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436#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对于“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想到了三种解释:1、因为身体是父母所赐予,所以不敢毁伤;2、“子以父母心为心则孝矣”,毁伤身体会使父母伤心,故不敢毁伤;3、有不曾毁伤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奉养父母。依《孝经》讲,人出于对父母的孝而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局限于对自己身体的保养,而是要推扩出去,立身行道,去展现自我,去培养伟大人格。从中明显察觉出儒家一贯的入世精神,通过孝将家与国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孝也成为了人们合道义行事的保障与推动力。
TOP
437#

文中说,人的德行最大的就是“孝”,我想每一个人一提到“孝”就首先会想到孝顺一词,一开始我认为“孝”只是相对于自己的父母来说的,而对于自己的爷爷妈妈之类的长辈是用“尊”来形容,后来才知道其实对于自己的长辈都可以用“孝”来形容,它的意思在我看来无非是尊敬父母长辈,保护他们不受伤害,不让他们担心,听从他们的叮嘱,但是最后我想说的是,孝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但是对于父母,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孝顺。我想这样的孝顺是不对的,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
TOP
438#

      孝为仁之本,如果要实现仁的高尚境界,首先从孝开始,“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一个人只有先爱其亲,才能推己及人,仁爱自父母亲人开始,才能够逐步扩展到所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孝也对人的存在与生命至关重要。孝是对自己所来之处的认同与尊重,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认可与肯定,通过这种自我认同,将自己的生命与祖先父母的生命融为一体,将个人的荣辱与祖先父母的荣辱结为一体,使一个人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家族以及父母没有认同感,甚至否定,等于是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孤立起来,失去了根本,就像失去了脚下的大地,身如浮萍,无处依托。所以对现代人而言,坚守孝道依然是生命的根基所在。
TOP
439#

古往今来,“孝”一直是中华民族倍加推崇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和维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孝德,仍然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孝为仁之本,如果要实现仁的高尚境界,首先从“孝”开始,“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一个人只有先爱其亲,才能推己及人,仁爱自父母亲人开始,才能够逐步扩展到所有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孝也对人的存在与生命至关重要。孝是对自己所来之处的认同与尊重,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认可与肯定,通过这种自我认同,将自己的生命与祖先父母的生命融为一体,将个人的荣辱与祖先父母的荣辱结为一体,使一个人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家族以及父母没有认同感,甚至否定,等于是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孤立起来,失去了根本,就如同失去了脚下的大地,身如浮萍,无处依托。对现代人而言,坚守孝道依然是生命的根基所在。
传统的孝道,也存在许多愚昧之处,不仅不值得现代社会提倡,而且还应制止、批判。汉代郭巨为了养老母,竟然选择活埋女儿以节省口粮;王祥为了破冰取鱼以奉母,小小年纪躺在冰上,用身体溶化冰层,万分危险;明清流行子女割身上的肉熬汤,给父母治病,愚不可及……这种被封建统治阶级用来强化等级宗法的过分之举,是对孝内涵的扭曲和误解,成为严重戕害人的枷锁。对孝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取其精华而用于现代化建设。
TOP
440#

我对孝的理解有三点:
1.孝就是敬爱。子女要尊敬父母,尤其是父母老了之后不要有嫌弃之心。“和颜悦色”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父母对子女一般都很慈爱,但注意不要溺爱,要把握好分寸。
2.孝就是体谅。父母与子女都应相互体谅,凡事多沟通多理解,随时体察对方的情绪感受,有矛盾多有谅解之心。
3.孝就是付出。思想认识到位后,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尤其是子女在言语上多问寒问暖,把父母的健康时刻放在心上,多用行动(打电话、买礼物、多陪伴等)给父母以心灵的慰藉。
总之在孝的问题上,我认为重点在子女身上,要对父母时刻保持那份尊敬与关爱之心。就像一句流行语所说的——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TOP
441#

孝是一个最为现实的道德要求,也最容易导致实践问题: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现象突出等。从历史政治角度来看,孝是传统社会的一种管理机制,是维持宗法制、维持家族内部分工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正是如此,它有许多为传统社会服务的缺陷。在现代社会,大家族解体、甚至许多人选择不婚主义使小家庭也面临破灭。社会更依赖法律、政策等公共机制,而非家庭机制,因此孝的观念也越来越被边缘化。但孝能够营造家庭内部的和谐氛围,并非没有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对孝的内涵进行重新诠释以更切合现代社会的现实,为现代社会所用。
TOP
442#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亲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在此所列举的五种“不孝”的行为,其中就有三个是“不顾父母之养”的。《唐律·斗讼》还规定出“供养有缺”的罪罚:“诸子孙违反教令及供养有缺者,徒二年。”《唐律》注解说:“谓可从而违,堪供而缺者。”就是说,按家庭收入情况,能够供养父母吃穿得好一些,而竟给较次的食物、衣物,就算供养有缺。到了明清时期,仍有这项法律。
TOP
443#

