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遵循正道 [复制链接]

76#

父母是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的人,是我们最亲的,最应该感激的,最应该尊敬的人。但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青春叛逆期的时候,和父母之间会产生一些摩擦。但毕竟是父母,父母所做的都是为我们好,我们不应该用不恰当的话语或行为去顶撞父母,应该遵循正道,用恭敬的,缓和的语气跟父母解释;如果父母不听,就不要再说下去了,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用礼貌的,缓和的语气进行沟通,这才是遵循正道。
TOP
77#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这句话让想到了: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第十三》
常言道:大义灭亲,当正义和亲情相悖时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提出的“父子相隐”与当今的法治思想是相悖的,那么孔子的这一观点是如何提炼出来的呢?首先回顾一下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法治的思想已经比较流行,再想一下孔子所主张的思想,“仁”,孔子提倡仁爱的思想,所以他倡导以德治国而不是以刑治国。尽管孔子的思想与现实背离,但是他仍然想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为此他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第二》)”。孔子所倡导的德治,在于通过道德教化让仁德深入百姓内心,这样,百姓就会在自己内心道德判断的指引下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人人如此,则天下治矣。另一方面孔子强调尊重人性的天然取向,不匿不曲,内心坦诚率真地决定行为,以此充分培育人格,发扬人性。人的天性中肯定是更加看重亲情,父子间的爱凌驾法律之上。因此从孔子的仁德思想出发,父子相隐才会出现。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被当今严苛的法律思想所影响,父子相隐的思想已经不能被接受,我们仍然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创建和谐社会。
TOP
78#

    孝敬父母,不能在孝的名义下盲目地去听从父母,如果父母对于一些事物的判断是错误的,不能盲目地顺从他们,而应该耐心地和他们解释自己的看法、意见,如果他们不听,我们还是应该尊敬他们,但是应该按照正确的观点去做事。就如孔子所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在我们看来,孝敬父母和爱真理并不矛盾,应该在真理的指导下去爱他们,爱的方向应该正确,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去爱父母。
TOP
79#

《二十四孝图》有一个“埋儿孝母”的故事,这是展示古代愚孝十分有代表性的例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痛斥为了封建孝道而不顾亲人性命的愚孝。但这是不合儒家以人为贵的人本观念,是迂腐而愚蠢的。由此可见,孝道不应该是盲从而愚昧的。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这便是真正的孝。
TOP
80#

对于孝敬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的做法,给他们足够优越的生活条件,房,车,旅行。可是看看我们现如今的状态,太多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的幸福吗?或许他们的物质条件并不差,但是他们孤独,因为他们的孩子们只顾追逐自己的梦想去了,在浮躁的社会里迷失了,忘记了日渐老去的双亲,对父母的孝敬,应以他们的标准为标准,而不是把自己的好意强加给他们满足自己的心理。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是爱护,我们最难做到的恰是陪伴,是“色难”。
TOP
81#

其实孝在我们的社会上一直饱受争议,到底什么是孝,什么是大孝。人们心中标准不一。但唯一明确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孝,但一定不能愚孝。孝可以,但孝背离了大道,我们是否还是应该继续坚持我们这种孝顺父母的方法,实际上便需要斟酌一下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不孝,但是孝的方法是否真的应该按照父母希望我们去做的样子去实现。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母没有理由的逼迫焦仲卿与刘兰芝和离,无视他们之间的感情,可以说直接导致他们的爱情悲剧。焦仲卿对于母亲的孝顺,也间接地促使了这场悲剧。这种孝实际上是有违焦仲卿内心之道的。像这种愚孝的行为同样也会造成或大或小的悲剧。
TOP
82#

