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445464748495051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736#

回复 17楼刘俊龙的帖子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提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赡养父母不仅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孝敬,还要使他们精神富足。
TOP
737#

百善孝为先,为人处世任何时候都不能不讲究一个“孝”字。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不但能用一颗纯正的爱心对待自己的父母,还能用同样的礼节对待别人的父母,对这样的人才能委以重任。而身为人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激的人,我们还能指望他去感恩谁呢?
孝敬父母,首先就要记住父母的年龄生辰。父母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做子女的都会有两种心理,即喜忧参半。喜的是父母又平安度过一岁,长寿了一年;而忧的是,父母的年岁越来越高,越来越衰老,离人生的终点又近了一步。这就是孝子之心的体现。
TOP
738#

我们现在认为的赡养父母只是维持父母的生活需要。除此之外,还应该勤奋,让父母不受到危害,不被人耻笑。论语中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也有关孝道。我们都知道的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书信难达。即使远游有一定的缘故,但如果父母生病或家里发生其他大事,几乎不能及时赶到。若父母终老却不能尽孝,便是终身的遗憾。虽然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交通也很便利。但是突发事件依旧让我们手足无措,难以及时赶到。所以无论我们是外出求学或是工作,一定要时常和家人联系,了解家中的情况。
TOP
739#

中国哲学中对赡养父母的教导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尤其是孔子及其后学的思想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实践方式。首先,赡养父母首先体现在尊重和顺从他们的意愿和决定上。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尊敬和顺从父母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父母老去之后,孝顺父母则是包括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确保父母的生活安康和舒适。这体现了孝道中物质赡养的一面,包括日常的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等。当然,除了物质上的支持,孝顺还包括关心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经常与父母交流,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状态,表达出对他们的爱和关怀。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表现,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孝心和敬畏。
TOP
740#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基石。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孝道的核心思想仍然被广泛提倡和尊重,被视为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
TOP
741#

孔子在《论语》当中对孝做了深刻的解释,他认为孝是很重要的,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其中赡养父母是很重要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可以叫做孝;“父母在,不远游”,这也可以叫做孝顺父母。
TOP
74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现代社会,由于多数人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除了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以外,就连节假日的时候也不主动问候一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有违孝道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即便生活再忙碌,都不应忽视对父母的孝敬。百善孝为先,为人处世任何时候都不能不讲究一个“孝”字。孝敬父母,首先就要记住父母的年龄生辰。父母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做子女的都会有两种心理,即喜忧参半。如果知道父母的年龄,一会为父母长寿感到高兴,二会为父母年迈感到畏惧。常常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对父母的爱自然会越发诚恳,便恨不得竭尽全力去孝顺父母,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TOP
743#

怎样做就算是“孝”了呢?首先是行为上要多陪伴父母、关心父母。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年轻人的工作都很忙碌,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甚至过节都不能回家。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它的社会根源,但作为子女,还是要努力想办法克服,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父母。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随着生活水平,小康社会建成了,并不想孔子生活的时代,人民经常饥寒交迫,需要强调对父母物质上的“孝”,现在人民衣食无忧,父母最渴望的还是子女的陪伴。此外,不仅要在外在的行为上做到孝敬父母,还要在内心对父母有尊敬的心意,这两各方面缺少一个就不能称之为做到了孝顺父母。真正的孝子不管是在内心,还是在行为上都是孝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对父母并无孝顺之意,即使在短期内他在行为上表现出了对父母的孝敬,这种行为也不会保持很久,他总会表现出来内心所想。
TOP
74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真是让我感触颇深。自古至今,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有这样一个观念,要孝敬父母,自己要挣很多钱,出人头地,让父母安享晚年,以报答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因此,不乏出去打拼,而没有时间回家的例子。因为没挣到钱,没得到理想中的社会地位,觉得有愧于父母,无颜回家。其实这份孝心我们是可以体会到的,但是一旦父母不在了,我们即使做了大官,挣到了大钱,又如何去孝顺他们呢?父母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我们的孝心要在平常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孝心啊!
TOP
745#

