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30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好字。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TOP
302#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好字。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TOP
303#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看我们是否有心,是否愿意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TOP
304#

我以前看到这么一个帖子,某人父母今年五十岁,此人在外地工作,每年过年回家能在家呆三天,如果按照中国人们的平均寿命算父母到72岁去世,那么他只有66天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此贴引起众多网友的围观。前些年盛传陈红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引发人们的思考,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有事没事常往家里打个电话,做父母的无时不刻的在挂念着自己的儿女,人到了晚年会更加思念自己的儿女,但是害怕耽误儿女的工作,父母从来不会说,我们要常常关心一下我们的父母,父母养育了我们几十年,到了晚年该换我们赡养照顾他们了。

TOP
305#

所谓尊敬父母,指的是恪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礼,也就是俗话说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执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不增加麻烦。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为人父母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愿,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在自己发达后,也时常想念父母的恩德,为不能孝敬他们而深深遗憾。

古人认为,尊重父母比赡养父母更难做到。《吕氏春秋》说:“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就难做到了;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安宁就难做到了;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就难做到了。”

TOP
306#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

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

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TOP
307#

近年来,我们从报纸上、电视上不断看到关于父母因儿女虐待而不得不诉诸法律的新闻报道。还有“他(她)不管父母,我也有权利不管!”这些话,出于儿女之口,听了实在叫人寒!还不少青年人认为,给父母亲吃的、穿的、喝的,或者每个月往家里寄几个钱就是孝敬父母了其实,这也是对“孝心”的曲解。孔子在论孝道时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如果只注重物的供养,那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 有人作过调查,假如有100块钱,美国人会花99元买保健品,1块钱买药;我们则相反。 不要把孝顺父母当作一种责任,“孝敬父母是儿女的福气”。——孝顺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作业。

怎样才算真正的孝敬父母呢?一般来讲,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高,并不是非得要好吃好喝的,你把米饭、面条或者几个小菜往餐桌上一放,叫一声“爸爸妈妈,吃饭了!”父母吃起来也是很香的。相反,你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往餐桌上一摆,一言不发,即便是再好吃的东西,父母也吃不香。很多时候。物质方面的孝顺远远比不上一颗真挚的孝心。所以,要想真正的孝敬父母,绝对不能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关怀,多陪陪父母,沟通沟通,了解父母内心的想法。

 还是那句话,孝顺要从小事做起。像是每天主动给妈妈倒水,捶背,母亲节给妈妈买朵花。少顶嘴。其实, 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帮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让老人家得到安慰。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一抱起自己的孩子,总是眉开眼笑:“我的乖宝宝!”可是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却是另一副面孔,甚至是厉颜厉色。我非常不理解这样的为。都说“养儿防老”,这样的父母自己都不好好孝敬父母,怎么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个好榜样?要是孩子耳儒目染,长大后也不孝顺自己,那他们上哪后悔去?是不是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在我的家庭里,我的父母就非常孝顺,我觉得自己就受益匪浅,从小就非常懂事,觉得孝敬父母老人是天经地义之事,是一种本能。还记得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老头年纪大了手抖,吃饭光打了餐具,儿子和儿媳发火,就给他换了木碗木勺。第二天,他儿子发现他的小孙子在玩木头,就问这的小孩在干什么?那个小孩说再给他在给爸爸妈妈做木碗木勺,等他们老了也给他们俩用。从那以后,老头的儿子再也不敢给老头用木勺木碗吃饭了,而是很耐心的伺候老人吃饭穿衣。一开始读了这个故事只是会心一笑,但细想想,觉得很值得我们思考。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传承,而且,孝道,要从小培养!

TOP
308#

“百善孝为先”,是的,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与其每天想着该怎么做好事,还不如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可是,现实的压力却让我们能做的太少太少,从小开始,父母便开始为我们奔忙,到二十几岁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又要忙着工作,恋爱,结婚,和父母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曾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红透大江南北的原因之一应该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吧,即使回家了,父母也是像招待客人一样的什么都不让做。每天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可是自己似乎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做到过,很是惭愧。我只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做到尊敬、孝顺父母。

TOP
309#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世界上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默默的付出,不求回报,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而现代社会很多小孩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事理所当然的,不尊敬父母,甚至对父母指手画脚。对他们的尊敬是对他们的安慰······尊敬父母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不要等到当自己为人父母是才体会到其中的辛酸······
TOP
310#

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这里说最下等的是赡养父母,这样说似有不妥之处,应该是最基本的。没有履行赡养义务的儿女现今也比比皆是,最基本的义务都无法履行还谈何高尚。如能自觉履行赡养义务,最高的孝行也就不难实现。
TOP
311#

我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感谢父母教我做人的道理;感谢父母把我养到现在;感谢父母能为我遮风避雨;感谢父母能在我痛苦是帮助我......
     在每个人心里,父母都被摆在第一位。但有些人,却根本不理父母,让父母自生自灭。

TOP
312#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幸福。但对于中国人来讲,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使养老问题成为大多数国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或者为父母、或者为自己。

在现阶段,幸福、健康、富裕、可持续的家庭仍是大多数中国老人晚年的归宿。从这个层面来说,让中国人更富裕,几乎是解决目前养老问题的唯一途径。

TOP
31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永远不要嗔恨抵触顶撞父母, 柔软的讲话,不要让父母忧愁难过生气, 把你的委屈和不满柔软的说出来. 要尊敬我们父母,孝敬他们,因为我们的一切从根源上完全可以说是从父母身上来的,首先你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父母赐予了你生命
TOP
314#

孝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话题,我们要学会尊敬父母,时时刻刻要不忘关心父母。但并不是让父母有充足的物质财富就是孝,这只是孝的最起码的要求。真正的孝更是一种精神上给予的慰藉。在他们觉得孤单的时候,要陪伴着他们让他们不觉得和孤独。在他们烦恼的时候,要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尽量让自己待在他们身边。现代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自己的工作稳定后,总会给父母第一时间购买各个方面的用品,父母也是很高兴到处炫耀。但他们内心深处,可能更想的是自己子女的陪伴。所以,作为子女,我们要好好去读懂自己父母的心,在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时更不要忘了精神上的满足。

TOP
315#

子不嫌母丑,我想这句话应该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而同时我认为这句话体现的就是对母亲的尊重。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一个物理专业的学生去外国参加比赛,比赛结束后,各参赛选手聚在大厅等各自带队老师。这时有一对母女走过,母亲佝偻着身子,孩子搀着母亲,身子显然高出了许多。一外国参赛选手对中国参赛选手说:你觉得是母亲高还是孩子高,我打包票孩子高。中国选手说:你错了,弓比弦弯,但却永远比弦长。外国朋友哑然,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中国人对母亲的尊敬竟会用到这种比喻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