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复制链接]

51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我看来,忠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因为不同的身份做正确的事情。“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一直是规范一切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因为做事情更多的在现实生活尤其是古代表现为进入仕途,所以忠更多的被理解为忠于上级和事业。
但是这是愚忠。真正的忠是尽心竭力、公而无私之谓。即“忠”含义是尽心竭力、无私、诚实。“忠”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是指自己内心中一种真诚地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作事的行为,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当你为别人做事时,就得尽心竭力为其尽力,但并不是忠于这个人,而是因为忠,你须尽心竭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因为你的身份要求你为其工作,所以你会尽心竭力为其出力,这才是正确的忠的发生路径。这样也可以更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己要尽心竭力,而不是被动的忠于别人。
TOP
512#

作为儒家主要道德范畴之一的“忠”,是由孔子较早提出的。孔子说:“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 而》。)忠是下级事奉上级的道德,特别是臣事君的道德。具体内容是,尽自己的一切能力为上级、为君主效力。“忠”的特点在于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 后已。后来儒家所说“尽己之谓忠”,就是说竭尽全力,事奉君主。但必须说明,孔子当时讲“臣事君以忠”还不是像后来汉儒、宋儒所宣扬的那种“愚忠”的绝对 服从主义。孔子说,“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这是说,君有不善之言,为臣者随声附和,不敢争辩,不向君主进谏,这 是很不好的行为,不符合忠字道德的本意,其结果必然导致亡国,更谈不上尽忠了。这表明,忠字道德原本还含有一些民主性因素,可惜这些因素后来被“君为臣 纲”所吞噬,“忠君”成为“忠”字道德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内,人们往往把“忠君”与“爱国”相提并论。“朕即国家”,国 家是君主的私有物。爱国必须忠君,忠君即是爱国,二者密不可分。无论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或是“我头可 断,志不可屈”的史可法,“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也无论“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林则徐,誓与北洋水师共存亡的邓世昌,血溅菜市 口的谭嗣同,他们的爱国气节令后人赞叹不已。但从道德观念深处,又无不与忠君密切相连,或者本身就是忠君与爱国二位一体。
TOP
513#

孔子“忠”的思想
现在我们想到“忠”,更多的是想到忠君忠国,但在孔子“忠”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和修身准则。比如“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讲了为人处世的要求。侧重对人的诚心,孔子也要求他的弟子们要有“忠”的思想,“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君子的必备品德。
TOP
514#

说到“忠”字,中国人都非常熟悉。在评价一个人时,如果说他是“忠臣”、“忠诚”、“忠孝之人”,这就是很高的褒奖了。在古代儒家思想看来,“忠”和“孝”是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对长辈尽孝,对君王、国家尽忠,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为人、为官之道。
TOP
51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热爱祖国并且奉献终身,执着于正义事业并且尽心尽力地完成,朋友、夫妻之间在正道的基础上互尽忠诚。




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经?天地神明章》)


译:忠,就是坚持中道,极为公正,无所偏私。上天无偏私,四季交替运行;大地无偏私,万物蓬勃生长;人无偏私,大吉大利。忠,就是专心一意。国家的根本,就在于忠。(亨:通达。)
TOP
51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忠,是要尽自家这个心。(《朱子语类》卷六
TOP
517#

忠的要点在于“一其心”,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儒家的忠所传示的精深内涵本身便是仁义。传统价值观中对“忠义”极力赞美,自《汉书》后,历朝史书中都设有《忠义传》。尽忠确实是做人的根本,因此无论人们成就什么事业,要想真正做好,一刻也不能离开忠字。忠,既不拘于时空,也不拘于地域,推之古今而公行,放之四海而皆然。
TOP
518#

“忠”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毕生追求,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热爱祖国并且奉献终身,执着于正义事业并且尽心尽力地完成,朋友、夫妻之间在正道的基础上互尽忠诚。”对祖国、对事业、对朋友、对家人忠诚,是一个人责任感的突出体现,也是一个人对诚信追求的典型例证。
TOP
519#

忠,忠的内涵无疑是忠诚,对自己忠诚,对他人忠诚,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忠诚,一个人只有做到对正确事情的忠诚,所做的一切才会有意义,忠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政治要求,为人不忠可谓乱党,不忠者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因为他们心中没有道德观,而忠诚者却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去为祖国人民做出实事,学习忠诚者,保持自己内心的忠诚。
TOP
520#

