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376#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文秘

姓名:杨晓妹

学号:1131120

时间:2212.4.27

电话号码:18288732856

卷七    

  尊敬父母

说起“孝”一字,人们不难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孝敬父母。“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孝的表现有﹕赡养自己父母长辈,敬爱他们,继承父母,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

与现在相比较,古代的“孝”规定的内容比现在的好多,而现在的“孝”是在继承了古代留下的较为好的来发挥。正是因为如此,“孝”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新一代21世纪学生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说起孝敬父母,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许多相反的例子。正如,现在一些学生,父母辛辛苦苦把钱挣够了,让他们能在学校里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是,他们却在学校整天沉迷于自己的生活,只知道自己享受,却没有考虑过,父母一天的劳作是如此辛苦,还有一些同学,整日整夜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整天都泡在网吧,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家,把它当作是自己的生命的全部,从来都没有顾及父母是怎样着急,为他们担心,这些例子如果在古代都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古代的人在这方面比我们现在做的好很多。如在古代古书有记载要如何地孝敬父母:如《弟子规》一书中就有“父母呼,应急缓;父母命,行勿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表,须顺承……等”,就等都说明,孝的表现,如父母亲叫到你时,你不能慢慢的答应。父母让你去做的事情,你必须要赶快去做,不能偷懒。父母的教导,我们要恭敬听取;父母责备我们时,应该顺从并且承担责任,而在当今世界,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并不是这样做,就说,如果在家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情,你不一定会去,如果你在看一部非常好看的大片,而且又是大结局,而正在这时,父母让你去找菜或是让你去挑水,你心里肯定会有十分的不愿意,就不会听,甚至有时你理也不理会,这在古代,就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又如,如果我们要外出一下,要告诉父母一声,去哪里,但是有时候,回来晚了,就没有去告诉父母,你已经回来了,这也是不孝敬的表现,正确的应该是,你在出去之前,你要告诉父母,你现在要出去做什么,什么时候能回来,因为父母会担心我们。要现在,很少年青人,都是不管父母是否会担心他们,只要自己在外面玩得很高兴,那就行说一声了,也不管什么时候回去,也不跟父母说一声。这些都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

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一定要改正这些不好的习惯,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孝敬父母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学习校里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因此,我们在学校之中,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但也不能忘记父母,随时随地都要问候一下自己的父母,一个星期不说三、四个电话,但一个星期打电话回家一次,问候父母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并且要随时汇报一下自己在学校里面的情况,也要寻问家里的情况。父母喜欢的,我们作为子女的应该给予提供,尽可能的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因为他们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几年能陪在我们的身边,与他们相比,我们比他们年轻。还有,如果有能力,要让父母去旅游,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的余生能好些,不要让他们受太多的苦。

总之,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在学校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打好基础,并且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父母争光彩。

TOP
37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

姓名:王硕

学好:11311022

时间:201254
手机:13629484098

卷七

尊敬父母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我们要孝敬父母,因为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无论如何我们要听从父母的教诲,真心爱他们。

