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361#

百善孝为先,显然意识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想想小时候的自己,享受父母的保护和疼爱,觉得天经地义,后来我经常问自己,我凭什么可以徒手在父母那里享受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好多好多。初中时可以住宿了,那个时候我很高兴,终于可以不用再听妈妈的唠唠叨叨。整个初中,没钱了才回家拿钱,恬不知耻地享受爸妈辛苦挣来的钱。有什么事也不对爸妈说,玩起了当时很流行的叛逆。高中时,开始注意到爸爸头上的白发,注意到妈妈的腰酸背痛,就像很多人说的,开始会心疼爸爸妈妈了。然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舍不得离家。想起妈妈无数次的包容我犯下的错以及爸爸每次的教导,才警觉妈妈爸爸为我受了那么多罪,我有什么资格让他们承受这些本就不应该由他们受的罪。上了大学的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恋家,隔三差五就要家里打电话,而每一次电话妈妈都要叮嘱我注意身体之类的。亲情是无价的,意识到一点,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因人而异,人就是这样的,循序渐近,慢慢地才能体会什么对自己重要,然后才能好好珍惜。父母并不是要你挣很多钱才觉得你孝顺,或许他们要的只是一个拥抱,一声问候,一点关心。他们要的其实很少,但这些东西经常都被我们忽略了。在这里我呼吁我的兄弟姐妹们,把你们花在男女朋友、同学身上的时间挤出一点,用来多陪陪父母,你会收获最温暖的阳光,最伟大的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8 23:14:25编辑过]

TOP
362#

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推己及人,对待别人的父母也要尽自己所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对待别人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一样,去尊重,去呵护。将孝的范围扩大

TOP
363#

“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赡养父母,尊敬父母。说到父母,有时候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时,有人会与父母闹别扭,会顶撞父母,其实我觉得我们应该适当的听一下父母的意见,毕竟父母比我们的经验丰富,社会阅历更深,他们是最不会伤害我们的人。
TOP
364#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译: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作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符合现在大多数人的做法,很多人认为只要给父母充足的食物,富裕的生活,就是孝顺父母。然而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认真思索过。不说成年人,单单说年轻的我们,我们现在还需要父母的抚养,不能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满足,但我们做到精神上的尊重了吗?有什么不满,我们对父母发火,父母难道该我们的吗?放下自己的脾气,你没有骂父母的资格,用心对待父母,以爱待人。

TOP
365#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TOP
366#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若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孝敬,又何谈仁、义、礼、智、信?孝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也是评价人的基础标准。
TOP
367#

只做到了以物质来赡养父母还不能说是尽到了孝道,因为孝道的根本在于有没有孝心、对父母是否恭敬。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就是要有诚意地侍奉父母,如果不诚心诚意就只是形式上的孝。

当今社会,在赡养问题上吃穿已日益退居次要地位,父母最想要的是子女能常回家看看。我们应该谨记圣人的教导,孝敬父母,除了物质上满足他们之外,更要重视精神上的孝敬,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此了。

TOP
368#

孝敬父母,似乎是个久违的话题,也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人最容易遗忘和忽略的环节。而孝敬父母恰恰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一门功课,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为什么总是那么难?

孝敬父母,是圣经中十诫的第五诫,而且是唯一带应许的诫命,那就是孝敬父母可以使人得上帝的祝福,在世长寿。你孝敬父母吗?你理解父母吗?你了解父母的需要像了解孩子那样清楚吗?

TOP
369#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我们平常以为的孝,可能只是做到赡养父母。但是我们看到,赡养父母只能算其下。真正的孝是要尊重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对我们的至亲了。作为子女,我们应以感恩之心爱父母,愉快的跟他们相处,照顾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子女带来的幸福,这样才不辜负他们

TOP
370#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浅显易懂,是说父母在世,不去远方游历,如果要去外地游历,一定要有去向。这句话在今天是有很多人反对的,说什么“好男儿志在四方”“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父母已经不再年轻,他们为了我们斑白了发,累驼了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双亲还健在,常回家看看。

TOP
371#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些人总是对自己的父母的无私关爱不屑一顾。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爱最平凡,最无私。至今回想小时候,每次出门上学的时候,临走叮嘱我们的那最平凡的一句:“路上注意点”,不就是对我们的默默关爱吗?现在离家远了,每次到了寒冷的天气,都会打个电话要我们多穿两件衣服,注意保暖。但是我们自认为年轻,扛得住,不经意忽略了,多年之后才感到后悔。你试过为你的爸妈洗过脚吗?你经常主动握你的爸妈那两双饱经沧桑的手吗?我们在努力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不是可以注重对父母,对长辈的孝礼?

