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遵循正道 [复制链接]

91#

孝,即尊敬长辈,尊敬父母,赡养父母长辈。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他们让我们来的这个美丽的世界里,让我们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等等。这些都是父母默默的付出,才得以我们能在校园里幸福的学习,在社会上有自己忠实的依靠者,在家有他们搭建的幸福的避风港。所以他们为了我们操尽心血,慢慢老去,那我们作为子女的只能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能尽享幸福,说得简单点我们不需要给父母很多的金钱,只要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多陪陪父母,多谈谈心,那么父母在晚年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了。那是因为你的孝顺。所以,我希望天下的儿女们都能好好的孝敬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孝者。
TOP
9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最鲜明的是体现在孝敬父母上,但何为真正的“孝”?对父母唯命是从吗?不见得。就像古时虽“君为臣纲”,但贤臣却也不能“愚忠”;又如学生虽要尊师重道,却也须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同样的,“孝”也不能过于迷信盲目。真正的孝,是要能做“诤子”,即能向父母说“诤言”,此乃真正之孝也。《后汉书·仲长统传》有言:“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我们慢慢地长大,学识的逐渐增加,我们有了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判断出父母的言行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当然,父母是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说的、做的都是为我们好的,都是正确的;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要对父母心存感恩,铭记在心,并尽自己所能一点一滴地回报他们:小到帮他们打扫家务,为他们端茶倒水,揉肩捶背,大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父母的生活质量,让父母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总之,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践行的“孝”。但若父母的言行有误,做子女的不可以,盲从父母或置若罔闻,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纠正父母。如:“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对父母劝告要委婉、恭敬,直到父母认可;又如:“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即使父母不听劝告,也要对父母尊敬、孝顺,多么辛劳也不怨恨。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要以为父母好为出发点,而去做出判断,做出行动,那才是真正的孝;若对父母的言行不加以判断只无条件服从,最终使父母因此而招致祸患,这样哪里称得上是孝呢?
TOP
93#

对待父母,不应该一味的遵从,对于父母提出的意见要仔细、认真的思考,如果自己可以答应的要求,就努力去做;如果不可以答应的要求,就“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
TOP
94#

遵循正道:心即理,为圣在心是王阳明的观点。但是他也说过不同的人天资的不同,修为也是不同的。譬如,做豆腐的好好做豆腐就是致了良知,并不是说做豆腐的能等同尧舜。人人平等根本上违背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王阳明释大学中朱子释的新民改为亲民。也是强调亲的作用。故遵循正道由心而发,就是孝,
TOP
95#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就是优良传统所要求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环境越来越好,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孝敬父母这个事情越来越淡化,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是父母在上,子女需要去尊敬去孝敬,而现在讲究父母跟子女的平等关系,不在过多的去强调对父母尊敬,所以整体来说年轻人没有那么关注对父母的孝敬,以前的社会经济不发达,物质贫乏,父母年老只能靠子女养活,而现在随着社会保障的逐渐完善,没有子女的经济支持,父母也能够生活,所以更加的让子女跟父母的这种本能的依附关系变得淡了。另外,现在的父母乃至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教育笔者认为是有问题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敬畏之心的,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等缺少敬畏之心,缺少热爱。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是逐利的,我认为需要去引导。
TOP
96#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TOP
97#

“孔子所谓的修身,不是使人完成他的个性,乃是使人牺牲他的个性,牺牲个性的第一步便是尽孝。关于父子关系,只用一个“孝”字使一方完全牺牲于父”。李大钊进一步指出孔子里关于孝的不足,使一方完全服从一方,因为孔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出普遍意义上的孝的缺点。李泽厚在《试谈中国的智慧》中也说敬老尊长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却有贵经验不重创新,讲资历而压抑后辈等等很坏的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生活开拓,观念革新的极大障碍,应该否定它,排除它。
TOP
98#

