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遵循正道 [复制链接]

31#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孝顺父母是天下儿女所必须去完成的一件事,这就是天之正道,尊重,关心,理解帮助父母排忧解难。“慈母手中线,柚子身上衣。”要让这样的认识常住心中。至诚的尽孝是要为们对父母一直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其中当然也包括对父母的体谅,关心等等,更重要的是与父母的沟通,形成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呼应,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样的心我们也就不至于在年轻的时候肆无忌惮的放纵自己,而又了一种对自己更是对父母的责任,认真的对待生活,那么当我们老了也就不会有更多的遗憾。
TOP
32#

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人为什么要有规矩,人为什么在一个人际关系这个家庭关系里面,你面对不同人的时候,你要知道您自己怎么表现你自己,怎么做人,简单说,你怎么做人?所以孔子出来做了很重要的贡献,他最重要的贡献不是头一个出来授业,成为万世师表,不是第一个出来办学校或者开班讲学,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那么简单,是不是第一个,坦白讲,我们还不知道。他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圣人,能成为我们万世师表,是因为他把这个礼乐的文化,当时周代的文化的根,把它挖深。就是你为什么要孝顺,你为什么当你要参与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的时候,你要尽忠、忠与义、孝与慈、对人要有信用,那么这些道德的要求为什么?孔子简单的人,简单地说,不是为了别人,是你自己要,你自己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自己要成为一个有规矩的人,自己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的人,这是你自己要,为什么?因为你是一个人,你这个人不是一个动物那么简单,你有性情,你有一种上进的要求,你有个自我完善的要求。
TOP
33#

我们中国人都讲究孝顺,大家一直认为孝顺是传统的美德,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国家的优良传统。有这么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绝对不可以把他当朋友去处。

TOP
34#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这几句谚语就说明了华夏儿女对孝道的重视。历代圣贤都在提倡“孝”,这使得我们华夏文明能够在文化礼仪上保持完整性和规律性,我们也因此受到异国人士的赞誉。然而如今社会上出现了孝悌观念出现了日下的势头,因此重新探讨和正确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TOP
35#

 多少人年轻时对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一点都不了解我!”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什么时候又真正想着去理解父母了呢?有的人事业不顺利,很烦躁,在家里也总是发脾气,偶尔还对父母吼上两句。却又说,自己让父母衣食无忧,还安排他们出国旅游,到最好的医院体检,还算孝顺吧? 孝敬父母,必须对父母和颜悦色,让父母感到愉悦。就像《礼记·祭义》上说的:“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一个好脸色都做不到,其他的所谓“孝行”又有多少是发自内心呢?

孔子在子游问孝时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今天许多人认为孝顺就是能赡养父母,但是如果不尊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呢?”

 你看,是不是尊敬父母才是对他们“孝”?一个人孝与不孝,通过他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来。那些老是跟父母发脾气,没有“婉容”的人,可能没注意,一个坏脸色就将所谓的孝心打折了。

TOP
36#

弟子规》中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其说的是为人子女,当父母有了过错时,应该主动的劝谏他们改错。但应该用正确的方法,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如责备父母,否则只会弄巧成拙,陷父母于不义;而应该心平气和的劝说自己的父母,如委婉的陈述事情的厉害关系,这样父母才有可能欣然接受自己的劝谏。

TOP
37#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后汉书?仲长统传》)

译:父亲有争辩的儿子,自身就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当父亲有不义行为时,做儿子的不能不向父亲争辩。

其实真正的孝道应该是父慈子孝 ,如果父母做错了事,儿女也应该纠正父母的错误!

TOP
38#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极端的话“亲情是至上的情感,其他的情感都是靠不住的”,这句话是较偏激的说法,但是也有它的道理。亲情是所有情感中最浓厚自然的,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可以说是亲情之最,血浓于水的无法割舍的情感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尊敬父母,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尽量遵从父母的意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做法。即使父母有些想法或对我们的期望真的有偏误,我们也应该耐心地与父母交谈,表达内心的想法,说服父母,而不是与父母正面冲突,我们要相信,父母永远是希望我们好的。
TOP
39#

“孝”在儒家文化中,既被看做是人之善性的根源,又被看做是政治的根源。“孝”产生于周代之初政治上的传子制度。因为传子是家天下的基础,要想政治稳定,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家庭,所以“孝”成为巩固家庭族组织、秩序的道德观念。孔子发挥了周朝的“孝”,他把“孝”由统治者的身上转移到个人的实现上来,使其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的起码行为;把“孝”由建立外在的家庭间的秩序需要,转而为每一个内心的天性之爱,并把其上升为人生最高原理“仁”上面,使其成为“仁”之本。不过在具体实施“孝”的过程中,孔子对“孝”的最高阐述是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的遗志立身。“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孝”出自于先天的善性,他认为应该把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TOP
4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卢璐