TOP
378#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孝道也应如此。为孝之道,贵乎尽心。有了"寸草之心",即使不能侍奉父母终老,亦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仁恕之道。有孝心者,必忧父母。人子者,不可让父母过分担心自己,同时,则要为父母多尽心。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为添寿而喜,为年高而惧。不仅年事之数,父母生活、心情各方面,都应该关心。父母为子女操劳一世,为人子女,实应让父母安享晚年,事事为之操劳,以尽孝道.。有孝心者,不可使父母担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孝心,则凡事不会与父母抵触。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老而不怨。"见父母有错而不加以劝阻,是陷父母于不义;劝阻而不恭敬委婉,是为不孝;只有真正的尽心尽力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TOP
379#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意思是:“(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听人说孝顺之人多发达,所以许多人的为人处世都是以孝为本,许多男人交友的原则也是以一个人的孝心为依据的。过去,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关于孝顺的许多经典的篇章都是围绕着衣食住行这个主题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二,在这里我就不例举了。令我们感叹的是,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做一个孝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父母双亲的饥饿病痛,他们甚至可以舍弃自己年轻的生命……现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阶段,衣食住行已经不是我们生存的主要问题,那么我们又如何做个孝子呢?其实很简单,不是有首歌吗?常回家看看——给老人捶捶背,揉揉肩,把自己在外面听到和见到的有趣的事情讲给老人听,去旅游或者出差回来带点糕点或者糖果茶叶,定期陪老人做体检……想想看,这些事情是多么容易做到啊,可我们又做了多少呢?   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岂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顺了。当他们有能力去孝顺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已经撒手人寰了,哪里还给他们机会?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成功人士的遗憾——没有好好的孝顺父母。其实,如今的父母,大多数有劳保,医保,他们不缺吃穿,他们也不贪图大富大贵,在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岁月以后,他们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儿女一声温暖的问候和一个祝福的电话都会让他们心满意足。所以我说,无论你怎样的忙,无论你打拼的日子里怎样的辛苦,都不要忘了远方的牵挂你的父母双亲。孝顺你的双亲,千万不要等到你攒足了资本,有了足够的能力,也许你的父母真的不需要这些,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也许他们根本等不到这些。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云南师范大学 09哲学  黎春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5 12:17:36编辑过]

TOP
380#

父母是这世上最伟大、最亲爱的人,他们生我养我,教会我做人,引导我明事理,每当静下来回忆,充满心间的全是满满的对我的宠溺,我不是没心没肺的人,自然是对父母有感恩之心的,而,也许,我们有时经常便拿父母对我们的宠爱当做理所应当,我们肆无忌惮的对父母发脾气,对于自己想要的便要父母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讨来············对于我们的种种无理要求,他们也都会理解、容忍,然后,为我们做到,可是,当我们风光无限时,又有几个想得起父母,也许,更多的是嫌弃、觉得成为自己的累赘。可是,我们却又在自己受到伤害时,第一个想到的是父母,只求回到他们身边,让他们为自己'舔伤",这时,我们意识到了,即便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可是,父母永远不会。
TOP
381#

“百孝善为先”。对于父母生我,养我,教我的所有恩情,也许只有以孝的这种方式来报答。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没有父母,何谈我的存在。所以我一直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所以我立志好好读书,就为了以后能找份好的工作,好好赡养我的父母,让他们安度好晚年。其次,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不会让我的父母受到一点点委屈,我会让他们开开心心。而且,对于我的父母,我都是非常尊敬的,打心眼里的敬重他们,他们对我的教导,我都会耐心的听取,因为父母都是为了我好。如此看来,曾子所谓的三孝我都践行到了,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我应该更努力做得更好!
TOP
382#

尊敬父母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我们存在于世界上的那天开始,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和用心是我们永远都算不清的。我们对父母能做什么呢?好像我们做什么都不足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对我们的父母好。

2、对父母好,首先就是得要尊敬自己的父母,那怎么样尊敬呢?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要孝顺,一个孩子不管是否优秀,如果对自己的父母没有孝心,那他注定是个失败的人,至少他在伦理道德、做人方面是失败的。其次就是要奉养自己的父母,这个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让我们的父母感觉到我们的爱。

TOP
383#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TOP
384#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TOP
385#

感谢是一种温暖的情感,象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   

我最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地送给我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让我伸展开双臂,拥抱我想要的生活。   

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送我一片明媚的晴空;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把温情的伞。   

少年的时光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在心头。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着我有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有一天,他们的女儿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过更好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父母的愿望实现了: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幸福美满的家。   

父母笑了,而在这由衷的笑容里,我却看到了父母额头不知何时爬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鬓角也多了缕缕白发。   