所谓“百善孝为先”,但是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有辩证的思想观念,要灵活的学习,不能一味死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讲求“孝”的观念,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人也往往有偏激的挂念,例如“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这里就会牵扯到一种社会道德问题,也就是说“孝”不能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真正的“孝”一定是遵循正道的孝,一定是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的,我想遵循正道的意义应该是在此!
TOP
83#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人无完人,父母同样也会有做错的时候,我们应当遵循正道,用正确的方法委婉的提出来,而不是包庇掩盖反而错上加错。百善孝为先是说要尊重父母,但是并不是说无条件服从, 如果有错而不指出,那么这个错误产生的效果可能会伤害到他们和自己。这和父慈子孝一样,先要父慈,才能子孝;尊重他们的意见,就是说认真倾听,认真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出回答,接受也是一个过程,不要恼羞成怒,因为父母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就大发雷霆,毕竟当我们没有一下子接受他们的观点的时候,给我们的是包容和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观点,劳而不怨。
而“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这让我想到一个新闻,一个女儿向交警举报了自己父亲违规行车的事实,有人说她举报自己的父亲是不孝,有的人为她点赞,而我认为这正式遵循正道的表现,多次提醒父亲未果,为了父亲的安全,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做出了这个决定,在正道面前,没有顺从父亲,是最大的德行。
TOP
8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可见孝的最高境界是光耀父母。 《镜花缘》中层描写到吕氏希望唐闺臣中才女显荣耀,武后劝说阴若花回女儿国尽孝干一番事业,这是告诉我们人要有事业,走正路,造福他人,造福苍生,立身行道,要求人多做好事善事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能用己之所学去毁坏这个世界。虽说孝敬父母的最中要求是立身显名,但笔者认为,在今天,这一要求是有些极端的,在那么多的人中,大部分还是一些失意者,甚至有些还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温饱都成问题,何来扬名之说,而大部分一味地追求显名的人,其出发点应该也不是孝,这样便容易陷进欲望的漩涡,最终惨淡收场;而且,父母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追求好成绩,会使孩子变得功利,也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极端,这样的话,又有谁来尽孝呢?但是其鼓励我们要有一番事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积极作为,勇于拼搏,也是我们青年人生命的一种热情存在。所以笔者认为,只要能坚持行善事,乐助人,积极进取,对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便是有益于社会的人,也是“孝”的最好的体现。
TOP
85#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越来越年长,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的代沟越来越大。我们讨厌父母的唠叨、管教,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之前在综艺节目《变形记》中看到好多城市的孩子对父母大打出手,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在他们眼里,父母爱的是工作,而他们则要靠向父母发脾气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些孩子很可怜,但也可恨。无论我们从哪一方面去分析,作为子女,无论父母怎样,都不可以对父母进行谩骂、殴打,父母对我们有生育和养育之恩,她把我们养大,这份恩情我们无以为报。试想,父母也是一个人,他们也有缺点,也有自己事业上的追求。我们为什么要对父母苛求太多。
       作为子女,对父母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对于父母的过错,应该柔和地提出,当遇到与父母意见相左的时候,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尊重父母的选择。
TOP
86#

虽然孝道是极为的重要传统美德,但古人也认为“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也是不对的,一些长辈对晚辈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应该受到批判,这种愚孝的心态必须依靠仁、义、信、毅等的品格加以纠正。
TOP
87#

古代因交通信息的不发达,所以导致人们只能用书信和父母交流非常不方便,现在网络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发展,使我们和父母的联系更为紧密,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和父母联系,像我在远在外地读书,基本上每过两三天就和父母通次电话,说一下记得的学习上、生活上的情况,问下父母的情况。做到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孝”,常和父母联系说下自己的情况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每次出去和父母交代下自己的去哪里做什么,这样做可以让父母对自己的有所了解也不会过多的分出精力来为自己操心,让父母可以安心的生活,父母最大的担忧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期望。所以不论在何地多和父母联系,和父母交流下自己的近况就是我们的“孝”。
TOP
88#

在这个任性的时代,很多人在父母面前都表现为“为我独尊”,却忽视了在父母面前,我们应该谦卑的和父母交流,应该尊敬他们,孝敬他们,就算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也要尊重父母,并且不要违背父母,要为父母任劳任怨。这才是孝之正道。正如孔子所言,“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同时,“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汉]郑玄《纂图互注礼记》卷八《郊特牲第十一》) 也就是说,父母有过错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谦和的语气、怡悦的表情、柔和的声音和父母交流。倘若父母不听,我们也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并等父母愉悦之后再劝说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遵循孝之正道。
TOP
89#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TOP
90#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做的事情首要的定然是为子女考虑。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有的决策可能不和自己的一样,可能因为未“设身处地”,未“身临其境”而不切实际,不被自己或者多数人接受。这个时候,作为儿女的我们就要“以礼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在不违背总方向的前提下,委婉的让父母了解决策的不妥之处并接受更好的方法。“百善孝为先”,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爱护我们的父母。将来也许我们会有爱情但却也永远取代不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