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45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世界无处不充满着“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将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对于青年来说,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诠释它,让它变得更具意义,而不是徒有虚名。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人把他80岁的老父亲赶进小木房,不给吃,不给喝,老人全靠邻居的帮助才得以生存。看完这个故事我很生气也很伤心,那位老父亲的眼泪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父母辛苦养育我们一辈子,最好的给我们吃,最好的给我们穿,宁愿自己挨冻挨饿也会让我们衣食无忧,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到底那个人是多没良心才会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现在为了维护老人的合法权利,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法律出台了,不过,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亲情。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长大成人,为事业拼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面对的却是父母的一方坟墓。这人间悲剧不知何能才能停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不要想着等到功成名就时再尽孝心,孝心是不能等待的,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父母并不奢求子女做大官住豪宅,只要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足够了。无论是昂贵的皮草还是普通的大衣,无论是满汉全席还是家常便饭,这些东西在孝心的天秤上都是等值的。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我想不仅要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更要学会关心他们,开门时的一句问候,疲惫时的一杯白水都会让父母心满意足,现在我们在大学,不能时时回家,所以在学习之余,多给父母打几个电话,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学校一切都好,让父母放心。
  
 请不要忘记时间的流逝,不要忘记生命的不堪一击,更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你看到父母头上的白发了吗?看到父母因操劳新生的皱纹了吗?

  抓紧时间吧,抓紧你每一刻可以尽孝的时间吧,时间是不会等待我们的。

TOP
452#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尊敬父母,不让父母受到屈辱,还要赡养父母。就这么简单的三句话,自己问一下,你做到了吗?古往今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恪守的。但是我们却很少用行动实现。其实,父母说的每一句话,父母的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我们的爱。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一直默默的奉献。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做那个默默付出的人,让我们的父母感到幸福。
TOP
453#

百善孝为先。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TOP
454#

“世人认为不孝的表现有五种:因肢体懒惰,不好好孝顺父母为第一种;喜欢下棋喝酒,不好好孝顺父母为第二种;贪图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好好孝顺父母为第三种;放纵耳目的欲望,父母因此受辱,这是第四种;逞勇敢好斗殴,是父母遭受危害,这是第五种。”

TOP
45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也都有不喜欢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没强求别人以自己的爱好为爱好的权利,也没有强制别人接受他不喜欢的东西的权利。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个人爱好,尊重人们的不同习惯,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但是,在传统的孝道中,子女要以父母的爱好为爱好,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一定要千方百计让父母满意。例如二十四孝里的王祥卧冰成为佳话。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东西,子女要想办法除去,让父母眼不见心不烦。好父母之所好,恶父母之所恶,以父母的好恶为好恶,是儒家文化对子女的要求。要满足这样一种要求虽然很难,但作为子女,还是应该尽量做到。当然,在当今社会,很少有父母会这样要求子女,而牺牲自己的爱好去顺从父母的爱好多人,也不是很多。毕竟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己爱好的基本权利。



《庭训格言》里面有一个关于康熙皇帝和孝庄太后的故事。有一次,孝庄太后乘车到五台山,山路比较难行,坐车不是很平稳,康熙皇帝就命人准备了八抬暖轿。因为孝庄太后天性仁慈,考虑到抬轿的侍卫们行走困难,因而要改轿为车,康熙皇帝考虑到太后的身体请求她坐轿子不要换乘马车,但是太后不答应坚持要坐马车,康熙皇帝就命令轿子跟随在车后面行走。康熙皇帝比较孝顺注意到太后坐在车里不怎么安稳就还是恳请她坐轿,孝庄太后说自己已经换乘车了不知道轿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到?然后康熙皇帝就对太后说轿子就在后面,随即命令把轿子抬到太后跟前,孝庄太后很高兴,就边抚摸着康熙皇帝边称赞说,车子轿子都是小事情,最主要的是在路途中看到皇帝诚恳之意确是无微不至,这就是大孝顺。康熙皇帝的孝顺之处在于尊敬太后,这比赡养太后更难做到。



现代的人们认为孝顺就是给生活费,真正的孝不只是给生活费供养父母,而是要尊重父母,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这说明人们对孝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重拾孝道,别让本是义务之事变的需要强制手段才能进行,我们应该多关心父母的生活嘘寒问暖,多陪他们说说话,而不是只给生活费,要在精神上多给予安慰,我们不仅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尊重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21:50:48编辑过]

TOP
456#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尊敬父母,首先表现在“顺”,正所谓“百孝不如一顺”,让父母心中添堵或火起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民国时代,胡适的婚姻,仍然是由其母亲包办,为尊重拉扯他长大的母亲,他同意了,堂堂博士娶了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江东秀,并且设立了新的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一代国学大师,为尊敬父母所做的牺牲可谓大矣。吾辈当学其体谅父母之心。
TOP
457#

