起主体高尚的道德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人明明做了卑劣的事情,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自己获得的利益而沾沾自喜,这种没有一点羞耻心的行为是一种无耻的行径,人如果丢失了羞耻心,在这个看重品德的社会里是没有办法立足的,虽然获得了很多的利益,却缺失了最为宝贵的羞耻心,得不偿失。
TOP
176#

孟子将知耻与心性合一,提出了四端之心之一的羞耻之心,羞耻之心为人所固有,是先天存在着的。孟子除了将羞耻之心置于先天存在的位置,同时也对羞耻之心的作用进行说明,认为知耻即为“义”的起点。就“义”而言,羞耻之心主要指向人自身,通过对所经历的错误和不幸进行体悟,从而规范自我的言行,以实现修养的目的。在孟子对“羞恶之心”的说明中,知耻是属于自我规范的行为,发于内心之中,也是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之一。
TOP
177#

羞耻心是人们基于一定的是非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情感意识。人只有知耻,方能对天、地、人有所敬畏,如果连羞耻心都消失了,人就没有了内疚感和忏悔之意,就变成了“无所畏惧”之人,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古人曾云:“贫莫大于不闻道,贱莫大于不知耻。”一个人真正的贫穷是不明事理,一个人真正的卑贱是不知羞耻。比如一个人犯了错却不脸红不愧疚,反而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给自己的丑恶开脱,掩饰自己的问题,甚至还要埋怨对方为何不明白他的想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永远不知悔改,无法真正得到思想上的进步,同时也会有许多亲友随之远离。但只要唤醒他的羞耻之心,敢于直面面对自己的错误、修正自己的问题,知耻而后勇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我们做人最不应该的就是逃避,无论是谁都会有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世界上人无完人,如果此时的自己不如别人,那么我们多下点功夫赶上就好,这都不是什么难事!终其一生,我们到最后才会发现,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遇到的最大障碍全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所以摆脱自己对自己的阻碍,战胜自我内心的束缚,是我们走向成长最重要的一步。
TOP
178#

关于知耻的古人事例,可以参考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因与吴国交战失败而被迫到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践备受屈辱,但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复仇,使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TOP
179#

勾践知耻而后勇的故事表明,知耻心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面对挫折和失败,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羞耻感,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放弃希望和努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TOP
180#

古人十分看重“知耻近乎勇”“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等传统信念。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耻感文化。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十分强调“教人以知耻”。孔子的名言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孔子看来,德治之所以有效,能起到治本的作用,是因为它能使人树立羞耻心;一旦人皆知耻,社会治理就不困难了。相比之下,《管子》的话说得更为透彻。《管子》将“耻”列为关乎国家存亡的“四维”之一,把知耻提到最高的高度。知耻为什么如此重要?《管子》作了这样的说明,“耻不从枉”“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就是说,只有知耻才能远离邪妄;人皆远离邪妄,自然“邪事不生”。《管子》的“耻不从枉”说十分深刻。这是因为,人若知耻,便能因求荣免辱、维护自身尊严的内在需要而自觉约束自己,不为所不当为。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因为这种约束来自道德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其作用、效果较之于法律等外在的强制性约束更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