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忠: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226#

《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忠首先是要遵从自己,遵从自己地内心,而不是为了寻求自己在社会之中某一部分地得利而迷失掉自己,失去自我,那便是连忠都做不到了,只有先忠于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忠的定义,才能更好的诠释忠在家庭之中,在社会之中,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是离不开忠的,我们的忠是忠诚是真诚是诚恳的对待这个世界。是我们道德修养境界的一种体现,我们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忠,一个对自己忠诚的人,才会对家族忠诚,这样我们在对小家进行孝道的同时,也要学会对大家之中进行孝道,那演化一下便是忠道,因此忠与孝是不冲突的,是一体的,没有界限。忠孝一体,家国同构便是最好的一种诠释。忠是一种更好的诠释对于我们在社会之中的定位责任的需求体现,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
TOP
227#

“忠”在中国古代,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和别人的一种关系,尽力帮助别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对长辈能尽孝道也是“忠”。“忠”在现代社会则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
TOP
228#

孔子曾说过“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也就意味着,“忠”和“敬”是相关的,“敬”是人的自性的庄严,但“敬”需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即用“忠”来展现,忠者,能用敬来服众。
TOP
229#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TOP
230#

《论语·里仁》一篇中曾这样解释过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即“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言出自其弟子曾子之口,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忠恕之道。私以为这里的“忠”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一是对己,要忠于内心的处事原则与政治追求,忠于自己所投身的事业、所献身的理想以及奉行终身、未尝废离的“道”,为己尽忠,也是全力以赴地实现抱负,以至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程度,不变节,不改志,不轻易走向动摇或幻灭,使自己知行合一、言行相顾,同时忠于自己的位置所在,尽职尽责而无有逾越之举,即如《礼记·中庸》所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是对君,在礼所编织的秩序之中妥善行事,效忠于其所追随的统治者,从而铸成上下不悖、君臣和睦的和谐有序的政治生态。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忠恕之道”依然有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即忠实地善待自己的心灵,从中发觉个人的真实愿望乃至追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集体,在万众一心齐发力的大团结中发挥这古老格言的力量。
TOP
231#

忠,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孔子所说的“忠”,侧重于尽心竭力;而常被古人与孝并称的“忠”,则侧重于忠诚无私。尽心竭力,是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重要促成因素,也是历代圣贤施赠教诲的核心之一。
至于臣之忠,愚以为,可分为三等:上者忠于民,中者忠于国,下者忠于君。以此观之:商汤灭夏,周武伐殷,是为上忠;伊尹放太甲,霍光废刘贺,是为中忠;比干、子胥之流,是为下忠。在今日,尽心竭力做好分内之事,便是忠。能够做好分内之事,且不损害国家利益,即为爱国。
TOP
23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信为主。朋友没有一个不比你强。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君子不重则不威”强调的是“重”的重要性,我觉得这里的重强调的是自重,是要建立自己的自信自尊的人格。“重”让我想起了《道德经》中所谈到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静能控制躁动,所以只要保持自重,默默扎根,威严自然树立,为人是这样,学习也是,保持稳重,不浮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本立而道生。
“无友不如己者”,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大千世界,人人都交不了朋友,但是将“无”理解成没有,那他的意思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和。我们交朋友时,要做到见贤思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不能“势利眼”,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
TOP
233#

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责任。它涉及到在关键时刻为他人挺身而出,为所忠诚的对象承担不同的风险和责任。忠诚是很难做到的一种品质,因为人总会遇到不同的诱惑。
TOP
234#

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周易·乾文言》:“忠信,所以进德也。”《周易正义》:“推忠于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是进德也。”可见,古代的忠是和信来联系在一起的,忠者,心中也,心要放在中间,放在正道上,不能学习那种愚忠,所谓的忠,是要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这才称得上大忠,才是真正的忠。
TOP
235#

忠,是古往今来很难得的品质。在朝堂之上对自己的君主忠心,全心全意的辅佐君主,在婚姻生活中对自己的伴侣忠心,一生一世绝不会有二心。 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君子,因为它具有中华传统的美德,那就是忠心。
TOP
236#

中国自古以来关于“忠”的故事就有不少,比如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更有苏轼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提到“忠”,笔者想到了一位三国名臣,他性格谦虚谨慎,人品端方,生活节俭。他是居中持重,为自己简拔干吏,守卫城池,筹集粮草,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了几十年的“萧何”;他是谋臣之首,为自己匡正得失,规划战略,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始终保证自己不走弯路,不堕迷途的“张良”。他就是荀彧!荀令君始终不忘匡扶天下,拯救苍生之志,他在曹操称王后,选择忠于信仰,选择不计生死,选择孤身守望,独奏交响,守护汉室最后的微光。笔者折服于荀令君高洁的品格和为了理想而殉葬的勇气,他的“忠”,不仅是对汉室的忠,更是对自己信仰的忠!
TOP
237#

回复 15楼张玮的帖子

        忠,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孔子所说的“忠”,侧重于尽心竭力;而常被古人与孝并称的“忠”,则侧重于忠诚无私。尽心竭力,是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重要促成因素,也是历代圣贤施赠教诲的核心之一。至于臣之忠,可分为三等:上者忠于民,中者忠于国,下者忠于君。以此观之:商汤灭夏,周武伐殷,是为上忠;伊尹放太甲,霍光废刘贺,是为中忠;比干、子胥之流,是为下忠。
        在今日,尽心竭力做好分内之事,便是忠。能够做好分内之事,且不损害国家利益,即为爱国。
TOP
238#

忠诚和诚信是两种美好的品质。孔子说:“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说:“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与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强调要以忠诚讲信为主,对待朋友,要诚信,对待国家和人民,要忠诚,这是孔子对于忠信的要求。
TOP
239#

忠恕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忠于自己的人懂得爱惜自己,忠于职守的人能尽心尽力做好分内之事;有宽恕之心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去体谅别人、包容别人。忠恕之道实际上就是将心比己,推己及人,这也正是仁的基本精神所在,是孔子所有学说中贯穿始终的要素。
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秉性不同,文化素养、生活阅历都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理解可能会产生差异甚至持完全相反的意见。没有忠厚宽恕之心的人,往往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他人身上,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懂得宽容的人却能够坦然对待差异,能够尊重别人的想法,对别人做到理解宽恕。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个聪明人就不要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TOP
240#



在中国,不忠不义的人会背上千古的罪名。纵观历史,奸臣贼子哪个是忠义之士呢?千年年来文化的积淀,洗涤着忠义的不朽金牌,在大浪淘沙中唯有忠义之人闪耀着最夺目的光彩。

如今,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忠义灵魂的中国人必将对国家对人民有忠有义。他们才会将自己的热血挥洒在这片有很强生命力的土地上,才会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朝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坚定地前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