《三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守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因为父母教会我们的一切。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孝的最基本要求,道理很简单,父母含辛茹苦地将你养大成人,使你能够自立,享受生命,如今他们老了,你就必须承担起责任,这没什么可讲的。孟子曾经列出五种不孝的情况,前三种都属于在赡养方面的责任:自身懒惰,不照应父母;赌博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生活;贪求钱财,偏袒妻子儿女,置父母于不顾。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能生活在这个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我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不但教会了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第一,而且还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赡养父母是孝的最低要求,不能认为只要能够给父母养老送终,就算是尽了孝道了。对此孔子曾这样说:“如今所谓的孝,说的是能够赡养父母。然而像狗和马之类,也能为人服务。要是缺少了尊敬,怎能区分人与犬马之间的分别呢?”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追悔莫及。当今还有要靠法院判“常回家看看”的社会现状,让人觉得十分讽刺,本事责任和义务的事儿,如今到了要靠法律的强制性来维系,感觉很心寒。在今年7月,“常回家看看”已经写入法律,说明现在子女长期奔波在外而忽视了赡养父母的现状越来越严重,希望更多的子女们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赡养,更是注重精神上的慰藉。


日常生活中,对老人问寒问暖,关心爱护。老人疾病时,及时送医治病,陪护疗理。老人困难时,主动敬送财物,排难解忧。远离家乡时,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在外遇到老人时,礼让三分,主动帮扶。总之,心中常存孝道,孝行才能坚持不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13 15:29:12编辑过]

TOP
458#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尊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孝顺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父母。对于每位父母而言,子女都是一辈子舍不掉的牵挂,即便子女忙于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甚至是因为生活压力对他们大呼小叫,他们依然一心一意为子女付出。作为一个合格的子女,我们应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尊重自己的父母,不应当因为任何理由对父母出言不逊,一句无心的呵斥很有可能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应当注重自己与父母的沟通,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当自己的想法与父母的意见相左时应当慎重的思考,若父母的意见确实有一定问题应当以平和的心态进行交流,在尊重父母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问题。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是交往的基础,我们在尊重自己父母的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的父母,正如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就会恶言相向,骂人的话里总是会牵扯到对方的父母,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虽然对方可能有错,但是父母并没有错,不该受到辱骂。我认为中国应当从娃娃抓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从小就灌输尊重父母的理念,身边的成人要言传身教,通过自己对父母的孝顺来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就能养成一个尊重自己及他人父母的好习惯。

TOP
459#

孝敬父母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做的事,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但是对父母的爱,还是不够,我们该用更多的时间来陪陪父母,好好孝敬他们。

TOP
460#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都充分说明了华夏儿女对孝道的重视。我们孔孟之乡的中国更是有着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优良传统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把孝亲敬老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重要举措。现代社会开展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主要内容的“双敬”活动,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尊老孝亲良好社会风气,也必将为全面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TOP
461#

        孝敬父母,似乎是个久违的话题,也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人最容易遗忘和忽略的环节。而孝敬父母恰恰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一门功课,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为什么总是那么难?社会虽然不断进步,但人情日渐冷漠,随时都能看到子女冲着父母吵嚷,把父母排除在自己的世界之外。我们要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用心去对待父母,同时要意识到我们已经长大了,父母已经老了,以前,都是父母把我们喜欢吃的东西让给我们,现在我们要学会多关心父母,愿意付出给父母。现在的我们都不太好意思公开对父母示爱,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愿意表示,爱要大声说出来。
TOP
462#

尊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如果一个人不能好好侍奉自己的父母就枉为人,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我们要是连这基本的都做不到又能去做什么大事呢。
TOP
463#

父母赐给了我们血肉之躯,便应该得到我们的孝敬。不懂事的时候总会和父母顶撞吵架,其实自己觉得自己非常有道理的时候已经是极其不占理的了。孝顺父母说的容易,何谓孝顺父母?孝顺孝顺以孝为顺,在尊重父母的同时应当首先要顺从他们。孝顺父母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做啊。
TOP
464#

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从古至今都要弘扬的。今天我们还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无尽的思念,所以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来孝敬父母,不要像作者一样子欲养而亲不待。
TOP
465#

体育老师在我们上每节课之前,都会让一个同学讲述一下《道德经》中的一段文字,并且希望我们每天反复朗读《道德经》,我认为这些书里包含着很多的道理,即使书本已经距离我们有很长时间了,但是里面包含的内容和哲理却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父母,是天底下我们最应当爱的人,从我们出生起,我们便是父母的牵挂,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还能指望他爱谁呢?孝顺,不只是让我们随口说说的话,而是应当真真正正去做,不是为父母做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才算是孝顺,从点滴小事做起,听从父母的教诲,不顶撞父母等等,我们可以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多,父母从不会要求我们什么,但是一件小事便可以让父母感动很长时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