“忠”这个字在《论语》中出现过17次,可见孔子十分重视“忠”这个道德规范,“忠”的基本意思是尽心竭力、公而无私之谓。《说文》:“ 忠,敬也。尽心曰忠”。《广韵》:“忠,无私也”。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杨倞《荀子?礼论注》:“忠,诚也”。“诚”、“实”同义,即“忠”是诚实无欺的意思。
    孔子说:“主忠信”,对人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孔子的学生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总起来说,中心为忠,“中”是中正不偏邪。即“忠”含义是尽心竭力、无私、诚实。“忠”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是指自己内心中一种真诚地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作事的行为,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
TOP
52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忠诚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在组织中,忠诚表现在工作中主动、责任心强、细致周到地体察上司的意图,将工作做得最好。同时忠诚是不以此种表现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的,但是在个人忘我的工作中,其人生价值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TOP
522#

忠诚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在古代就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说法,古人重视忠诚可靠的人,热爱忠诚的品质,在现在我们也应该做到忠于祖国人民。
TOP
523#

我认为,忠一方面应该是和信紧密连在一起的。例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讲的是曾子自省在与朋友相交的时候是否诚信,在我看来,这种诚信更多的是指忠于言。向朋友许诺时,必须要忠于自己的这个诺言,勤恳谨慎,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这个诺言。另一方面,也是和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要有明辨是非之心,而不能盲目地尽忠,就像前面的例子,可能原本你的诺言是出于好心,但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如果你忠于言就会对他人造成很大损害,你还要忠于言吗?
TOP
524#

我认为忠的内涵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要求,由心地发挥自己的全力,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儒家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就是说君子能够不息地奋斗是因为他不依靠外界,而是拼尽自己的全力。从根本上讲,能不能尽忠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无私”。在这个意义上,人若能做到竭诚尽责、勤恳谨慎、尽心尽力就是忠的表现。
另一方面,忠具体而言还可以表现为忠于祖国、忠于正道、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和互尽忠诚等各个方面。“忠”在政治方面的含义古时候是忠于君主和忠于国家,现在则演变为热爱祖国并愿意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奉献终身,工作上投身于正义事业并且尽心尽力地完成。“忠”在人本层面则表现为赤诚和无私,生活中则体现为朋友、夫妻之间在正道基础上的互尽忠诚。
尽管“忠”的内涵丰富,也随时代演变而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一种忠诚守信的高尚人格。所以,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忠”是忠于自己纯真善良的本心心并且不忘初心。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若能以诚相待,忠于家人,就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和朋友交往,如果能做到心地纯良,言而有信,忠于朋友就能实现朋友间相互信任、推心置腹的交流;对于从商之人,只有做到诚实对待他人,忠于正道,忠于职守,不欺瞒,才能真正获得持久的收益。其实,面对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忠于自己的内心”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非常难的事情。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完全未经受过物欲的诱惑,没有过一丝的杂念,也没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关键是要有克制自己欲望的力量,要让自己始终忠于自己那颗善良纯真的本心,这也是“忠”对人而言最重要的内涵。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周莹萃 最后编辑于 2020-01-18 13:17:13
TOP
52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中国人讲求忠孝仁义,其中孝、仁、义都特征明显,界限分明,而“忠”则需要我们在理解上多花一些时间去辨明:我们要忠于我们的国家,显示我们的义胆忠心、我们要忠于我们的父母,显示我们的孝敬之情、我们要忠于我们的朋友,显示我们的仁爱之心。我们忠的对象有很多种,忠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为国,我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亲我们尽孝尽忠,身体践行、为友我们为人谋,常宽容。因此,忠实际上是包含了孝、仁、义等各个价值层面上的概念,那我它有没有一个底线呢?文章告诉我们说是要“中”,即至公无私;要以心中之正义和人类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律为更高的法则,就像二战时期的希特勒,虽然他和德国人民是为了德意志帝国的繁荣,但是他们的行为却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这种违法了正义法则的“忠”绝不是我们做提倡的。我们讲情感,更讲理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