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346#

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很怕打针,偏偏身体不争气,总是感冒发烧不断。记得父亲在深夜背着我去村口的奶奶家打吊瓶的那次,我还依稀记得父亲宽厚的背,我趴在上面,仿佛进入全世界最温暖安全的地方。他小跑着,背也颠呀颠的,我也跟着颠呀颠。呵呵。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背承载着的何尝不是他对我满满的爱呢?

TOP
347#

现在看来,孝顺并不是单纯指对父母百依百顺,也不是只要让他们衣食无忧便万事大吉,便可以标榜自己是孝子。真正的孝顺不仅要满足父母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需要。

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尊敬他们,把他们真正地当做长辈,而不是迫于社会压力而不能抛弃的“被动责任”,也不是拖累自己生活的“累赘”,是真心的爱他们,想他们所想,多亲近他们,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总之,就是让父母舒心。

我个人认为与其将此当做责任,不如把它当做天赐的亲近父母的恩惠与报答他们的良机。定要好好把握。

TOP
348#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拉扯大,每当想起这个来,我都会非常的感动。

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别扭的孩子,有很多事情总是过于极端有时候也很固执。爸爸妈妈总会原谅我在成长路上的一些过错并且能够给予我力量,他们特别的宽容我。我一直在想,当我长大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护他们不去尊敬他们呢?每次看到新闻说为了争遗产把父母打成重伤都会觉得这样的让你太过于禽兽,谁赐予你了生命?谁让你成长?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做《孩子里慢慢来》,说孩子你小的时候妈妈怎样用耐心叫你走路,写字……当母亲老了的时候,孩子你千万不要不耐烦。这件事情我就深有体会,有时候妈妈问我一件事情怎么做因为学的太慢我经常不耐烦不教她,她就会悻悻地离开。现在回想确实做得太过分,为什么总是记不得妈妈为了你做什么,为什么每当妈妈需要你的时候总是不能上前帮她。他们为自己做了多少东西?

而我们错过了多少?

TOP
349#

要全天性以乐亲生,也即顺从父母的需求使他们感到安乐。一切众生都希望得到安乐,不希望得到痛苦,自己的父母也概莫能外,所以自己要尽己所能地使父母安乐。仁慈心的根本实际上就是看到一切众生都是希望离苦得乐的,认同并支持别人的这个需求,不给任何人的这个需求制造违缘,这就是仁慈心。仁慈心最初在父母面前最容易得到培养。一旦在父母面前能够培养起仁慈心,则将其推广到其他众生身上,善心和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

TOP
350#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对我们的爱犹如他们的呼吸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

而我们,在学校在社会上位哥们,为娱乐... ...  会没天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向父母问个安,或是报个平安吗?我们是否该深思。

当我们,为名牌衣服,化妆品,甚至奢侈品大把的花钱是谁又会想起在家辛勤劳动的父母呢?我们是否该深思。

我们都记得,情人节,愚人节,而父母的生日,有几个记得呢?我们是否该深思。

爱父母,爱自己,爱家,爱国。通过学习,我知道,有父母的爱,我们很幸福,孝敬父母,我们会更幸福。

TOP
351#

古人云:情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做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懂得孝敬父母。中国古代有句话,叫作:“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当子女的自己要节约一些,省俭一点,这样就能有充分的物力来赡养自己的父母。虽然,现在的父母绝大多数都不需要还在上学中子女赡养,但需要子女对父母的体贴与理解。而现如今一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part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带,那些亏损企业提前下岗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这都不符合做为一名优秀大学生的做法。

一个人在家如果能孝顺父母,那么到了社会以后,就会尊敬和关心一切年长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道德,并能与人为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都不爱,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到社会上去关心别人,去爱祖国。作为一名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这是他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而孝敬父母又可以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顺从之意、敬爱之心和侍奉供养之行。

现在的父母为了子女更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于大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弱,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