所谓遵循正道,我认为可以理解为行仁义之道,这从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上来说具体表现为孝敬父母,那我们如何才能孝敬父母呢,我人为其中一点就是要不让父母陷入危险的境地。不让父母陷入危险的境地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父母主动陷入危险境地,比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大麻烦,父母处于对我们的爱护心切,主动陷入我们所陷的麻烦甚至是更大的麻烦之中;另一方面,父母被动地陷入危险之中,孟子说“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离娄下》),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喜欢逞勇打斗,虽然我们逞了一是之快,但别人很有可能会找我们的父母寻仇,这样会让父母被动的陷入危险之中,这是不孝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个人修养,一切事情起于修身,我们应该将仁义道德内化为己,外化于人,这样既使自己得到了修养,同时又感化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不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也不会让他们被动地陷入危险的境地,至少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是做到了孝敬父母。
TOP
99#

经典学习五、遵循正道    云南财经大学    赵所丽     99层
          圣人大禹早在数千年前便用自身实际行动为我们交出了答案: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然,惟其对国家尽忠者方能对父母行大孝。应当是中华民族与忠孝有关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吧,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它不仅从人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而且让我们从根本上对“忠”与“孝”这两种同样华美的精神信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形态有了清晰的认识。
TOP
100#

此时我想说,感恩是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是否为他们打扫过一间房?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TOP
101#

儿女侍奉父母,应当以顺从为孝,但是遇到父母有过失的时候,也要劝告他们。劝告父母有他特殊的方式,不能当面直接顶撞,那样会伤了父母的心。必须要和颜悦色,柔声下气,用和缓的言词劝告他们,在他们迷惑的时候晓之以理,趁他们高兴的时候动之以情,务必要让父母高高兴兴的改正过失才好。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建议,就要更加谨慎,不可以因此发脾气,大喊大叫,顶撞了父母。就算父母责怪,一怒之下以劳苦之事责罚于子女,子女也要顺心承受,不能因为父母的责怪就心怀怨恨,只能用诚心来感动他们,用各种办法开导他们,久而久之,父母自然就会醒悟的。
TOP
102#

在古代是有游学的,出门了,父母怎么办呢?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孔子给我们的回答。如果一定要出去,那就安顿好父母,游学方向也要告知父母。这句不知被哪位断章取义,只有前边一句,后半句游必有方就在说的过程中就莫名其妙的不见了。这对我们了解先贤的文章有许多误解。而且就会拘泥于这种误解中。所以要去阅读原文,并加以自己的见解。如今我们现代人也有类似的游学,在外边多给父母打电话问候问候看这多简单,可是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孝也是一种无形的德。在里仁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TOP
103#

本来,孝道从周朝出现,一直到现在两三千年来一直都在发展变化,每个朝代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历史特点和时代局限,就是二十四孝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在不同的朝代也是有抑有扬,端看统治阶级怎么看待它而已。孝道是一个时代价值观念的重要反映,重在对其遵循的实践,而其解释应当次之。
TOP
104#

       儒家以“仁”为基本精神,而“孝”是仁之根本的表现。如《孝经》中讲到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除了儒家之外,道家和佛家也是讲究“孝”的。如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讲到的:“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义为本。”如慧能在《无相颂》中讲到的:“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可见,“孝”是正道,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我们无论信仰什么都需去践行的。这是人之为人的表现,更是人之道德的根本。“孝德至而中和之气育,中和育而醇气守,醇气守而天德合,天德合而祯祥应,故甘露降,醴泉涌也”,由此可见,践行孝道,自然能收获好的气韵,自然能更好地与天地合,与道合。所以,孝是我们遵守正道时最为根本的坚守。
TOP
10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尊敬父母,但不能不分对错的一昧愚孝。当父母有过错时,要以恭敬委婉的方式去劝说父母。不能父母有了过错,却不分对错的维护父母。遵循道义而无法顺从父母,这才是大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