子游问孝时,孔子指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观点,即认为只要能够生活上照顾父母就是孝行。但孔子对此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他认为如果只是简单的物质供养而缺乏敬意,那么与饲养犬马有何不同?孔子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尊敬和礼貌对于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出真正的孝道是建立在对父母的尊敬之上的。
TOP
746#

百善孝为先。这是国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日,出生之日。从这一日开始,父母便教你养你。而当你长大成人之后,父母老了需要你的时候,你应该且有义务做到的便是赡养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养育儿女倾其所有,而又有多少人还了这份不等价的爱。网上总是看到很多有关父母晚年子女不肯赡养的新闻,我们除了好好打拼也做不了什么。所以赡养父母的责任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谁都不想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除了眼泪一无所有。
    一个温馨的家,承担的起赡养父母的责任,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便是最幸福的事了。
TOP
747#

回复 5楼陈玉宾的帖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树象征着稳定和宁静,而风则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不平静。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树想要保持静止,但风的不停吹拂使得它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里,风作为一个不可控的自然力量,象征着生活中那些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变故。

“子欲养而亲不待”则转入了人伦关系,特别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这里的“养”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奉养和照顾,“亲不待”则意味着父母未能等待子女尽孝就已经去世。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于无法及时行孝的遗憾和无奈,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无常。

整体来看,这段话通过自然现象和人伦情感的对比,强调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遗憾和失去。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及时行动,因为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再无机会。这段话在情感上触动人心,在哲理上发人深省,是中华文化中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宝贵的深刻反思。
TOP
748#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孝道是指对父母的尊敬、照顾和服从,它不仅是一种家庭伦理,也是一种社会道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孝”可以与“和谐”相联系,强调了家庭和谐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关于“孝”的学习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尊敬与关爱:孝道首先体现在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上。学习“孝”意味着要理解父母的辛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2. 责任与担当:孝道还要求子女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这包括在物质上供养父母,精神上给予支持,以及在必要时提供医疗和生活上的帮助。
3. 传统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孝道的核心价值依然不变。学习“孝”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以适应新的家庭和社会需求。
4. 以身作则:学习“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作为子女,应当通过自己的行为给下一代树立榜样,传承孝道文化。
5. 法律与道德:在当代社会,孝道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中国的《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子女应尽孝道的规定。
6. 全面发展:孝道的实践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孝”,个人可以培养出责任感、同情心和感恩之心,这些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孝”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孝”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品德,还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TOP
749#

回复 47楼王潘攀的帖子

孔子针对时人认为赡养父母就算“孝”的观念和行为,主张“孝”不仅仅是指子女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重要的是要尊敬、善待父母,提出了“孝敬”的主张。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了“孝敬”的概念,并对“孝养”与“孝敬”做了区别:前者所关注的只是从物质、经济的层面上来奉养、满足父母的需要;后者则增加和凸显了精神、感情层面的内容,要求子女对待父母应怀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敬,强调子女对父母要多加关心,尽可能地保持其健康长寿和精神愉悦,使父母在有生之年得以养体和养志。可见,孔子的“孝”,是从人性角度、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界定的,即做到了物质奉养和精神慰藉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精神慰藉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和凸显人与动物的区别。
TOP
750#

孝亲敬长,尊敬爱戴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面对父母,我们最难保持的是神色,即“色难”,始终与父母保持和谐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子女与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或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必定会在亲情上撕开一道裂口,危害天然亲善的血脉关系,而这种对生命延续的崇敬和认可是刻在基因之中的,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消解,古代中国之所以要把忠和孝联系在一起正是基于此,只有移孝作忠,才能把不稳定的君臣关系虚拟地转化为绝对的父子关系,才能树立起君父的无上权威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