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事亲以礼 [复制链接]

76#

        “事亲以礼”就要挤时间常回家看看:无论是在外地创业工作或和父母同在一城的人们都会面临着这个问题。身在外地的年青人逢年过节尽量要挤时间回家看看父母。人们总在感叹一年的光景变得很快就会过去,而父母就是在我们不断的感叹中变得衰老。趁着老人还能守望着这种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创造机会回家和父母团聚,和老人畅谈过去,展望未来,让父母永远带着快乐、满足、幸福的新去面对每一天,这应该是做子女的责任。千万不能以单位工作忙、脱不开身等理由错过每次与父母团聚的机会。或许有些爱面子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功不成名不就,回去了没啥说的。其实父母不在乎你挣多少钱,当多大官,只要孩子平安、幸福就是最大的心愿。回家时要回忆儿时父母对你的叮咛,投其所好买些小礼品以表心意。
        如果有一天他们生病了,躺在床上,你连一起围坐吃饭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不能说话了,就连亲密交流的机会也尽无了。到那时候只能两眼含泪,那种辛酸,那种后悔,只有经历到的人才能体会到。所以说我们不能再留后悔和遗憾,把“尽孝在父母明白时”这句话始终记在心间,你做到了这一点就会感到比什么都幸福。
        另外,尽管回家几天,可有的人急于应酬也陪不了父母几时,尤其是作为儿子的比较普遍。试想回家整天喝的酩酊大醉后父母除了无奈还能有什么感慨呢?老人家既心痛又难受,无奈的是回家应酬不断不能清醒的交流;心痛的是不忍心你酒后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回家后尽量多陪陪父母,少一次应酬,多一次交流。只要你和谁能说的开,周围的朋友都会理解的,会让你和父母多团聚的。女孩子在这方面做的很好,真正起到了“小棉袄”的作用。但奉劝未婚女孩不要为了自己的恋爱忽略了和父母的温存,找各种不回家的理由。一旦结婚就很难随愿过节回家了。因为有了双方的父母了,时间的冲突、两人的心理冲突交织在一起,无法订妥去谁家探亲。所以趁现在还方便时多创造机会去和父母交流、团聚,要对得起“小棉袄”这个尊称。
TOP
77#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TOP
78#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给予了我们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为人子女,有何理由不孝敬父母呢?“百善孝为先”,古人有的以孝道做官的。一个人若是不孝敬父母,即使他再有才干,也不配做官。不论是谁,再有才干,再成功,也不可以不孝敬父母啊!岁月犹如一条河,左岸是丰收的景,充满了记忆;右岸是春夏之交,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无论怎样的风景,我们都缺少不了父母的陪伴,或许父母不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但肯定是最亲我们,最爱我们的人,他们对我们的爱,才是真正的无私的爱,父母会因为我们放弃很自己的追求,父母会因为我们失去很多最美的东西,我们除了尽心尽力的侍奉他们,在她们不多的年华里面孝顺他们,还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才是世界上最让人痛心的事情!
TOP
79#

孔子认为孝首先就是要不违背最基础的礼节。孔子本人以承接周公的思想为人生使命,而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的“周礼”,即周朝所遵循的礼法制度,就是发源于周公的思想。在周礼之中,忠孝之道的思想是居于主要地位。孝也是一种礼节。通过各种各样的礼节来表现出孝。而且他不是一般性的礼节,他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基础的礼节。所以《左传》里说过这种话“孝者,礼之始也”。人这一生中要学很多礼,礼貌、君臣之礼、朋友之礼、同学之礼、邻居之礼,各种各样的礼。我还得对其他人的长辈讲礼,对其他人的晚辈讲礼。但是千礼万礼,礼之始,最初的礼你先对你的父母吧。
TOP
8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说文解字》中: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以礼节待神灵赐予福祉,或许这是最原初的含义。之后“礼”用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孔子也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治国以礼,事亲也需尊礼。而现代社会出现的现象太过怪异:往往对于陌生人,我们亲切有加却展现我们最不符合礼仪的一面给最亲的人。有人说这正是说明了他们的重要性,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与人为善是普适的,对于父母我们更要礼遇。我们要弄清礼的本质,它并不是物质的满足,更多的是你精神的给予。可能有的时候概念说的太多,反而让本来天然的本性变得有了一丝伪饰的痕迹。我们最最要记住的是孝顺父母,或许出自本真的行为才是最符合礼的。
TOP
81#

