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孝”一直是中华民族倍加推崇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和维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孝德,仍然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孝为仁之本,如果要实现仁的高尚境界,首先从“孝”开始,“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一个人只有先爱其亲,才能推己及人,仁爱自父母亲人开始,才能够逐步扩展到所有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孝也对人的存在与生命至关重要。孝是对自己所来之处的认同与尊重,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认可与肯定,通过这种自我认同,将自己的生命与祖先父母的生命融为一体,将个人的荣辱与祖先父母的荣辱结为一体,使一个人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家族以及父母没有认同感,甚至否定,等于是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孤立起来,失去了根本,就如同失去了脚下的大地,身如浮萍,无处依托。对现代人而言,坚守孝道依然是生命的根基所在。
传统的孝道,也存在许多愚昧之处,不仅不值得现代社会提倡,而且还应制止、批判。汉代郭巨为了养老母,竟然选择活埋女儿以节省口粮;王祥为了破冰取鱼以奉母,小小年纪躺在冰上,用身体溶化冰层,万分危险;明清流行子女割身上的肉熬汤,给父母治病,愚不可及……这种被封建统治阶级用来强化等级宗法的过分之举,是对孝内涵的扭曲和误解,成为严重戕害人的枷锁。对孝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取其精华而用于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