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61#

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孝经 纪孝行》中说道“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句话可译为:孝子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很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现得很悲哀,祭祀父母要表现得很庄重。

是一种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不乏关于的典故与文章,有杨香打虎救父”“黄香扇枕温床”“庭坚涤秽事亲等等。它已深深扎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是一种责任,孝不是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他需要的是我们的行动,而行动的基础是我们必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没了责任就之是一种在乎于表面的做作。只有有了责任感行动才会细腻深入,才会是发自内心。只有这样才配称之为孝!是一种感恩,母亲怀胎十月,历尽艰辛与孕育了我们,父母耗其一身,只为养育我们成人。每一个细节父母是那么的入微,在《论语》中父母唯其疾之忧提到了父母的无微不至,说的是父母最都有的是子女患疾病。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的情感在我们身边又何不是时时发生。父母付出的是心血我们怎能不感激呢?

父母是自己最亲最亲的人,他们辛苦把我们养大,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无论做什么首先想道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当他们老了时候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他们,来照顾他们,孝敬他们。现在许多孩子都不知怎么孝敬父母,好多时候即使是好意也会弄的很糟糕。好多人会有路还很长孝敬父母可以慢慢来的心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多东西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到那是所谓的孝最多也就是无意义的呼喊,所有的一切都无意义。所以在我们平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抓住每一次机会!一声问候。其实孝敬父母很简单,它体现一些细节上:如果在家的,经常帮帮父母,多和他们谈谈心里话,让他们感到不寂寞,感到有儿女的陪伴,如果在外边的,要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很好,不会让他们担心,不会让他们有负担,告诉他们你生活得很好,其实就是生活得细节了。当他们生病时,无论你在哪都要立刻回家陪在他们的身边,照顾他们,微笑着递给他们一杯温水,亲切的问一声:“妈,好些了吗?”等等。这就是孝敬父母。

TOP
62#

孝道

    中国有句广为人知的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礼仪。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地养育,作为儿女是终生难以回报的。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最基本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道德。

中国历史上对孝的记载与描述:

l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l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l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l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选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蒋士铨《岁暮到家》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思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倪瑞璿《忆母》

l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情感,也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如果人类应该友爱,那么首先应该懂得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那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谁又能相信他能够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呢?
TOP
6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TOP
64#

当我们呱呱坠地,还控制不住大小便的时候,帮我们处理那些脏东西的人是谁?是我们亲爱的父母!当我们还站不稳的时候,是谁用双手扶着我们一步步地教会我们走路?是我们亲爱的父母!当我们依依呀呀说个不停地时候,是谁一直耐心地听着我们诉说自己的小故事?是我们亲爱的父母!

可是,如今我们的父母已经两鬓斑白,当他们控制不住大小便的时候,是谁总是嫌那东西又脏又臭?是我们!当他们开始走路不便的时候,是谁总是嫌他们走路慢,是个累赘?是我们!当他们吱呀吱呀说个不停地时候,是谁总是嫌他们唠唠叨叨?是我们!

“老”字下面一把匕首插着,随时都会致命。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抚养成人,培养了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给自己留下的却只有一身的不便。对于年老的他们,各种细微的伤害都可能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如果作为子女的我们好好照顾我们的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那么这个“老”子下面的匕首就会被子女的爱所消融,成为“孝”。

相信天下父母给子女的爱已经很多很多了,当他们年老的时候,也是我们应该好好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把他们放在心底,我们会像他们当初牵着我们一样搀扶着他们,会像当初他们培育我们一样照顾他们,会像当初他们爱我们一样爱他们。

TOP
65#

      当我们呱呱坠地,还控制不住大小便的时候,帮我们处理那些脏东西的人是谁?是我们亲爱的父母!当我们还站不稳的时候,是谁用双手扶着我们一步步地教会我们走路?是我们亲爱的父母!当我们依依呀呀说个不停地时候,是谁一直耐心地听着我们诉说自己的小故事?是我们亲爱的父母!

      可是,如今我们的父母已经两鬓斑白,当他们控制不住大小便的时候,是谁总是嫌那东西又脏又臭?是我们!当他们开始走路不便的时候,是谁总是嫌他们走路慢,是个累赘?是我们!当他们吱呀吱呀说个不停地时候,是谁总是嫌他们唠唠叨叨?是我们!