那么,做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又如何做个孝子呢?其实很简单,不是有首歌吗?常回家看看—给老人捶捶背,揉揉肩,把自己在外面听到和见到的有趣的事情讲给老人听,定期陪父母做体检.想想看,这些事情是多么容易做到啊,可我们又做了多少呢?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岂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顺了。当他们有能力去孝顺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已经撒手人寰了,哪里还给他们机会?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成功人士的遗憾——没有好好的孝顺父母。其实,如今的父母,大多数有劳保,医保,他们不缺吃穿,他们也不贪图大富大贵,在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岁月以后,他们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儿女一声温暖的问候和一个祝福的电话都会让他们心满意足。所以我说,无论你怎样的忙,无论你打拼的日子里怎样的辛苦,都不要忘了远方的牵挂你的父母双亲。孝顺你的双亲,千万不要等到你攒足了资本,有了足够的能力,也许你的父母真的不需要这些,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也许他们根本等不到这些……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从日常小事中孝敬父母、体贴理解父母。
TOP
352#

儒家如此主张,合乎天然的人伦之情,孝实质上是一种“反哺”行为。子女是在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心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尤其是自呱呱坠地以来的前三年,父母至为辛苦,“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作为子女,应当“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其出发点便在于“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礼记·祭义》)。如果对父母的这种无私的恩惠不思回报,那就是忘恩负义,是“悖德”、“悖礼”,“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圣治章》)。正因为如此,《孝经》说孝是“德之本”(《开宗明义章》),孔子说“立爱自亲始”(《礼记·祭义》),郭店楚简《唐虞之道》说“爱亲故孝”。

TOP
353#

百善孝为先。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从我们牙牙学语到成家立业,父母也从一头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如果没有父母,我们不会长大,不会感受到那么无微不至的关爱,不会经历世间的种种......

我们难道不应该孝敬父母吗?

TOP
354#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百行孝为先,孝、弟为仁义之本。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由亲推人,相反,如果一个人连亲人都不敬爱,又如何爱人?不能"齐家",如何"治国,平天下"?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可见,一个人是否孝弟,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
  父母含辛茹苦,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度日;父母费尽心血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真的令人寒心。也许,每一位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你们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岁月间隙的承接,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双鞋垫……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TOP
355#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百行孝为先,孝、弟为仁义之本。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由亲推人,相反,如果一个人连亲人都不敬爱,又如何爱人?不能"齐家",如何"治国,平天下"?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可见,一个人是否孝弟,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

  父母含辛茹苦,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度日;
父母费尽心血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
,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真的令人寒心。
也许,每一位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初中时可以住宿了,那个时候我很高兴,终于可以不用再听他*的唠唠叨叨。整个初中,没钱了才回家拿钱,恬不知耻地享受爸妈辛苦挣来的钱。
有什么事也不对爸妈说,玩起了当时很流行的叛逆。高中时,开始注意到爸爸头上的白发,注意到他*的腰酸背痛,就像很多人说的,开始会心疼爸爸妈妈了。然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舍不得离家。想起妈妈无数次的包容我犯下的错以及爸爸每次的教导,才警觉妈妈爸爸为我受了那么多罪,我有什么资格让他们承受这些本就不应该由他们受的罪。上了大学的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恋家,隔三差五就要家里打电话,而每一次电话妈妈都要叮嘱我注意身体之类的。亲情是无价的,意识到一点,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因人而异,人就是这样的,循序渐近,慢慢地才能体会什么对自己重要,然后才能好好珍惜

  


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双鞋垫……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22:13:09编辑过]

