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031323334353637»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496#

       百善孝为先,孝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合格的子女,想做到孝,首先一点,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应该尽自己的义务去赡养自己的父母。《论语里仁》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父母在世的时候,就不要出远门,离开父母身旁。如果要出远门,那么也一定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身为儿女的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父母并不是希望从儿女身上获得多少物质上的需要,他们真正想要的只不过就是儿女们可以时常陪伴在他们身边而已。古代不仅有汉文帝刘恒为自己的母亲薄太后亲尝汤药三年,也有县令潘岳为了陪伴自己的母亲辞官奉亲,这些孝道故事,都是告诉我们赡养父母、陪伴父母的重要性。不管多忙,不管多累,有时间就多陪陪父母,尽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TOP
497#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的一句话,仔细品味,这句话是多么悲哀和遗憾呢。这由此让我想到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啦,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间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首歌体现了父母的心境,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赡养父母,并不仅仅是要好好照顾父母,给予他们关心,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做一个好人,真正的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育抚养我们长大,对于外界,孩子就是父母的另一个映射,孩子的行为等都体现了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做好自己,予人玫瑰,留有余香,待人亲和,不急功近利,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真正的做好,更是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即使无法荣耀一辈子,只要与人为善,有着正确的处事态度,不讲究歪门邪道,这都是对父母的孝顺,也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TOP
498#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赡养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赡养父母并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关心父母的生活点滴,关心他们的精神状态,从平常的一点点小事去做,坚持下去,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和爱。
TOP
499#

妈妈以前经常开玩笑的对我说“以后你长大了要每周来看看我跟你爸”,当时还不懂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妈妈多少期盼。常常听见奶奶叹着气说“再过几年老的不能动弹了就好走了,不能连累孩子”。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孩子能常伴左右,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好好的,每一位老人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他们为了孩子穷尽一生只希望换来一个幸福的晚年,可有些老人,连这都是奢求。
TOP
500#

俗话都说:”百善孝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孝的重要性。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我们作为儿女应该花时间陪在父母身边,陪他们聊天,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事情,听父母讲他们的心事,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让父母操心,让父母感到自豪和骄傲。
TOP
501#

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古人二十四孝,今有新二十四孝,无论是什么孝,其本质都是孝,这是千古不变的话题,我们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始终把孝放在重要位置,一个人若失去了孝心,则不能称之为完人,一个民族若没有了孝,则不会是有良心的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孝,则不会长久,所以我们要始终将孝放在心间
TOP
502#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及时行孝,懂得时间有限和珍贵。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常有,却不想,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亲情也是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长不远的路。倘若总是忙于功名利禄,忙于权势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遗忘了亲人,也就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了。上天只赐予了我们一次缘分,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珍贵的日子里,与父母好好相处,就不会有太多遗憾和痛苦。孝顺父母,谈不上轰轰烈烈。一颗孝心,也只是平平常常。很多时候,在子女眼里根本就无关紧要的细节,在父母心里却可以掀起惊天波澜。所以,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爸爸捶捶腰背揉揉肩,老人家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TOP
503#

古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就告诉我们赡养父母的道理,在父母都还在身边的时候好好地多陪陪他们,其实不需要我们当子女的有多么大的作为,有时候就是一些平常小事就好了。一声问候,一句简单的关心,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便会觉得孩子长大了。他们心里其实觉得孩子再大也是孩子,总是替我们所想。
TOP
50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赡养父母本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或许是全人类的一个善良本性的延续。这“世俗所谓不肖者”确实让我印象深刻。可见赡养父母绝不仅仅是给予父母钱财,房屋,重要的还有将自己做好,多关怀他们。
“百善孝为先”而赡养父母确是孝顺的最直接表现,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好呢?
TOP
505#

或许对于我们现在的年纪来说,赡养父母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是孝敬父母一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管怎样,父母給了我们生命,
使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我实在是无法理解那些将父母弃置接头而不去管的人心里的想法,那个时候你们是否想过,
他们陪伴你走过了呀呀学步的时光。
TOP
506#

奉养父母。《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音gǔ,止息),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这首诗控诉了君王的事情没止息,没有时间去种稷、黍、稻、粱来奉父母,使父母没吃没喝,受尽饥饿。
  《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你们的父母高兴。
TOP
507#

《诗经•小雅•蓼(音lù)莪(音é)》:“哀哀父母,生我劬(音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养)我。拊(抚)我畜(爱)我,长我育我。顾(照顾)我复(庇护)我,出入腹(抱)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首诗抒发未能奉养父母、孝敬父母而使父母离开人世之后的悲痛不已的心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劳瘁”。对父母的逝世,悲伤不已。他们在十分劳累和病困中生育了我。他们不但生育我,抚养我,还疼爱我,照顾我,庇护我。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德应该予以报答。但是,由于统治者的剥削,百姓无法生活,因而没有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是我不报,而是皇天不让我报
TOP
508#

孟子强调用“孝悌”来教化百姓,使百姓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伦理道德。孟子反复论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各个地方行政组织,建立乡学,要反复不断的用“孝悌”的道理来教育子弟。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为,“孝悌”的伦理观念深入了人心,就能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道路上背负重物,老年有丝绸穿,有肉吃,使老年人的生活有所保障。
  对父母的尊敬和奉养是孝的基本内容。孟子在评论舜对父的孝顺时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万章上》)孝子所做的最高标准,没有比尊敬父母更重大的;尊敬父母的最高标准,没有比以整个天下来奉养更重大的。(瞽叟)成为天子的父亲,其尊敬达到了极致;以整个天下来奉养,其奉养达到了极致。这里强调的是两个字“尊”和“养”。
TOP
509#

   《孝经》中说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孝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古往今来,孝敬父母,赡养父母都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古代的时候没有专门的养老机构,所以鳏寡孤独的人老无所依,如今呢,每个地方都有养老院、敬老院,对于那些孤寡老人来说,敬老院不得不说是一个好去处,而且人多热闹,她们不会感到孤单。从坏的方面来说,正因为有了这些机构,那些不愿赡养父母的人便将父母都送到敬老院。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历尽心血,最终却被自己的孩子像累赘一般“打入冷宫”。
    社会发展了,生活好了,可是人们是不是都忘了“孝”这个字了呢?
TOP
510#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小男孩父母对家里的爷爷很不好,给老人做了一个小木碗盛饭,因为老人吃饭邋遢,每次都把老人赶到角落里去吃,老人总是吃不饱。小男孩看见了,觉得很奇怪。这一天,爸爸妈妈听见小男孩房间里叮叮当当的不知道做什么,就推开门进去看一看,小男孩正敲打着几块木头,爸爸妈妈问他在做什么,小男孩回答说:“我在做小木碗啊,等你们老了的时候,也给你们用小木碗盛饭。”爸爸妈妈听了惊骇不已,自此之后,再也不敢对老人不好了。可以看出,孝道是言传身教的,父母如何对待老人影响着孩子以后如何对待自己,这都是辈辈相承的,所以,善待我们的父母吧,为了感恩,也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