对待父母亲人应以礼待之,父母养了我们大半辈子,在我身上挥霍了大半美好的时光,从嗷嗷待哺到赚钱养家,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担忧着。现在的我,给不了父母些什么,能做到的只是有时间和父母谈谈心,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日子过得平平淡淡、舒舒坦坦。父母说,我听,听着认为不对,讲讲道理。作为一个曾经有一颗叛逆的心的我,现在明白,和家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吃吃饭,种种田,和和美美。
TOP
82#

《弟子规》教导我们: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呼喊子女的时候,子女要立刻答应或迅速做出反应;父母吩咐子女、交代子女做的事,子女要赶紧行动,尽早完成,不可懈怠;父母教育子女时,子女应当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责罚,批评子女时,子女应当服从接受。其实这正是“事亲以礼”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省去了古人晚辈见到长辈时跪拜行礼等一系列繁琐的礼节,但其内在的精髓我们还是应予以继承和发扬的。在我的理解中,“事亲以礼”最简单也最基本的表现应是晚辈对长辈应有的起码的尊重。毋庸置疑,对于我们这些被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洗脑的一代,在日常生活中就更强调自我,强调自己的权利,当然子女就会特别想挣脱父母的束缚,也就会更加强调与父母间的“平等”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事亲不以礼”的现象。就拿“父母呼 应勿缓”来说,现代人父母呼的时候,就有3种常见的应法:1,父母呼,视若无睹。非得再三呼,方才勉强应;2,父母呼,随便应,根本心不在焉,还在忙自己的事情;3,父母呼,粗暴应,“干嘛”“烦不烦”“没看到在忙吗”等等。很明显,以上行为连对父母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做到。不管我们受到哪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也不管西方有多么强调“自我”、“平等”,但“尊重他人”是中西方文化中所共有的,当然他人中也包括父母。所以,我所理解的“事亲以礼”在当代来讲不是说要我们像古人那样对父母跪拜稽首、晨省昏定,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父母起码的敬重和爱戴。
TOP
8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孔子的仁爱观中,孝不仅是孝顺自己家的老人,还要孝顺别人家的老人。孝不仅是照顾老人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孩子,再照顾他人的小孩子。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孝,由自己先知道照顾自己家老人的重要性,再联想到别人家的老人就会也一起孝顺。这是一种由亲及远,由里及外的情感。而墨子则认为兼爱,无论是自己家的老人还是别人家的老人都一样孝顺,不应有差别对待,这是一种众生平等的爱。两种观点相较而言,墨子的孝顺更难实现,因为是人都有私心,自利是人的本性,我们只有顾好了自己才会有闲心去管别人,所以孔子所推崇的亲疏有别的孝顺比较容易实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先治理好家,何以治国。在古代社会,人们都严格遵守着礼仪规范,尊敬孝顺父母,父母在不远游,百善孝为先,卧冰求鲤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孝的看重。但是当今社会,人们都被物质利益、金钱所蒙蔽了双眼,认为钱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赚钱,天天早出晚归,累得像狗一样,却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天天坐在办公室不出来。根本就没有闲暇时间去照顾父母,生了病就往医院送,古时候的床前衣不解带的伺候已经很少看到。平时与父母交谈的时候也总是不耐烦,嫌父母过于唠叨。孩子扔给父母照顾,一生了什么病就责怪父母照顾的不够好……孝在当今的含义已经越来越淡薄。有时候我在寒冷的大街上看见哪些捡垃圾的老人,我就总在想,明明奋斗了一生,为什么到了这么大的年龄还不能好好的享受一下余生,子女为什么不好好照顾自己……看到他们,我总是想到自己在乡下的爷爷,爷爷年龄大了,爸妈为了养活一家子在外打拼,我们姐弟四个在外学习,也无法回家,爷爷一个人守在老家,有时候打电话爷爷问什么时候回,就会觉得好心塞,连回一趟家都好难!有时候想给爷爷买几件衣服,也不知道怎么买,只能给钱补贴一下家用,有时候也在想如果爷爷哪一天一病不起了怎么办,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现在没办法养活自己养活爷爷,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和爷爷住一起,帮爷爷洗衣做饭的那一天!
TOP
84#

