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511#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得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便成为了难事;使父母安乐做到了,能否使父母长久安乐又更难了;使父母长久安乐做到了,父母去世后要做好就更难了。父母已经去世,自己慎重行事,不给父母留下不好的名声,这就是能够善始善终了。父母在世,尊敬爱戴;父母辞世,洁身自好。言行举止都有着父母的身影,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就要从自身做起。
TOP
51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长大成人后,自学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TOP
513#

这里有一个《子游问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游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仅仅是能够赡养父母罢了。但是像猫狗这样的宠物尚且被人们饲养喜爱。如果对待父母没有顺从恭敬的心态,那么用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父母和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当然会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这一点是做子女的应该体谅的。我们讲求的快乐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现在大多数的子女都能够满足父母的物质消费,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如果不顺从父母的意愿做事使他们开心,又怎么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呢?喂饱小猫小狗之后还知道给它们一些线团皮球之类的东西让它们自得其乐,难道“生我劬劳”的“哀哀父母”还不如它们么?其实父母会对子女提出什么非份要求吗?只不过是子女因为各种各样的不愿去做罢了。只要稍微用一点自制力,兄弟就可以做到“孝”了。
TOP
514#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TOP
515#

我们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博大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酣然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茁壮成长。父母为我们的生病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父母为我们的读书升学费去多少心血;对这种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又能体会到多少呢?我们又报答了多少呢?疯狂的夜机、痴情的恋爱、旷课、迟到,这就是我们的报答吗?坐在网吧里,无所事事的打cs,打仙侣奇缘,打轩辕,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敢在此刻想一想的父母,想一想父母头上的那些新添的白发;大学里,我也有过这么一段幼稚的有点傻的日子,那个时候,不是我没有想到这些,而是我不敢想。只顾昧着自己的良心而“聪明”的做着一些傻事。
TOP
51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陈杰思先生讲:赡养父母与尊敬父母并不是一回事。细细一思索,诚然。赡养父母只是尽了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义务。想一想,父母又凭什么、为什么把我们生下来,然后抚养长大?母亲为什么要承受分娩之痛,父亲又何必挑起一个更重的担子?只是为了我们啊!那我们做儿女的赡养父母便是基本的义务了。
那怎样来尊重父母呢?很简单,想一想,父母在生活中是怎样对我们的。饿了,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冷了,加一件衣服。渴了,倒一杯水…………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父母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并且乐此不疲的做着,为我们。我们只要把父母为我们做的,再做一遍,不过对象换成了父母而已。就好像,小时候的我们转过头来长大了,要像父母照顾我们那样来照顾父母。
尊敬父母,我认为是一个人所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条件,没有之一。
TOP
517#

虽说,父母有能耐,子女才会受人重视;子女有本事,父母才会受人尊敬。前者是借助于父母的光环,后者则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有何不好。虽然父母没有给你背景、财富、名誉,但他给了你生命,所以你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你才能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用生命和苦难来为你打拼的,都是父母花了半生的心血来为你投资的,不是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吗?而七分当中已经有一半是父母已经为你打拼好了的,至少在你大学毕业25岁以前你不需要为自己的生计而发愁。
因此,为人子女,我们应该给父母一些最基本的回报,如平时对待父母时要表现得尊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很担忧,父母去世时要表现得很悲哀,祭祀父母要表现得很庄重。即使父母们都很容易得到满足,我们也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之时而让自己追悔莫及。
TOP
518#

一般人认为赡养父母就是尽了孝道,针对这种看法,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就是说,仅仅把“养”作为“孝”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养犬马而言,也是“养”,不敬重父母,就与养犬马无法区别了。《礼记•祭义》上也讲,“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事奉父母,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
尊敬之情,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使他们心情愉悦。所以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事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食让父兄先吃,这样做就能称得上是孝了吗?对父母和颜悦色,尤其要表现在当父母犯错误的时候,不能发火:“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论语•里仁》)。意思是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轻微委婉的劝说,操劳而没有怨言。我们发现,儒家的孝道把尊敬父母视为孝行的高层次要求。养与敬相比,敬是更根本的。因此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儒家把孝不限于父子关系,还扩大到家族亲戚之间,如《礼记•坊记》提出,“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主张“入则孝,出则悌”,即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长者,把家庭敬老观念推广到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我们奉行的行为规范,要求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也要用同样的感情去敬爱别人的父母。
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尊老美德,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孝悌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让他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可见,弘扬敬亲、尊老美德,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孔子有“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鲜矣”(《论语•学而》)的说法,《孝经》上也有“长幼顺故上下治”的说法。
TOP
519#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孔孟之乡齐鲁文化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都充分说明了华夏儿女对孝道的重视。我们孔孟之乡的中国更是有着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优良传统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把孝亲敬老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重要举措。现代社会开展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主要内容的“双敬”活动,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尊老孝亲良好社会风气,也必将为全面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TOP
520#

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对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对于我们来说,尊敬父母是最起码的礼仪,“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他必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我们最应该感激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的话,他就不配称之为人。
TOP
521#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能享受这美好世界的人,所以说尊敬父母是必须的。这就像一个有着基督教信仰的人,他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他尊敬上帝,那不可辩驳的是他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他也要尊敬父母。还有就是,你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什么都不能自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抚养成人,尽一切可能让你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先不谈孝顺父母,你必须要打从心底里尊敬他们呀!现在很多孩子都有着虚荣心,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风光,羡慕别人的父母是大老板,是政府高官,而鄙视嫌弃自己的父母只是区区一个平民,不能让自己像别人一样。这种心理最常见的就是不想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父母如此窝囊,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父母。我真觉得这样的孩子真是太可恶了,父母为他们掏心掏肺,他们却连应有的尊敬都没有,他们还有良心吗?人哪,往往都是把自己最好的给陌生人,却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没有好脸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TOP
522#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不但要尊敬他们,更要懂得感恩。而尊敬父母绝对不是一纸空话,我们能从很多小事做起。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等他们说完话再挂掉电话,不要任性无理的提过分的要求,不把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当作打扰。对陌生人我们都可以做到礼貌尊敬,对父母则更应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多少人在外面对别人恭恭敬敬,回到家一秒变成“皇帝”,十指不沾阳春水,对父母呼来喝去。一个真正有品德,有素养的人,应该懂得百善孝为先,应该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一回到家就对父母发泄自己的不愉快。尊敬父母,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从每一句话说起。
TOP
523#

回复 114楼钱娇的帖子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礼).”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论语·为政》).由此可见,孔子对孝有两个标准,即对老人生前的无违和死后的无违.
所谓生前的无违,就是 “生,事之以礼”.怎样才是“生,事之以礼”呢?1.《论语·为政》记载:孟武伯问孝.子曰:“关心父母的健康(父母唯其疾之忧).” 2.《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不敬重,有何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记载:子夏问孝.子曰:“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了吗(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孔子的“生,事之以礼”绝不仅仅是应付差事和对老人物质生活的关心和满足,更是要发自内心、关心和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
TOP
524#

回复 456楼何和平的帖子

    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若不孝敬他的父母,被视为“大逆不道”。孔子在对其弟子的教诲中讲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对待父母,父母有不对时,如何恰当的指出,等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为此,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孝道的重视,及“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人人不可回避。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尊敬父母,不让父母受到屈辱,还要赡养父母。
TOP
52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要时刻铭记z在心中,切勿只有口头表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损伤。尊敬父母体现在方方面面,融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
最后编辑宋瑶 最后编辑于 2015-12-25 22:23:1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