父母的心中依然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牵挂着女儿,牵挂着他们的小外孙。于是,为了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父母在他们已近六十岁的年纪里,又做起了外孙女的老保姆,看着外孙女如童年时的我一般聪明乖巧的样子,父母满足地笑了。只是,他们已不再年轻……  我感谢我的父母,当我已不再年少,当我悄悄地数着父母头上的缕缕白发,当我轻轻地抚摸父母脸上的道道皱纹; 我感谢我的父母,当父母已不再年轻,当春去秋来父母无声的爱依然陪伴在我的旅程,当父母慈祥的双眼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与温情;   

我感谢我的父母,当我初为人母用满心的关爱去呵护自己的小宝宝,当我轻轻地为女儿唱起那首《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终于明白:  是我的父母,给了我整个的世界!   我感谢我的父母。 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博大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酣然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茁壮成长。父母为我们的生病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父母为我们的读书升学费去多少心血;对这种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又能体会到多少呢?我们又报答了多少呢?疯狂的夜机、痴情的恋爱、旷课、迟到,这就是我们的报答吗?坐在网吧里,无所事事的打cs,打仙侣奇缘,打轩辕,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敢在此刻想一想的父母,想一想父母头上的那些新添的白发;在你为自己的女友一掷千金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敢想一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想一想日夜加班还面临下岗的父母。在大学里,我也有过这么一段幼稚的有点傻的日子,那个时候,不是我没有想到这些,而是我不敢想。只顾昧着自己的良心而聪明的做着一些傻事。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TOP
386#

孝心,如一缕阳光,温暖了父母那饱经沧桑的心;孝心,如一阵清风,舒展了父母脸上的皱纹;孝心,如一股温泉,洗净了我们的心眼,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感受的更加的真切。人生的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说行孝要及时,不要等父母已经离开人世,错过了机会,就会后悔终生。古人对父母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让父母享受到更好的物质产品,但是仅仅给他们提高物质产品是不够的,有时间要多陪陪父母,父母需要的是儿女可以和他们聊天,陪他们吃一顿饭,然而在我们的心中,可否常常惦记着孤苦寂寞、满身随时病的父母,他们最需要的是亲情的关怀。从今天起,有事没事,可以打个电话给爸妈,告诉他们你的近况,或者回家帮着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TOP
387#

                                                                                                                 尊敬父母

    典故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小时候家里很穷,他虽然生性好勇斗狠,但对父母极具孝心。当地米贵,想买点粮食着实不易,父亲时常为家中无粮发愁,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一个地方粮食便宜一些,便步行去那里买粮,然后用肩膀扛回来,根本不在乎耗费时间。父母一天天老了,可他一直没有稳定职业,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就委屈自己凑合着找点事情做。他是这么说的:“父母健在,不敢只想着自己的高远志向。”

    所谓尊敬父母,指的是恪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礼,也就是俗话说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执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不增加麻烦。子路就是这样做的,尽管他的父母属于社会底层,很穷,而他自己怀抱着远大志向,资质也不错,但他仍然非常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为人父母的地位,按照他们的意愿找事做,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在自己发达后,也时常想念父母的恩德,为不能孝敬他们而深深遗憾。

    古人认为,尊重父母比赡养父母更难做到。《吕氏春秋》说:“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就难做到了;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安宁就难做到了;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就难做到了。”

TOP
388#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TOP
389#

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孝敬不等于盲从。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做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对父母有意见,有礼貌的提出,不应和父母吵架耍态度。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辩证思想和民主思想。
TOP
390#

孔子的孝道,上取法于天,下遵从于地。让人们对父母尽孝道,对祖先敬仰。《孝经》庶人章第六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 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这种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作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孝道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对父母要敬要爱,对父母之养育之恩的回报就是孝。体现在赡养和精神关爱诸多方面,特别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生活上要体贴照顾,并对父母养老送终。老年人社会活动少,精神上需要关爱,心理上需要支持,生活上需要帮助,这就是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反映了关心老年父母的心理需要。今天,我们把孝道文化延伸至社会,也是对回报的种种落实。有如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智慧服务于国家、人民、社会和大自然,也应当是大孝无疆。这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对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自然人对大自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