     “老”字下面一把匕首插着,随时都会致命。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抚养成人,培养了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给自己留下的却只有一身的不便。对于年老的他们,各种细微的伤害都可能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如果作为子女的我们好好照顾我们的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那么这个“老”子下面的匕首就会被子女的爱所消融,成为“孝”。

      相信天下父母给子女的爱已经很多很多了,当他们年老的时候,也是我们应该好好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把他们放在心底,我们会像他们当初牵着我们一样搀扶着他们,会像当初他们培育我们一样照顾他们,会像当初他们爱我们一样爱他们。

TOP
66#

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TOP
67#

赡养父母
庶民要耕种好,就得分辨土地的情况,然后可以按照土质情况以及高下环境,该怎样使用的,该种植什么的,就按照不同的特点来使用,这才能分享土地的利益。能按照天时、地理的规律勤勉地耕种,自己又谨慎,又节约用度,然后以此来赡养父母。所以说上始自天子、下终至于百姓,如果孝没能被自始至终地施行,而想要不遭遇到祸患,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是众人、普通人,所以能做到这些,就是很好地尽行孝道了。既然不是一般人,而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那么职位越高,孝道就越是宏大。

孝的内容很丰富,不仅仅是一般所谓的赡养父母、孝敬亲人、悌友兄弟。孔子看来,这些内容仅仅是行孝的基本层面的东西。孔子则进一步把这些属于基本层面的孝道,推广演绎出去了,延伸到社会的每一层次人的岗位职责中去了。

在这一孝的系统的层次中,孔子认为越是高位,那么孝道的内容越是重要,意义与价值越是重大,要求也越是高,越是要做出表率来。

这些都是孔子的智慧。孔子不仅对前人的孝的理念作出继承,而且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总结与发展,这就是《孝经》之“经”的价值。

如果现代的道德教育能借鉴孔子的这种智慧,那么不仅对于孝道,而且对于其他的品德教化,都会有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孔子的一种思考的方法,即是某一理念在系统中分层解读,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要求与目标等。

另外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来说,孝就是“养父母”。这似乎很简单,但是就在高度发展的21世纪,还有很多人做不到赡养父母,更不要说达到古人所说的那种高层次的赡养了。“养父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读读《吕氏春秋·孝行览》中的“五养”:一是“养体”,即是“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二是“养目”,即是“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三是“养耳”,即是“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四是“养口”,即是“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五是“养志”,即是“和颜色,说(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这就是古人赡养父母的境界,完美地高层次地尽到了孝行。面对物质条件根本不能与今人相比拟的古人,他们却具有或向往这种高境界的“五养”之赡养,现代人是不是会有些特别异样的感触呢?

TOP
68#

赡养父母
庶民要耕种好,就得分辨土地的情况,然后可以按照土质情况以及高下环境,该怎样使用的,该种植什么的,就按照不同的特点来使用,这才能分享土地的利益。能按照天时、地理的规律勤勉地耕种,自己又谨慎,又节约用度,然后以此来赡养父母。所以说上始自天子、下终至于百姓,如果孝没能被自始至终地施行,而想要不遭遇到祸患,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是众人、普通人,所以能做到这些,就是很好地尽行孝道了。既然不是一般人,而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那么职位越高,孝道就越是宏大。

孝的内容很丰富,不仅仅是一般所谓的赡养父母、孝敬亲人、悌友兄弟。孔子看来,这些内容仅仅是行孝的基本层面的东西。孔子则进一步把这些属于基本层面的孝道,推广演绎出去了,延伸到社会的每一层次人的岗位职责中去了。

在这一孝的系统的层次中,孔子认为越是高位,那么孝道的内容越是重要,意义与价值越是重大,要求也越是高,越是要做出表率来。

这些都是孔子的智慧。孔子不仅对前人的孝的理念作出继承,而且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总结与发展,这就是《孝经》之“经”的价值。

如果现代的道德教育能借鉴孔子的这种智慧,那么不仅对于孝道,而且对于其他的品德教化,都会有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孔子的一种思考的方法,即是某一理念在系统中分层解读,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要求与目标等。

另外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来说,孝就是“养父母”。这似乎很简单,但是就在高度发展的21世纪,还有很多人做不到赡养父母,更不要说达到古人所说的那种高层次的赡养了。“养父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读读《吕氏春秋·孝行览》中的“五养”:一是“养体”,即是“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二是“养目”,即是“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三是“养耳”,即是“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四是“养口”,即是“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五是“养志”,即是“和颜色,说(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这就是古人赡养父母的境界,完美地高层次地尽到了孝行。面对物质条件根本不能与今人相比拟的古人,他们却具有或向往这种高境界的“五养”之赡养,现代人是不是会有些特别异样的感触呢?

