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事亲以礼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七、事亲以礼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死了,按照礼的规定来安葬,按照礼的规定来祭祀。”



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大戴礼记?曾子立孝》)


译:尽力伺奉而且按一定的礼节,庄严恭敬而使之安乐。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1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就我自己觉得:做儿女的在父母或者的时候一定要孝敬他们!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有奋斗的动力;壮年的时候有承受压力的信心;而老年有颐养天年的资本。还有就是要在他们有生之年照顾好自己,最好让他们看到你已经不需要他们操心!因为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看见我们完全独立,他们也就没什么牵挂,即使死对他们也没什么恐惧!
    至于说“以礼葬之,以礼祭之”我觉得次之,生前我们不能给他们什么,死后给再多又有什么用?不管有没有灵魂,对于我们与父母将在那一刻结束,将在那一刻定格!
    所以我们必须做到“生, 事之以礼”就算给父母最大的安慰,其次在谈什么“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TOP
3#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死了,按照礼的规定来安葬,按照礼的规定来祭祀。”

关于这句话,我很赞同前面半句。父母活着,按照规定来侍奉。同时,这句话又让我想到了很多,那就是:行孝不能等啊。我们假定父母能活到80岁,那么我们能好好的孝顺他们的时间不过五十几年。但是在这五十几年里,有二十年是父母在尽心尽力的养育我们,有二十年或许是我们已经成家立业了为自己建立起的小家庭而奔波。中间那几年,或许我们为了工作而在外拼搏努力。想想看,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好好尽孝呢,有多少时间可以陪在父母身边呢。我想“父母在不远游”或许想表达的就是这种意思吧。


行孝不能等啊。一旦我们有能力从物质上面尽孝心了,就要好好的补偿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但是物质并不能补偿心理上面的空虚。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看到央视的广告,一个孤零零的老婆婆周末忙碌地准备了一桌子饭菜,想等着儿孙回来一起吃顿饭,紧接着电话就开始不停响起,所有人都不能回来了。他们和朋友一起吃饭的吃饭,出去游玩的游玩,没有一个人能够回来陪着老婆婆吃饭。可怜的老婆婆看着满桌的饭菜神情黯然。只好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直到电视台都没有了讯号,满屏幕的雪花。


看到这个情景,我总是忍不住心理一阵哀伤。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父母遭受这种哀伤。行孝不是物质上补偿了就可以算了的。父母年纪大了以后总是会有很多哀伤。可能是感叹年华早逝,可能是因为儿女逐渐长大离开家里,心理上难以适应。更多的是对于死亡的恐惧。我们一定要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好好的陪伴他们,不要让他们遭受孤独的侵蚀。


很多家财万贯的人,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他们总是疲于挣钱,没时间陪伴老人。等到老人去世了,便办一个风光大葬,想一次表示对老人的孝顺。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就是本末倒置。我不是说给父母风光的葬礼是不好的,我是觉得老人或者不尽孝,死后却用这种滑稽的方式表达孝心,这到底是尽孝呢还是想让这种方法给自己安慰,让别人看到呢……

TOP
4#

一个人要是连父母的话也不听劝,活在世上又有啥意思。如果不能先把自己的父母侍俸好,谈那伟大的抱负还有什么意义。“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父母还在的时候尽力去侍奉他们。人都没在了的话,做太多也没多大的意义了。
TOP
5#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TOP
6#