孝是一个人最本质的精神,一个有孝心的人会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也会逐渐把这种体谅到他人父母的不容易,去感受每个人生活的艰辛,我们就会更认真的去对待生活。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TOP
44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周晓虹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对以家庭主义为基础的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的可能转变做了描述,可以作为我们在现代践行孝道的一种参考。首先,传统孝道强调他律性道德原则,而现代孝道则偏向于自律性的道德取向。其次,传统孝道的内涵和家族延续密切相关,而现代孝道在这方面涵义较弱。最后,传统孝道偏重于“重孝轻慈”的单益性运作原则,现代孝道倾向于“父慈子孝”的互益性运作原则。诚如陈老师所言,在现代我们更应该提倡的是孝的精神。
TOP
445#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作为子女,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长大后要尽可能的践行孝道,让父母在家过得舒心,在外以我们为荣。
TOP
446#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忠一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两大支柱。虽然古代的孝在今天看来有很多封建因素,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其积极的,带有正面意义的传统仍然是我们今天所要继承的。人年龄越大就越明白及时行孝的意义,一味觉着自己现在还年轻,父母也还年轻,只说“等我在努力工作几年,有更多钱才能更好孝敬父母。”殊不知父母图的并不是孩子给自己提供多优越的生活条件,平时多回回家,多和父母交流交流,做父母的就满足了。真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天,悔之晚矣。
TOP
447#

提到赡养父母,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原文是: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意思是叹息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大不喜随风摆动太多,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因为这缘故,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我深受这句话的影响,很深,很深。个人认为自己是个懂得孝敬父母,绝对会赡养父母的人,所以也想告诉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孩子,好好的对待你们的父母,不要拒绝义务和责任而不赡养父母,他们是你最最亲的人啊!更不要上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现在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把我们看做生命和爱的延续,我们怎能辜负他们。换位想下有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假如你的孩子和你一样,你会怎样,也许你会找很多借口理由说你要丁克或者不婚,那是你的选择,但是人的选择也是会改变的,即便你做到了,那也是极个别,你生长中国这样的一个被传统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历史大国,你保证了你自己的“选择”,你是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的主流人们所向的,所以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赡养父母是义不容辞的。
TOP
448#

人以孝作为自己的根本,孝在官方上的定义是尽心尽力的侍奉父母,也是在一定时期之内,晚辈在尊长去世之后所要遵循的礼俗,孝是一种感恩,是我们对赐予生命,给予我们初始人格培养父母的一种感情回馈,社会礼俗文化的一种要求,是对礼乐制度的一种维护,是个人自我提升追求,我们在小家的孝道之中孝顺父母,在社会和正道的规范之下维护家族的和谐,联系着家族的成员,我们在这其中学习着孝,并且明白什么是孝之后,个人修养提升之后,把小家之中学习到的知识落实到大家之中回馈到人类这一个社会大家族之中,奉献出真正的自己,是我们的一种最后的自我成就的完善大家,构建人类社会,做好大家的稳定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家族,维护好自己的小家,才是真正的孝进行着,才不会陷入到愚孝的境地之中,不会让孝道陷入到一种自我满足的困境之中,我们认识到孝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帮助修养达成,更是自我的一种本质的本真的一种追寻来寻找自己的真实状态的回归,找到自己,并且以自己的纯真本我之中帮助社会。
TOP
449#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青年人要传承和弘扬这种传统美德,因为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在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给予爱和温暖,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孝敬父母时,我们仍要保留自我,而不是一味地不辨是非地顺从父母,孝敬父母要理智。父母不是完人,他们会犯错。当他们犯错时,我们不能因为亲情就顺着他们一错再错,而是要勇敢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和他们一起改正错误;父母也不是超人,不能为我们完成我们人生中的一切事情,我们不能要求父母不仅要供我们上学,还要为我们打点工作、买房等其他事情。
TOP
450#

在儒家的伦理范畴,“孝”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