TOP
69#

赡养父母是子女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这个是法定的义务。。
子女不承担或想方设法转嫁赡养义务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更是违法行为。
无论父母怎么对待自己。。自己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个是推卸不掉的。
TOP
70#

“百善孝为先”,“求忠臣于孝门”,“人之行莫大于孝”这几句谚语就说明了华人对孝道的重视。根据说文解句(?),孝的定义为∶“善事父母者,子承老也。”儒家认为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而佛家则把孝道当着成佛的必要条件。孝道是众善之本,若无孝道,无以为善。
佛教非常重视孝道,然而却受一般人误解,认为出家人辞亲出家是不孝的行为。但站在佛教的立场,出家为大孝,因为出家人是为了度众报答亲恩,正所谓∶“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语。”然而出家也应有世俗上的圆满,又得父母的许可,若舍弃父母不顾而为求自己的脱苦,那是不孝。
TOP
71#

《易经》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善与恶的核心分类标准正如《百孝篇》所说:“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一个二十多年疾病缠身,多方医治,反复无效的我,能在极短时间之内迅速好转,全凭三代同堂下,对老母亲生养儿女,而无私哺育的恩情的真心感知。事物形成发展变化是有因为所以的传递性,世上没有无本之木,疾病也有来龙去脉。《论语》讲:”本立而道生。”道是规律的总旨。“本立而道生”我也正是通过学习,感知,研悟人生 规律,学以致用。就有了把握七情六欲之法,就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心态,而健康由此而来。五脏六腑就能和谐相处,共同与大脑神经,内分泌作用,产生快速的良性循环。
TOP
72#

古圣先贤,教人民孝天孝地孝祖先,民德归厚。《说文解字》讲:“教者上施下效也”。胡主席与广大人民一道,复兴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构建所有生命和谐的宇宙生命同体观。这是全维生命的大教育
TOP
73#

古圣先贤,教人民孝天孝地孝祖先,民德归厚。《说文解字》讲:“教者上施下效也”。胡主席与广大人民一道,复兴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构建所有生命和谐的宇宙生命同体观。这是全维生命的大教育
TOP
74#

多少次,看见大街小巷乞讨的老者,那满头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我眼里溢满了泪水,他们没有子女嘘寒问暖吗?没有儿女送茶送饭吗?这么大的年纪还要以乞讨为生,所谓的颐养天年,竟然是个美丽的幻想。他们的儿女呢?为什么老人辛苦一生,到头来居然还要乞讨?

孝,包括我们自己,从小就挂在嘴边,尽孝的古老故事常常在我们嘴边,可是等到我们的亲人老去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持沉默,甚至不理?

难道我们穷的拿不出一碗饭,让老人不在挨饿?难道我们家里挤得的没有一点空间,让我们的父母们有个栖息的地儿?难道我们穷到没有买一身衣服的钱,让我们的父母不在挨冷?真的吗?

什么是孝?让父母在外面忍饥挨饿,乞讨而活命是孝?让父母大冬天的睡在角落里,是孝?不论什么事情不顺,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动手动脚是为孝?妻子容不下二老,自己忍气吞声,漠视是为孝?为了不麻烦,清闲,将父母扔进敬老院是为孝?。。。。。。

让孝不要成为一句空话,一句显摆的话,一句让自己一生后悔的话!别等到老的时候,才理解孝为何物!人之可悲也!

TOP
75#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孟宗寒冬哭竹,陈毅为母洗脚,小黄香替父温席,田世国为母捐肾,古今中外孝子佳话连篇,赤子情深山高水长,幸运的父母收获着幸福的慰藉。“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孝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良知和道义。

“老”字下面一把“刀”,随时都会致命。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成人,却给自己留下的却只有一身的不便。而如果作为子女的我们尽好孝道,那么这把“刀”就会被子女的爱所消融。

父母给子女的爱已经很多很多了,当他们年老的时候,也是我们应该好好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把他们放在心底,我们会像他们当初牵着我们一样搀扶着他们,会像当初他们培育我们一样照顾他们,会像当初他们爱我们一样爱他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