            孝敬老人就要“劳而不怨,又敬不违”,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尽孝首先应包容和尊敬老人所有的生活习惯。两代人成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沉淀后也必然存在不同的思想和文化烙印。不能以你的观点去硬性改变老人的意愿,更不应该以你的观点,拒绝给老人在物质上的投入与精神上的安慰。
            尽孝的本身是一个道德范畴,尽管也有物质的属性,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表达与满足。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尽孝,重在看心意,而不在于你奉送的物质多少。所以,尽孝与贫富没有必然关系,其实,奉养父母亲不论是一处豪宅,还是一间茅屋;不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不论是远隔千里迢迢的牵挂,还是近在咫尺的问候;不论是数以万计的金钱,还是端到手边的一杯清水......在老人的心目中,晚辈的尽孝心意都是等值的。
TOP
85#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的亲缘宗族社会里,孝老敬亲,睦和兄弟无疑是每个家族都应贯彻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白发暮年,能得到宽慰的对待,也是每个人的愿望吧。
TOP
8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大戴礼记?曾子立孝》)关于孝敬父母,我想到诚意——意欲温清,意欲奉养者,所谓意也,而未可谓之诚意。必实行其温清奉养之意,务求自慊而无自欺,然后谓之诚意。([明]王守仁《传习录》)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不等于孝敬父母,要有诚意。想到的要做到,行动要多于想法。也不能单纯的觉得孝顺是一种正确的做法就去做,自我体会对他们的爱,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了解到他们所需要的,让他们的生活安适。
TOP
8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礼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维持伦理秩序的重要工具,对于家庭关系而言亦是这样,事亲以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而且在当代社会,它能够缓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TOP
88#

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这也是事亲以礼的表现。葬之以礼是必然,但更重要的是当父母还健在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父母让我们做事时,行动不要懒散缓慢,教诲责备我们,我们也应当听从,切忌顶撞。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我们常常嫌弃他们跟不上时代潮流,无论怎么教都教不会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有时父母打电话问我微信该怎么弄,我也会变得很不耐烦事后又后起悔来。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更应体现在这些细小的方面。每当对父母不耐烦时,就应当想一想自己孩童时也曾打翻水杯,让爸妈收拾一地残骸,无知时也干过不少蠢事,让父母操心担忧。可家却像永远停泊在我们身后的港湾,父母永远是儿女的精神支柱。不要永远只是索取,不要总是把耐心和尊重留给生命里无关紧要的人,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对他们多一些关怀和耐心,这便是孝了。
TOP
89#

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父亲老了,记忆力下降了,老爱问孩子同一个问题,孩子渐渐变得不耐烦,对父亲发了脾气,父亲当时什么都没说,只在心中默默地想:孩子,你能不能对我耐心一点,就像 你小时候我无数次告诉你汤匙怎么用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将他们最宝贵的时光和精力倾注到我们身上,在用心血养育我们的同时,他们一天天老了下去。现在该到了以礼侍亲,用我们的耐心和孝心回报父母的时候了。
TOP
90#

其实我觉得孝敬父母没必要太着重礼,毕竟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孝敬父母是要把孝放在首位,看父母喜欢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他们尽孝道。如果我们现在还以论语中的礼孝敬父母,我爸妈可能要把我逐进精神病院了。当然,现代方式的孝敬父母也不是一定要与父母无比亲密。与父母再亲密还是彼此要有个人空间,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周围也有这样的例子。这个要因人而异,有的性格独立的父母与孩子,孝敬父母的方式就是在保持和谐的感情交流的同时给父母充分的个人时间,无外乎都要在父母觉得舒服的范围之内,时常与父母交流谈心,明白彼此现阶段的心理和事业现状。我们习惯报喜不报忧,这点也是有利有弊。依余拙见,最好是彼此坦诚,可以避免误会,同时自己也可以更加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