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233343536373839»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526#

      谈到孝,想必每个人头脑里都会第一时间冒出一句话“百善孝为先”,我也一样。虽然我们还是大学生,吃穿用度还是需要父母的提供,也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尽孝无关金钱,也不论年长年幼。尽孝的方式有很多,帮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是尽孝,替父母捶捶背揉揉腰是尽孝,有时候在父母面前一句宽慰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柔情的呼唤,也都是在尽孝。
       我是一个人远离故乡来到武汉求学,现在在武汉已经一年多了,期间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大一下学期,我的父亲因病离世。虽然现在已过去好几个月,我仍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我的内心。事实上我跟爸爸并不很亲近,因为忙于生计,父亲是很少回家的,况且他沉默寡言的性格,也使得我和他的交流不算多。但我一直都知道,他是爱我的,父爱无言,父爱如山,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我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好好陪伴我的爸爸,现在他这么早就离我而去,我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
       曾经读过周国平写过的一篇文章《父亲的死》,文章写道: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
父亲活着时,尽管我也时常沉思死亡问题,但总好像和死还隔着一道屏障。父母健在的人,至少在心理上会有一种离死尚远的感觉。后来我自己做了父亲,却未能为女儿做好这样一道屏障。父亲的死使我觉得我住的屋子塌了一半,女儿的死又使我觉得我自己成了一间徒有四壁的空屋子。我一向声称一个人无须历尽苦难就可以体悟人生的悲凉,现在我知道,苦难者的体悟毕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分量的。
如今我也是一个没有父亲的人了,对父亲尽孝已不再可能。我的母亲今后也将在没有父亲的陪伴下度过余生。身为妈妈的女儿,我有义务照顾好她,不仅是替父亲,更是为了我自己,我已经失去了父亲,不能再失去母亲了。我要好好努力,凭自己的能力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也会时常陪伴在母亲身边,让母亲在最需要的时刻有我。我会好好活着,好好做自己,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们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TOP
527#

回复 7楼段圆园的帖子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礼).”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论语·为政》).由此可见,孔子对孝有两个标准,即对老人生前的无违和死后的无违.
所谓生前的无违,就是 “生,事之以礼”.怎样才是“生,事之以礼”呢?1.《论语·为政》记载:孟武伯问孝.子曰:“关心父母的健康(父母唯其疾之忧).” 2.《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不敬重,有何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记载:子夏问孝.子曰:“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了吗(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孔子的“生,事之以礼”绝不仅仅是应付差事和对老人物质生活的关心和满足,更是要发自内心、关心和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所以,孔子提出了孝道,以养儿防老、延续香火的理念刺激自愿生育,同时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社会文明.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所以孝道中,我们需要赡养父母。
TOP
528#

        赡养父母,不仅是义务更是责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用爱呵护我们成长,我们永远也不能切断与父母的关系,血浓于水,世上再没有能像父母那样对你完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了。就我来说不管将来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赡养父母是一个不用考虑、必须要做的事,这是最理所当然的事,我一定会陪在父母身边,不会让他们感到老年的孤独。但是我实在无法想象社会中有些人毫无人性地遗弃老人,不管他们的死活,而只顾自己逍遥快活。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老人被发现死在农村的一座破庙里,而这个老人的儿子就住在村子里,更让人发指的是法医检查后发现老人竟然是活活饿死的。同村的人说老人被儿子和儿媳赶出家门只能住在破庙里,平时村里的人会拿点吃的给老人,只是没想到老人的子女竟然如此的灭绝人性。面对这样的社会悲剧我们能怎么说呢?除了为老人的遭遇难过,更多地应该谴责那个儿子。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竟然出现如此丑恶的事,实在让人痛心!在我看来,仅仅从法制角度来完善社会是不够的,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道德素质,也许这个事例太过极端也在少数,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引以为戒呢?多多关心父母,多回家看看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这种悲剧再上演。
TOP
529#

赡养父母不管在哪个年代都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上的赡养和精神上的赡养。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新一代年轻人总是以“我很忙”为借口忽视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关爱,只是单纯的给父母提供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上让父母衣食无忧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孝,或者说是不完整的孝,仅仅从物质上“赡养”老人是远远不够的,更应从精神上“赡养”老人,尊敬他们,时刻关心他们的健康,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给予他们安慰,让老人能够在物质上、更在精神上“老有所依”!
TOP
530#

