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忠孝一体 [复制链接]

91#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自古忠孝两难全,
【伍子胥】忠孝诚无报,感义本投身。日暮江波急,谁怜渔丈人。楚墓悲犹在,吴门恨未申。
古时的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等都是忠孝的代表,但结局都都让人悲伤,所以说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胸襟坦荡豪气壮, 献身报国忠国家。 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传赞赤子。 
TOP
92#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TOP
93#

在家为孝,要不要家庭民主呢,当然要讲家庭民主,但更要讲父慈子孝的伦理,这就是家庭的和谐伦理。在国为忠,要不要讲国家民主呢,当然要讲国家民主,但更要怀柔天下、讲精忠报国,这就是国家的和谐伦理。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即尽忠也是尽了大孝;当外人入侵,兄弟有再大的矛盾,也要同仇敌忾。这就是伦理的逻辑。
TOP
94#

忠与孝是儒家伦理纲常的核心,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形成封建社会“忠孝一体”的伦理同构意识。同时,在古代官场政治实践中,忠与孝经常抵牾对立,难以兼顾两全,屡屡引发古代官场社会所谓“忠孝不两立”的矛盾与冲突。面对忠与孝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忠在孝先,保忠弃孝,不仅是古代官场中人躬身践行的主流趋势,而且也是封建国家对朝廷仕宦群体一以贯之的强制性政治要求。
TOP
9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家中要遵从父母的意见建议,听父母的话,与兄弟之间要亲善友好,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快乐。
TOP
96#

人人都说“忠孝难以两全”,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国古代不乏“以孝治天下”的例子,孝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支持人们不断地发展自己,倘若一个人连孝都不能遵守,就是所谓的连人格都失去了,还怎么能算得上是人,他即使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不能为他人、为国家做什么,这样的人只能看得见自己,他们的忠与私利相比不值一提,可见,忠孝必须两全。为人讲究忠孝一体,养浩然之气,成君子之德。
TOP
97#

自古忠孝不两全,但是我认为忠孝在一段时期内可以说是一致的。西汉时的选官制度就是举孝廉。这里考虑的就是孝。孝是要对父母长辈中心,只有孝的人,才能对国家中心。忠是一种大孝。
TOP
98#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其他老人;疼爱自己的晚辈,进而推广到自己的晚辈。这是至高境界,但每个人尊敬自己的长辈、疼爱自己的晚辈,这是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孝敬问题,父母是我们的恩人,他们生养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而他们却老了。我们不应该嫌弃他们,因为他们以前也没有嫌弃刚出生的我们丑。

TOP
99#

世事沧桑,岁月无情,而人有情,你的关爱会慰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的。然而“最美不过夕阳红”,呵护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间最温馨、最美好的敬老进行曲吧!让歌声在广袤的天地间永远回荡!
TOP
100#

以下是引用陈杰思在2009-3-19 19:27:54的发言:

[经典学习]十、忠孝一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君子致力于培植根本,根本培植起来了,为人之道才会产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吧!(弟:同“悌”,音替,意即弟弟善事兄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孔子说:“年纪幼小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外出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以:用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盂子?梁惠王上》)



译:孝敬我的老人,推及到孝敬他人的老人;慈爱我的晚辈,推及到慈爱他人的晚辈。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孝经?天子章》)



译:孔子说:“爱自己亲人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尊敬自己亲人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以亲爱恭敬之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TOP
10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专业:10文秘

学号:10311030

姓名:彭婵春

电话:13759406155

日期:2011年4月16日

卷八

孝堂  (十)忠孝一体

      


   《孝经》云:“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如上所说,把“君”换成现在的国家、人民和自己的职守,就可以把对亲人的孝转化为对国家、对人民、对职守的忠。这种情况,古人有一种很好的概括,叫做“移孝作忠”。移孝作忠,事实上是真正的大孝。比如岳飞“精忠报国”,尽管他没能随奉老母身边,而去浴血沙场,最后献出生命,如果按“父母在不远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框框来衡量,他是“不孝”的,但是,《孝经》里对孝的最终完成的指标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才是真正实现了“孝”。在现代也有两个鲜明对照的人物:一个是胡长青,一个是孔繁森。胡有“孝”名,但死后却让亲人蒙羞,实为大不孝者;而孔繁森抛妻别母,最后为人民殉职,看似“不孝”,实则让亲人感到荣耀,实为大孝。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为了孝可以六亲不认,以牺牲父母亲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显达。对于这种“伪孝”,《孝经》特别提出了警告:“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如果是刻意地以本质上不孝的手段去捞取所谓的“孝”名,即使一时可能捞到了,人们也是不会承认的。