TOP
356#

孝的核心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1,真正的孝道是父慈子孝
  儿女确实应该感谢父母的抚养,但“报恩”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父母抚养儿女是职责,做不到就根本不具备做父母的资格。报答父母的抚养,不意味就必须任由他们决定自己的一生。中国古代虽然有过所谓“父母要你死你也要死”的话,但即使在古代,也并不认为这就是孝顺,而是人伦丧失。
  中国真正的古训,是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要慈祥,儿女要孝顺,这是双方的责任。如果父母不顾你的本质,逼你放弃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父母已经不具备被孝顺的权力了。
  2.从全社会的心理上看: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
  在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有这么这一个至高的生存准则,那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跟我们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和民族素质有关。
  在这个被普遍信奉的准则里,“君”、“父”他们对臣子对子女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什么“同事情谊”、“父子情谊”。父亲不满意,就可以打孩子,也不需要孩子犯错误,什么理由也不需要,只要我是你的父亲就可以,甚至是名义上的父亲也可以。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父亲、甚至是母亲就自以为自己是“天”了,可以对自己的孩子随意打骂、可以决定孩子的生杀予夺。
  这种封建社会的几千年的人生观,一直影响到当今社会,而且不是几年、十几年就可以改变过来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民的观念转变,等到大家都觉得,打骂孩子是一件违法的事情时,这个观念就差不多改变过来了。
  2:从全民族素质来看:孩子与父母人格平等 父母只是监护人 
  应该承认,我们现在的全民素质还不是很高,能接受“孩子和父母平等”这一观念的人并不多。但孩子确实生下来就和父母是完全平等的,父母只是孩子法律上的监护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邻居家经常打骂小孩,就包括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看到这样的打骂,我们第一反应不会想到是父母在虐待孩子,只会认为是父母教育方法的问题,很少有人会主动上去劝说,更不要说通过报警来保护这个孩子。缺乏邻里的监督,家庭虐待就少了一个最容易发现问题的渠道。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由父母任意处置。像当今很多父母会打着关心的旗号偷看孩子的短信、邮箱一样,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孩子与成人一样人格平等。严重一点来说,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也是违法的。
  这种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隐私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引导。
  3: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说:打骂孩子不是父母的权利 抚养孩子是父母的义务
  在很多人眼中,父母悉心抚养我们,投入了很多期望,子女是应该报恩于父母的。如果反过来让父母伤心、失望,显然是大逆不道的。有些父母甚至会打骂孩子,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的,孩子所有的一切全都是自己的赋予,所以自己对孩子有很多很多的权利。
  父母生孩子,是要负责任的。孩子并没有要求被生下,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父母行为的直接结果。父母的责任,就包括无条件地接受孩子,除非孩子做了坏事。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同志伤害了父母,但是,同性倾向并非个人的选择,也不是犯错的行为。如果你因为去抢银行被抓住,这时你确实伤害了父母。然而,你的性倾向是你自己不能控制的,就像你不能控制自己生来是男是女一样。假如社会歧视矮个子,而你只有1.55米,你父母受歧视,是谁伤害了他们?是偏见与歧视,并不是你。

                                        ---------------摘自《百度百科》

TOP
357#

不管我们中国怎么样变化,我觉得我们应该足够地去重视孝道。古人举孝廉可见孝在古人心中的地位。看看当今社会,各种没良心遗弃父母,抛弃父母,让人不觉心寒。我们的生活质量或许是比古代强了好多,但我们的思想在倒退,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想问问那些没良心的人,你们真的能过的好吗?
TOP
358#

    

        一直以来在我脑海中都记得这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会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

我要以孝为先。

TOP
359#

我虽然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与父母聚少离多,但有一些关于如何尊敬父母的小经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1.尽量不能对父母撒谎,尤其是离家很远的人。因为父母总是很担心我们的情况,总想了解我们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状况,如果我们不尽量的如实以告,父母最终将会 失去对自己孩子的信任,最后演变成父母与子女相互不信任的悲剧。2.每星期尽量抽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尤其是离家很远的人。这样做会让父母觉得自己仍然在孩子的心中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几句亲切的问候,几分钟的交谈,会让父母高兴几天,也会让父母安心。因此,我们千万别吝啬自己对父母的爱。

TOP
36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我们很在就知道了,我们虽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的,无论我们在别人眼里是怎么样,别人怎么对我们,我们在受委屈的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在做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问父母的意见,其实,我们都把她们看成是我们的靠山和温暖的港湾,我们总是在受尽风浪后才想到温暖的港湾,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从小养育到现在,真的可以说是为了我们吃不好,穿不好,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妈妈上街我就追路,那是还要走7、8公里的路才可以到,都是为了省那点车费,到了街上,好吃的还是给我买,可是妈妈呢,什么都不吃就回家,说要回家吃,其实我们怎么不知道是为了。。。。说到孝,总会想到一些童年的往事,让人心酸的,感人的,我想它们将陪伴我永远,也将是我永远的动力!come o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