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事亲以礼 [复制链接]

16#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侍奉他们,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他们,安葬以后还要按照“礼”来祭祀他们。这告诉我们要以礼来侍奉父母,要学会发自内心的去爱爱,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真正以礼善待父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3 19:56:15编辑过]

TOP
17#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古时的髡刑,劓刑等都是极为严酷的刑罚。可见我们对父母的尊敬重视是多么的深厚。事亲以礼,可以这样说,古人对这个的奉行是一丝不苟的。它们为父母唯是,不敢有一点的违拗。就我们现代人来看,他们未免有些太夸张了。

现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可以说充溢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家庭都为了使孩子建刚的成长,接受专家的指导,和自己的孩子做起了朋友。这就意味着父母的威严在孩子的眼中征程日益下降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某些举动难免会对父母有所不敬。这于一部分人来看倒是无足为奇,但把父母和自己的同龄朋友一样对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存在着对父母的不公的。

试想,母亲们十月怀胎,忍受着多大的不便和痛苦才让我们来到这个社会,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过程中,父母亲有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勉励,他们的青春和精力也在为着我们而日渐消耗。我们或许都曾大言不惭地说过,等我们长大了,我们会回报父母的,但我们的这个承诺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搁置甚至彻底的无法实现。

当年老的父母在渴望的眼神中期待我们回家时,我们那是说不定正因为事业问题陪在他人身旁呢。我们都知道,父母要的不只是生活上的无忧,更是精神上的托付。

在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将来的行为时,我们只能利用好现在我们的可支配能力,以礼对待父母,让他们也感受到做父母的欢乐,而不仅仅是付出!

TOP
18#

在先秦儒家看来,孝是为子之人所当行、必行之事。为了保障“孝”的履行,先秦儒家提出了“德法”和“刑法”两种理论。“德法”理论主张一方面对行为主体进行孝德和孝行的道德教化,另一方面要依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身自律对孝加以实践。“刑法”理论主张依靠外在强制力惩治“邪民不从化者”。在“刑法”适用原则上,儒家肯定亲属间基于亲情的相互容隐,但对“不敬”之罪的处罚应采取加重主义。
TOP
19#

儒家不仅将“孝”视为源于血缘亲情的人伦规范,还将“孝亲”与“事君”、“立身”结合起来,把“孝”推广到政治领域,使家庭伦理的孝道被走向政治伦理化发展之路。[11]正如《孝经开宗明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12]。在先秦儒家看来,如果一个人真正领悟了孝的内核,履行了孝的规范,按照孝的准则要求自己,自然就能够养成对他人和社会的温顺、谦恭的品格。正如《论语》中所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13]这样,家庭道德就成了政治道德的浓缩。
TOP
20#

孝道思想认为“孝”就是“事亲以孝”、“事亲以友”、“事亲以礼” 和“事亲以忠”。我们从圣经中能找到这样的内容。譬如圣经《新约·以弗所书》第六章第一段到第四段就提到了相关内容。《以弗所书》第六章第一段是关于“事亲以孝” 和“事亲以忠”的;第二段到第三段是关于“事亲以礼”的;第四段是关于“事亲以友”的。
TOP
21#

事亲以礼,这就是将孝提到了行动上,古时有王祥卧冰、割股疗伤的传说,或许事实是被夸大了,但是在那个封建愚昧的时代,虽然这些故事现在被说为笑谈,但不能否认这就是过了的事亲以礼,积极与消极并存,其中的精神还是有可取之处。
TOP
22#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为与仁之本与!"这说明儒学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思想是从事亲爱亲的"孝"、"悌"推导、引申出来的。孝悌是为仁的初始,是为仁的源宗,是为仁的根本。至于仁、义、礼、智、信、忠、恕、诚、敬等都是"孝悌"在工作、事业和社会上生活和实践的扩充和延伸。
TOP
23#

曾子是这样将忠孝合一的:孝—为德之本,与生俱来。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我真的体会是这样的!人老的时候是最需要儿女的时候,也是最有孤独感的时候,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把他们接到身边照顾比较好!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你就会非常悔恨却永远无法弥补了!
侍奉我们的双亲,该做到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这既是所谓的礼数,礼仪。我们总不能说称呼:老不死这种是一种孝吧?不过很多时候还是看你的真心,若心不真诚,礼数再周到也是表面功夫!