TOP
372#

孝与不孝,其实也很难有个具体的定义,而且很多事情也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太难说了,最好你不要先考虑这些问题,你先考虑自己的,比如有个工作,或者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打个工,有了自己的资本,在自己结婚。孝,主要是在自己的父母老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在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做,愿意孝的就孝点,不愿意就自己远离他们,也没有必要虐待他们什么的。
TOP
373#

现在的所谓孝道,只看作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至于犬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缺乏敬爱之心,拿什么去区别对待二者的不同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生活,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去安度晚年,这样他们看似对老人也尽了赡养的义务,同时也省去了他们许多的义务,将老人送到老人院之后长期不去看望,有的老人因为忍受不了养老院的孤寂而自杀,有的甚至哀求自己的子女去看望他们。可见对于这样老人他们的子女尽了养的义务,却没有尽到赡的义务。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也充分说明了子女对于老人的孝缺乏敬爱之心。真正对父母孝顺,不能只是在居住和饮食上尽到赡养义务,更要从精神上做到“敬”,因为只有尊敬父母,才能看出内心的孝敬之情。

父母对于我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辛苦一辈子只是想让我们过得更好,他们不图我们能给他们什么回报。我们唯一能够报答他们的就是让他们对我们放心,让他们觉得我们过得好,只是这样他们就满足了。所以抽点时间多回家看看,多和他们聊聊心里话,帮他们做做家务。有时他们真的很孤寂,原因是他们真的很想念我们,再忙再累也不要忘了时常给家里打个电话。

TOP
374#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两则报道:一是父母长年住在养老院里无子女去看望,老人长年处在一种极度的孤寂当中,在记者去采访之时,老人居然对着镜头洒泪跪求子女能够去看望他们一眼:二是一老母亲生病住院,起初还有子女去看望,后来时间久了便不见了踪影,医院要进行治疗联系家属签字时,子女的答案却是:他们很忙,医院尽管治就是了,钱不是问题。后来再打几个子女都联系不上了。

这让我对中国传统美德中,仁之根本的“孝”产生了深思,父母千辛万苦将我们养育成人,然而我们又是怎么来回报父母的这份恩情的呢?

现在的所谓孝道,只看作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至于犬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缺乏敬爱之心,拿什么去区别对待二者的不同呢?将老人仍在医院或是养老院,对他们不管不问,可见对于这样老人他们的子女尽了养的义务,却没有尽到赡的义务。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也充分说明了子女对于老人的孝缺乏敬爱之心。真正对父母孝顺,不能只是在居住和饮食上尽到赡养义务,更要从精神上做到“敬”,因为只有尊敬父母,才能看出内心的孝敬之情。

孝道难在子女在父母面前总能保持和颜悦色,碰到事情,由年轻人来效劳,遇到好吃好喝的,让年长的享用。没有好看的脸色,这也不算是孝。有的媳妇在对待自己的公公婆婆上,虽然自己多苦点也不让公公婆婆受累,但却总是对公公婆婆没有好脸色,这样的父母能够舒心吗?所以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父母要从精神上来尊敬父母,跟他们诚心相处,出了问题要首先替他们换位思考,养活他们的同时也让他们觉得舒心。

TOP
375#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卢璐

学号:11311011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288701400

卷一

尊敬父母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中华孝道有以下八条行为准则: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文,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力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的现象突出等。这些问题不需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孝的第一是赡养父母,也是作为孝最基本的。《孟子–离娄上》说道:世人认为不孝的表现有五种,四肢懒惰,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喜欢下棋喝酒,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图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耳目的欲望,父母因此受耻辱,这是第四种;逞勇敢好斗殴,使父母遭受危害,这是第五种。

孝的第二是赡养父母。《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写道: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得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就成为难事了;使父母安乐做到了,能否使父母长久安乐又更难了;让父母长久安乐做到了,父母去世后要做好就更难了。父母已经去世,自己慎重行事,不给父母留下不好的名声,这就是能够善始善终了。《吕氏春秋》卷九中也写到: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子女对于父母,由一个整体而分开,同一血脉而气息不同。就像草木有花朵有果实,就像树木有根,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而实际上是相通的。隐约之中意气相互连结,患病时相互救治忧虑时相互感应,活者时一起高兴,死亡时相互哀悼,这就是骨肉之亲。三是要继承父志,《论语–学而》中写到:当他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他父亲去世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他父亲所走的正道,这就可以叫孝了。孝也是自尊自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那你还会爱别人吗?《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说道:君子一举一动都不敢忘记父母,一言一语也不敢忘记父母。举手投足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大道而不走小路,乘船而不游泳,不敢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冒险;说话时也不敢忘记父母父母,所以伤人的恶语便不会说出来,愤怒、怨恨的话也不会落到自己的身上。这之后才有可能做到不侮辱自己的身体,不让亲人担忧,如此才可称之为孝。并且还要遵循正道,不做恶人,不干恶事而让父母亲人为之担忧,要勇于替亲人排忧解难,使亲人生活得安乐。

孝是中华名族最传统的观念,我们一定不可以把它弄丢,要积极的孝顺父母,尊敬亲人,使我们的名族精神发扬光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