       在现今社会,赡养父母的观念已经越来越薄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啃老。要父母供养读书,要父母帮助找工作,要父母给买车买房,要父母出钱嫁娶,要父母伺候怀孕坐月子,要父母帮着看孩子......只要父母尚在,总是排得上用场的。何来赡养父母?只不过听父母叹息道“等他大学毕业有工作了我就不用再操心了”,过几年便又成了“等他结了婚有了家我就不用再操心了”,再有些时日,则变成了“等他孩子上了小学我也就不用再这么操心了”。好像父母为我们如此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并非我们强迫。所以不曾自责,甚至还抱怨连天,我们工作辛苦,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等等。好一些的给父母买些东西给些钱,那坏的恨不能月月靠父母资助。还有谁知道何谓赡养父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别让父母日日期盼着过不操心的生活却又日日操心,别让赡养父母成为无稽之谈。钱永远赚不够,工作永远做不完,我们总是有钱给父母买点必需品,也总是有时间陪陪他们的。别再等明日。
TOP
531#

在赡养父母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这本不应该作为一个话题单独提出来,这件事情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天经地义,是一种本能。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没有父母何来自己,我想很多人都还没有搞清楚这个道理,都被这个社会的利益所蒙蔽了双眼,忘了自己的根。人之所以为人,区别在哪里?就在这些地方,况且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人不能办到,那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人不出声。
TOP
532#

天、地、君、亲、师,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人之一。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父母就开始投入他们最大的关注,最大的心血去抚养我们,小时候不懂事不懂得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随着父母渐渐老去,难道我们还要父母操碎了心吗?是时候该我们去照顾他们了,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TOP
53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统,而在现在,在我身边,我所认为的“不孝顺”的年轻人愈发增多,拿着父母的钱任意挥霍,亦或是完全不去关心家中辛苦工作供你上学的父母,有的和家里闹矛盾就以不回家为威胁,翅膀硬了想飞了,但也别忘了飞回巢穴,毕竟那是你不会消失的栖身之所
TOP
534#

孟子强调用“孝悌”来教化百姓,使百姓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伦理道德。孟子反复论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各个地方行政组织,建立乡学,要反复不断的用“孝悌”的道理来教育子弟。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为,“孝悌”的伦理观念深入了人心,就能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道路上背负重物,老年有丝绸穿,有肉吃,使老年人的生活有所保障。
TOP
535#

现在,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朋友们,父母承担着非同寻常的生活压力,作为子女的我们,如何去孝敬父母。这里有一个《子游问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游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仅仅是能够赡养父母罢了。但是像猫狗这样的宠物尚且被人们饲养喜爱。如果对待父母没有顺从恭敬的心态,那么用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孔子的话虽然说得有些逆耳,不过我们不得不称道圣人的教训实在是金玉良言。
TOP
536#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想大家都懂,最好的孝不用很大,而是很体贴,很温暖!多给父母打几个电话,多陪父母聊天而不是玩手机,帮父母做饭,过年给父母买点衣服鞋子之类等等,我们都可以做到,用心去孝敬父母!
TOP
537#

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所必须做到的 让我们想一想 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大 其中所付出的精力也许只有我们也为人父母时才能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和不易 他们把整个青春年华都给了我们 如果我们在父母垂暮之年而不进赡养义务跟禽兽有何区别 况且乌鸦还懂得反哺
TOP
538#

相必每个中国人看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时都会自省是否自己尽到了孝道,赡养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尽的义务,父母养育我们的时候可能不会以日后孩子的回报为目的,但自己的良心和社会的舆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形中的压力。尽孝道要尽心尽力,但不代表要对父母盲听盲从,只有真心实意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才可以换回我们内心的平静。
TOP
539#

对于“孝”,很多人有不同的见解,“百行孝为先”等。我初次遇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并未理解它深刻的含义,直至老师讲解之后,才觉得心酸溢满胸口。这是多么悲痛的事情啊。从小父母就是我们的天,我们就是父母的支撑,人们总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从心生,可是人失去了天那也是后悔莫及的悲痛啊!孟子所云是偏重于自身的品行道德是父母不孝与孝的标准,我觉得孝就是让父母对我们后辈放心,他们能在耄耋之年颐养天年,儿孙满堂,身体健康。
TOP
540#

《论语·为政》中,子夏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当时看来,是否做到赡养父母就是孝与不孝的标准,但是孔子却认为如果仅仅只是供给父母吃穿用度,那么跟饲养犬马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孔子认为“能养”父母是不够的,还需要“敬”,这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孝敬思想。我认为在当今社会,赡养父母不应该仅仅是义务,而应该出于责任,赡养父母是每一个有“人性”的人都应该做到的,而且是必须做到的,而此时,孝与不孝就应该在于你是为了出于义务责任而去应付的态度还是从内心里对父母的恩情有所感悟从而用心敬爱他们。所以说,真正做到赡养父母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第二层次就是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既然“色难”,我们就要努力去做到在父母面前有愉悦容色,真正的以愉悦之心去侍奉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就像Beyond唱到的“真的爱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