曾子是这样将忠孝合一的:孝—为德之本,与生俱来。

人生孝道的全过程:幼年奉侍父母,爱护父母给予的身体,这便是行孝的第一步;中年移孝于忠,奉文君王,服务社稷;老来顶天立地,扬名后世。忠孝合一,天下常道

TOP
7#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深深地能够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也深深的刺我的心。我们人往往都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金钱没了,我们还可以再去挣;地位没了,我们还可以再去打拼;名利没了,我们可以再去树立。然而,亲情没了,是永远也不能有“再”这个字出现的。所以,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听听他们的唠叨和教训,多顺着点他们的“不讲理”和“小心眼”,多为他们默默无声的干点利索能及的事,你将永远没有遗憾!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父母带着遗憾走,让活着的人永远被这“遗憾”刺痛。如果现在还没有醒过来,等他们走的那一刻,他(她)们也会把他们的唠叨和教训,“不讲理”和“小心眼”全部带走。如果当你明白了他们的唠叨和教训是对你的爱的时候已经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TOP
8#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精神的根源,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孝,那么也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了。因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梁漱溟先生在分析后亦认为,“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 ’,自是没错 。”若不认识中国人的孝文化 ,那么便永远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已经绵延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研究孝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TOP
9#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我真的体会是这样的!人老的时候是最需要儿女的时候,也是最有孤独感的时候,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把他们接到身边照顾比较好!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你就会非常悔恨却永远无法弥补了!

曾经看过一个记录片,作者是焦波,关于他的摄影记录片,有一个就是《咱爹咱娘》,看的让人潸然泪下,慢慢老去的爹娘,岣嵝的背影,阑珊的步伐。爹娘在很久以后就会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好好善待我们的父母,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能给他们幸福就不要吝啬于我们的给予,不然等到他们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后悔莫及的

TOP
10#

侍奉我们的双亲,该做到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这既是所谓的礼数,礼仪。我们总不能说称呼:老不死这种是一种孝吧?不过很多时候还是看你的真心,若心不真诚,礼数再周到也是表面功夫!
TOP
11#

事亲以礼,侍奉父母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基本体现。尽力伺奉而且按一定的礼节,庄严恭敬而使之安乐。父母抚养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在她们晚年时,要尽心侍奉,不枉做一回子女。对父母要恭敬,关心。
TOP
12#

对待父母,我们讲究的是孝道,大部分时候,我们要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但是我们也可以打破传统观念,可以和父母成为知心朋友、玩伴,同时敬爱自己的父母,真诚孝顺,给父母提供物质生活时,更注重他们的精神生活。有一个公益广告说的是一位母亲煮了一桌的菜等着子女回来一起吃顿饭,结果等来的是子女打电话回来说不回家吃饭,这位母亲脸上是如此的失望。我看了这公益广告,我受益很大,现在的父母更希望儿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子女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重心。我们有时间就应常常陪伴父母,远离父母的有时间就应该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是一句平平常常的问候父母的心里都十分的欣慰。
TOP
13#

人生孝道的全过程:幼年奉侍父母,爱护父母给予的身体,这便是行孝的第一步;中年移孝于忠,奉文君王,服务社稷;老来顶天立地,扬名后世。忠孝合一,天下常道

曾经看过一个记录片,作者是焦波,关于他的摄影记录片,有一个就是《咱爹咱娘》,看的让人潸然泪下,慢慢老去的爹娘,岣嵝的背影,阑珊的步伐。爹娘在很久以后就会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好好善待我们的父母,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能给他们幸福就不要吝啬于我们的给予,不然等到他们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后悔莫及的

TOP
14#

我觉得人生在世,不光是父母,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都应该礼待才对。

人与人相处,都要相互尊重,相互影响。

特别是长辈,我们作为晚辈的应该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并要好好孝顺他们。

对于有些家庭,实在不了,那就嘛。

百善孝为先,做人之根本。自己父母都不用心好好对待的人,自私明摆着。更别期望他们会对这个社会有多大多好的贡献了。

不要等到父母都不在了在灵前使劲哭,珍惜,也要趁早。

TOP
15#

曾今听到过很多关于赡养父母的事例,很多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尽孝心,对父母置之不理,等到老人离开自己的时候,才回来为父母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以为这样就算为父母尽孝,其实这样的人真的是很可笑的。

老人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做到孝敬,死后做什么还能挽回曾今逝去的良心??真到了失去亲人的时候,说什么做什么都已经晚了。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最大的满足,并不是在失去他们的时候才想起来为他们做些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