孝是一种很古老的价值观,但在今天依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也许是太长时期人们忽视了对孝的研究和宣扬,以至于许多时候让人们在孝与忠之间难以作出选择。这在此次的抗震救灾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人们能够知道,忠孝本一体,那么做到两全也就不难了:行孝者固然可以不受道德谴责的重负,而社会公众也能给予认可和赞扬。

TOP
102#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

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TOP
103#

忠孝仁义,盖源于人的至诚和其志的道德规范。然而,许多人却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也不

是所有的人都能至诚地遵循这一道德规范。这就需要我们明示和认识忠孝仁义的本质特性,

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忠”字的下面是“心”,“孝”字的结构是“子”承“老”下。可见,忠孝本身就是一

种至诚至善、无怨无悔的感情。“情至深处无怨尤”,无论是精忠报国之情,还是孝敬父母

之情,乃至师生友人之情,都应该是无私无假、至诚无悔的。

“情谊”无价。只要是“情”,情的感染,情的引发,情的驱使,都应是由衷而发,不可

玷污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任何事物,

只要寄托和融于人的感情,便会使之无心而诚,无怀而情。正因如此,忠孝作为一种淳朴浑

厚而无条件可支的感情,才被那些过分伶俐聪明的人视为“愚忠”、“愚孝”,也才使那些

聪明至极的人所不能做得到。

因为,“伶俐人”于心计为上,感情像是他们手中任意揉作的面团,并把一已私利浸透于

感情之中,使感情发霉变味。因此,在他们看来,世间本来无忠孝,有之则愚,行之则假。

这类人是不忠不孝的不肖子孙,也是终不能得到后代子孙忠孝的孤家寡人。

“仁”字是人的“忠贞不二”,“义”是“我”的高点超越。可见,“仁义”是人真诚无

私的高尚情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假仁”、“假义”的人。他们面目和善,内心

歹毒;所言至诚,所行狡诈。他们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他们假“仁义”之美名,

是为了骗取他人的信任和尊敬,更利于行阴险狡诈之实。

正如“愈是珍品,屡有盗者”一样,正说明“仁义”之崇高,“仁义”之可贵。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的英雄壮举。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告子上》)

可见,仁义比生命更宝贵。《淮南子·缪称训》中言: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这就进一步说明,仁义是治国立身之本。国家兴盛了,

可据仁义而立身;国家危亡了,则可据仁义而治国。

当今,人们呼唤真诚、正义、文明,期待着繁荣昌盛,政通人和。其中包含着对假仁假义

“奸恶人”的无情鞭挞,也赋予了新一代“仁人志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TOP
10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波

学号:10311020

时间:2011年3月13日

电话:13648877255

卷六:孝                                          

一、 孝的体现

大家都知道,《尚书》和《诗经》都是经过孔子删定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着关于“孝”较为原始的观念和内容。
  1、奉养父母。《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这首诗控诉了君王的事情没止息,没有时间去种稷、黍、稻、粱来奉父母,使父母没吃没喝,受尽饥饿。
  《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你们的父母高兴。
  2、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经·小雅·蓼(音lù)莪(音é)》:“哀哀父母,生我劬(音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养)我。拊(抚)我畜(爱)我,长我育我。顾(照顾)我复(庇护)我,出入腹(抱)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首诗抒发未能奉养父母、孝敬父母而使父母离开人世之后的悲痛不已的心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劳瘁”。对父母的逝世,悲伤不已。他们在十分劳累和病困中生育了我。他们不但生育我,抚养我,还疼爱我,照顾我,庇护我。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德应该予以报答。但是,由于统治者的剥削,百姓无法生活,因而没有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是我不报,而是皇天不让我报。
  3、尊敬父母,娶妻必告之。《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父母栽种桑树和梓树,对它们应该恭恭敬敬。没有一个人不尊仰父亲,没有一个人不依恋母亲。对父母要尊敬和慕念,不要忘记了他们。
  4、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的榜样。《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
  5、不孝父母是最大的罪过。《尚书·康诰》说:“王曰:‘封(周成王之弟),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爱)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这里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常之道。如果儿子不能成就父业,大伤他父亲的心;如果父亲不慈爱自己的儿子,反而厌恶他;如果为弟不尊敬兄长,为兄的不友爱弟弟。那就应该用文王制定的法律来惩办这样的人,不可赦免他们。 

TOP
105#

孝顺父母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自古至今一直盛行。忠心于国家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要做到忠孝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智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