学号:11311011

时间:2012-5-27

电话号码:18288701400

卷七

遵循正道

  正道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人们的生活是有利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也不会伤害别人的利益。

   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当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的劝说。当父母不能接纳自己的劝说时,也应该仍然保持恭敬的态度,不违背礼仪,即使辛劳也不要怨恨。”一定要遵循正道,才能和谐,才能使家人幸福,如果一个没有遵循正道,在外烧杀抢劫,他就会受到很多人的憎恨,就算你是悄悄的做的,但是有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就算你悄悄做坏事,总会有人知道的。当有人知道后,你就会在邻里间抬不起头,人们也会在你背后说你坏话,甚至骂你,当你的父母知道后,会很难过的。所以一定要遵循正道,并且也要让家人遵循正道,这是孝的要求。《荀子.子道》中写到: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等,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意思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小德行;遵从于道义而不法顺从父母,是最大的德行。可见,在个人的修养中遵循正道是多么的重要,君主,父母的做法不一定是全对的,人无完人,有时行为难免会和正道不符合,所以当你在做事时一定要把正放在第一位才是最大的德行。孝经中说: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最重要的品行。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没有孝心,那么对于别的陌生人,他更是会感到厌恶,就不可能对别人有多好,所以我觉得孝道是一个人爱别人的基础。天地之间,人是最宝贵的。认得德行,最大的就是孝。孝道是人最重要的,只有你遵循孝道了,家庭才会和谐,小家和谐了,大家才能和谐,可见,孝道将会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国家人民的和谐。《纂图至诠礼记》卷八《郊特牲第十一》中写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是说,父母有过错,晚辈就应该用谦恭的口气,和悦的脸色,轻柔的声音来进行劝说。如果父母不听劝说,就尊重他们,孝敬他们,等到他们高兴了再劝说,所以无论如何都要遵循正道,也不能让父母亲人陷于不义,也要要求我们的亲人,遵循正道。《后汉书.仲长统传》中说道:父亲有争辩的儿子,自身就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当父亲有不义行为时,做儿子的不能向父亲争辩。

   遵循正道,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行为,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影响更多的人。

TOP
4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李萍

学号:11311008

电话:15974808763

遵循正道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儿子。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TOP
42#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究竟什么是孝,顺从父母是小孝,尊敬父母是中孝,能够对父母不合理之处提出指正才是大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完人,父母也会有不对的时候,作为儿女,不能看着父母的错误而不管,不能让父母陷于不义之中,真正的孝既能尊重父母又能不让父母陷于不义之中,在尊敬父母之时,能够敢于指正父母的不当,让父母能够认识自身的错误并改正,此为大孝,这也是遵循了道义。子女不可让父母陷于各种争辩中,为此,子女要遵循道义,还要尊敬父母,防止父母陷于不义之中。
TOP
4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表现的是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关心,手中的线,儿子身上的一针一线,是母亲忧思的寄托,是的,母爱如雨,润物细无声,父爱如山,深远而沉重,对于父母的爱,我们只能以孝来报答,怎么才算是孝呢,孝义可分为大孝和小孝,小孝即是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不敢有违,承欢于父母膝下,这也是孝的表现,但是大孝则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应坚持正道,不盲从于孝义,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常常不能做到忠孝两全,此时,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舍小孝而取大义也,这也是对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要求。
TOP
44#

孝敬父母是一个很古老的传统,古往今来都有很多可歌可颂的关于“孝道”的故事。孝敬父母应该遵从他们的内心意愿,不违背天地伦常,不顶撞冒犯,而是应该委婉的劝说。我们都知道老人越是年纪大越是有些任性,就像回到了小孩子的时候,听不进子女的好心劝阻,这时做子女的就应该保持一颗见人的耐心,用平和的敬畏的态度来对待父母,等到他们的心情比较平和、愉快的时候在和他们讨论商议。坚持孝顺的人在小的方面应该赡养父母照顾父母、尊敬和爱戴兄弟姐妹;遵从父母的意愿、爱护和抚养小辈,而最大的德行就是遵循孝道。

TOP
45#

遵循正道,向我们的父母报恩,活着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人处世求问心无愧,不走歪门邪道,不触犯法律,为自己的父母抹黑……

父母生养我们是何等的艰辛,他们期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才,但他们也不是都奢望那样的人生,或许,求一个平安的一生就足够了……

我们要遵循正道,为父母,为我们自己,同时也为了我们的未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