TOP
24#

孝:虽然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但是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孝”这个概念其实早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孔子给“孝”赋予了新的含义,而这个含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大不相同。翻开《新华词典》“孝”被解释成孝顺,这基本等于没解释,进一步查孝顺,被解释成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是人有整体与个体之说,作为整体的人,正象老子所说是与“道”、“天”、“地”并称的四大之一。也就是说作为整体的人毫无疑问地具备孔子所说的“孝”的特征,几千年来人类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过来的。但是对于个体的人,就不是每一组传递都能完成,所以才有了孔子对“孝”所下的定义。为什么说“每一组传递”呢?因为将“道”传递下去这件事不是靠一代人完成的。虽然《论语》中的这段话所观察的人是下一代人,观察他的志向、观察他的行为、观察他有没有改变“父之道”,但是其所观察的内容是针对两代人的。试想如果上一代人本身没有什么可以传递下去的道,或是虽然有却没有很好地向下传,那么我们怎么能从下一代身上去观察“父之道”呢?所以《论语》中的“孝”是对两代人的要求。

TOP
25#

古今孝的事例

以下是引用陈杰思在2009-3-19 19:30:29的发言:

[经典学习]七、事亲以礼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死了,按照礼的规定来安葬,按照礼的规定来祭祀。”






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大戴礼记?曾子立孝》)



译:尽力伺奉而且按一定的礼节,庄严恭敬而使之安乐。


其实这几句话都是在说孝敬父母,都要以“礼”相待。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准。动物都懂得“反哺”,人更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个人家事,也是为人应对社会承担的一份责任。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孝心”似乎已经是一个“过气”的词语,它在年轻人中已经引不起强烈的感情。人们似乎已经淡漠了。下面我来说几个事例:


一、现在很多人不懂得孝顺


1200511月初,南京大学校园的公告栏里贴出了一封信,署名为“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闹文革,家里又穷,上不了大学。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咱们院子里你高中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你妈刚刚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每天出入酒吧网吧,KTV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增长一丁点感恩的心?


看完这封信,我就觉得心酸呀!真的很心酸!不懂得知恩图报,只知伸手要钱,不懂得体贴父母,只把父母当做摇钱树,已是当今青少年乃至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不知道这样的事在石家庄的大学里有多少,但我知道一点,每天晚上7点以后,您可以到咱们石家庄大学附近的网吧去看看,看能不能定上一个空位。您就可以知道现在石家庄有多少大学生在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每天上网聊天玩游戏?


22006-09-11 出售孝心


淘宝网上一则帖子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上海一个署名为“田明”的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假如您的儿女对您不孝顺的话,假如您想感受一下孝顺的话,不妨租个孝顺的儿子试试……最好是在同个城市,可以给您倒茶陪您聊天,说顺心的话给您听,还可以给您捏捏背揉揉腿。一天100元。”虽然已有超过几十位网友浏览了该男子的信息,但并无出价记录。


二、古人孝心故事


1、“代父从军”花木兰


2、“鹿乳奉亲。”说的是古时候的郯(tán)子,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有眼病,听说鹿乳可以治眼病,便有了吃鹿乳的念头。郯子知道后,就披了一张鹿皮,来到深山老林里,混入鹿群,趁机挤取母鹿的乳汁,拿回来供双亲享用。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3、“卧冰求鲤。”说的是古时候有个叫王祥的,天寒地冻的时节,继母想吃活鱼。王祥来到河边,脱掉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身体来融化坚冰。忽然,河面上的坚冰自动裂开了,从裂口处蹦出两条活鲤鱼。王祥拿着活鲤鱼回家孝敬继母。


4、“扇枕温席”说的是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三、现代孝心故事


1、田世国换肾救母:山东汉子田世国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手术很成功,但老母亲至今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上海中山医院接受的几百例捐肾手术中,子女给父母捐肾的这是唯一一例,多数都是父母给子女肾脏。


