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耻 [复制链接]

136#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必有耻,则可教,问过,则可贤。这句话说的是人的一生,没有听取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是不幸的,更不幸的是没有羞耻。人一定要有羞耻才可以教育;听取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纵观千年历史 纵观世界千年历史,荣与辱相互交替演绎着一部部从兴盛走向败亡的朝代史。穷而兴,富而亡,富不过三代,一幕幕的景象,都在向我们讲述,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不是勾践的大话。这三千虎狼之师,是用那耻辱与与汗水所铸就的。忍辱负重,造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已经被耻辱的枷锁禁锢的体无完肤,他们不要再过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他们要复仇。当耻辱与复仇的火花燃烧在他们的心田之上,一切的困难,都将要付之东流,无所匹敌。
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让我们感到很羞愧的事,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对待这些事的看法就显得特别重要,有的人毫无感觉自暴自弃,有的人知耻而后勇,奋发向上。要做我们就要做后者,在一次次的磨砺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
TOP
137#

现在中国社会在经历一次大的转型,而官僚系统也在进行重新的整治。习总书记提出要求严厉整治腐败,采取了多项强有力的政策,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官僚群体得到了彻底的净化。从社会层面看,我们确实需要改变官僚体系内的整体生态,改变某些已经畸形的行为规则。而从个人角度的道德角度看,加强个人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环节。廉洁,说到底,就是知耻,就是对于违背自己人生标准的事情,感到不满,能够拒绝,坚持本我。之所以一些官员敢于肆无忌惮,甚至是越陷越深,就是对“耻”没有了知觉。这样他们才可以无所不为,欺骗自我,不受到自己内心的阻碍。殊不知,这都是对于自己的暂时麻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梦总有醒的一天。不如从一开始就跟随自己的内心,达到真正理想的人生。
TOP
138#

我国古代思想家把知耻作为衡量人们是否具有高尚道德行为的一个标准。《礼记·中庸》篇提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说好学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践接近仁,而知耻接近勇敢了。确实,认识错误需要一种勇气,改正错误,需要付出许多勇敢的行为才能实现。我们应“一日三省”,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错误。一旦犯了错误,不能从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应冷静思考犯错误的原因,拿出改正错误的勇气,与错误决裂。
TOP
139#

廉耻心在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中是至关重要的,当自尊心受到责难的时候,耻在这时便有具体的定义,那就是:不做让自尊被羞辱的事。知耻,意味着我们犯错时懂得反省,并且会对以后的表现更加谨慎,严于律己,修身成仁。知耻,意味着积极进取,不会在社会的泥沼中染上肮脏的风气,斗志昂扬,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知耻,意味着面对别人的指正勇于改正,不是一味逃避,亦或是怀有怨恨。做好自己,首先知耻。
TOP
140#

俗话说,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人从吃了伊甸园的禁果之后就有了羞耻心,有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奋进是因为羞耻心。想必韩信在艰难时想到胯下之辱也能继续坚持。平时上课的时候被提问到了不会的问题觉得很尴尬就努力学好它,做了错事主动承认错误,这就是羞耻心的正确运用,
TOP
141#

凡有良知的人都有知耻之心。耻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大的打击,有人因耻辱而崩溃,选择自我了断。有人却因耻奋发图强,成就自己一番事业。所以人要能够知耻而后勇,从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只有敢于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在挫折和失败中,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才能很好的走向成功。
TOP
142#

说到知耻,更多想到的一句话是“知耻而后勇”。
孟子云:知耻而后勇。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而是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认识自己似乎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不知己不知彼如何能取得胜利?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认为很了解自己,忙碌中无暇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殊不知最容易被欺骗的恰恰是自己。我们总善于为自己编织很多自欺欺人的借口,披上很多自我保护的外衣,结果一阵纷乱之后被打倒的竟是自己。
有勇气认错,才有勇气改错,才有可能纠正错误。越军败北,勾践召集国民,当众认错:“寡人无能!”放下面子,敢于认错,才能重新争得信任,才能率民以蕃,重振国威!“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马前”,需要的是大智慧,大勇气!
自省身心之过,不失改善之念,敢于改正错误,扬弃旧我,才不失为一个大勇者!
TOP
143#

孟子有言“无耻之耻,无耻矣。”什么是真正的无耻?当一个人做了无耻的事情却不以为耻,没有什么羞愧之心,更有甚者以此为荣,这才是真正的无耻之徒。所谓“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只要一个人有羞恶之心,这个人就还有仁义之心,就还有善恶之分。我坚信再坏的人都会有羞恶之心,所以无论任何人,我们都可以教育他,感化他。国学的价值就在于此,他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我坚信,通过国学,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
TOP
144#

“知耻而后勇”09年一部《大秦帝国》书写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悲壮史。秦人勇敢坚毅却被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究其原因是固步不前,好斗成风,秦孝公和商鞅君臣携手变革,谱写了一曲乱世悲歌。老亲人的血气不能容忍祖辈的土地拱手让于他人,在六国谋划分秦,秦国濒于生死攸关的时刻,秦人更加不敢忘记国耻,在一雪国耻的强烈意愿的支撑下,秦国走上了变法强国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昔日差点残被分割的西陲弱秦终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耻辱并不可怕,最让人恐惧的是受辱后的一蹶不振,那将再无卷土重来之时。学会把羞耻之心转化为鞭策自己勇往直前的动力,不气馁不轻言放弃,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行。
TOP
145#

知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孔子也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耻也都被列为孝悌忠义廉耻八德之一。知耻,是道德的自觉,也可以说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羞耻心,人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于心不安,自觉不做会招人瞧不起的事。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从而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相反,人若无耻,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可救药。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无廉耻,无法可治”。
TOP
146#

做人应该有羞耻心和荣辱心,用羞耻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一旦没有了羞耻心,那将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正如《诗经》中《鄘风·相鼠》篇:“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其大意是说:您看那耗子还有张皮呢,作为人岂能没有尊严廉耻。一个人不知尊严廉耻,还活着干什么?羞耻之心是“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耻”的最基本义项就是“耻感”。如果做错了事,不但没有羞耻心,不会觉得无地自容,反而津津乐道,那这样的人永远不会真正改过自新。
TOP
147#

好看的脸蛋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我们需要严于律己,不断改掉缺点,变成更加优秀的自己,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反思或者是朋友的劝诫来知晓自己的缺点,很多人都下意识的把手里的垃圾随手就扔了,而别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又会怎么想。自己要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TOP
148#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灭,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举国之人皆知有耻,中华民族才会避免蒙受耻辱。
TOP
14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谓廉耻,对普通百姓来说,是只有吃饱穿暖后才可以讲的,如果连果腹都做不到,那么廉耻也就无从谈起了。但是我们又说即使再困难也不能丢失自己的底线和廉耻之心,君子之所以可以被称为君子就是因为他们即使再最贫困的时候也没有丢下自己的廉耻和气节。人若是没有了廉耻之心那么是什么都会做出来的,道德评判的标准一降再降,人们根本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无知者无畏,自然是多么荒唐可怕的事都做得出来了。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知晓最起码的廉耻。
TOP
150#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
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