2、张尚昀背母求学:20017月,张尚昀在长春税务学院申请休学,背着患病的妈妈打工。边打工边自学,其间,张尚昀参加长春税务学院6个学期的考试,5次拿到奖学金。20056月,张尚昀参加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招考考试,在数千名考生中,取得了税务稽查岗位笔试第一名的成绩。


四、百善孝为先


1、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孝心是一个人具有爱心的前提条件。没有孝心的人,就没有爱心。如此之徒,人人尽可得而诛之。没有孝心的凡人会遭到世俗的鄙视,没有孝心的“伟人”更会遭到历史的唾骂。


李鬼欺骗李逵,“弱者、强者都被他的谎言欺骗”。


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其父母为项羽所擒,当项羽威胁要蒸其父母时,刘邦却无耻地说:“愿分得一杯羹。”如此不孝之徒,随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却依然遭到历史的鞭挞。孝是天下的大义,无孝之人不论是凡人还是所谓的伟人,都会遭到历史的遗弃。


正面例子:《地震中的父与子》


2、没有孝心就没有责任心


陈毅元帅不仅仅是我们党的好干部,而且也是一个“孝子”的楷模。他在“忠孝两难全”的情况下,始终感到心中内疚。1962年陈毅出访,途经成都探望重病的父亲,他亲手给母亲洗尿布。母亲有难色。他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洗上十条,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啊!”一个好干部,好的企业负责人,他应该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一个没有“孝心”的领导,不可能爱民、爱员工。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平时满口“人道”,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教的逆子,一个月只给母亲100元生活费,自己花天酒地,却对乡下的母亲不管不问,令人所不齿。所以后来因贪污被枪毙。


3、孝心是检验人格的标准——孝心是一场“考试”


“孝心”是一种能够以小见大看到这个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的试金石。这样说来“孝心”对每个人本身就是一次“考试”。


①近日,甘肃一民营企业招聘一名集团公司副经理,把“孝敬父母”作为招聘条件之一


②曾经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把干部的“孝心”纳入考核干部的条件之一,


20041114日,由浙江省嵊州团市委、教体局、少工委主办,嵊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孝心考场”正式开考。总之,“孝心”是一次“考试”,是对一个人人格的测验。


4、孝心是社会赋予的责任


试想,一个没有“孝心”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社会,一个没有孝心的儿女,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不孝敬父母的人,也不可能“孝敬”社会。





TOP
26#

“孝”这个概念其实早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孔子给“孝”赋予了新的含义,而这个含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大不相同。翻开《新华词典》“孝”被解释成孝顺,这基本等于没解释,进一步查孝顺,被解释成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是人有整体与个体之说,作为整体的人,正象老子所说是与“道”、“天”、“地”并称的四大之一。也就是说作为整体的人毫无疑问地具备孔子所说的“孝”的特征,几千年来人类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过来的。但是对于个体的人,就不是每一组传递都能完成,所以才有了孔子对“孝”所下的定义。为什么说“每一组传递”呢?因为将“道”传递下去这件事不是*一代人完成的。虽然《论语》中的这段话所观察的人是下一代人,观察他的志向、观察他的行为、观察他有没有改变“父之道”,但是其所观察的内容是针对两代人的。试想如果上一代人本身没有什么可以传递下去的道,或是虽然有却没有很好地向下传,那么我们怎么能从下一代身上去观察“父之道”呢?所以《论语》中的“孝”是对两代人的要求。

TOP
27#

曾子是这样将忠孝合一的:孝—为德之本,与生俱来。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我真的体会是这样的!人老的时候是最需要儿女的时候,也是最有孤独感的时候,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把他们接到身边照顾比较好!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你就会非常悔恨却永远无法弥补了!
侍奉我们的双亲,该做到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这既是所谓的礼数,礼仪。我们总不能说称呼:老不死这种是一种孝吧?不过很多时候还是看你的真心,若心不真诚,礼数再周到也是表面功夫!

TOP
28#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TOP
29#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TOP
30#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