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复制链接]

376#

忠诚守信是做人必备的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忠于家人,就能和睦相处;和朋友交往,如果能做到心地纯良,言而有信,就能达到朋友间相互信任,推心置腹的效果。其实,生活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忠于自己的内心”,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最难的事情。绝大多数的人不是圣贤,没有谁敢说自己完全没有受到过物欲的诱惑,没有过一丝的杂念,也没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关键是要有克制自己欲望的力量,要让自己始终忠于内心那个发自良善和纯洁的声音,不要背离。
TOP
377#

        从定义上说,《说文》曰:“忠,敬也,尽心曰忠。”故而忠的本义“只是实心,直是真实不伪”(《朱子语类•卷十六》),“一其心之谓也”(《忠经•天地神明章》)。
        从文献上说,“忠”在春秋之时就有记载了,例如《左传》中有“忠”字者共70处,《国语》中有“忠”字者共52处,《论语》中有“忠”字者共18处。
        从原则上说,“忠”者,一要“至公无私”(《忠经•天地神明章》);二要“教人以善”(《孟子•滕文公上》)。因此,虽曰“竭所能之谓忠”(戴震:《原善•卷下》),但也要区别对待,只有“以正辅人”的才“谓之忠”(《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的则顶多“谓之佞”(《盐铁论•刺议》),是害人而不是忠于人的表现,做得越多则越与“忠“之真谛相悖,越不忠厚。
        从特点上说,“忠”与其它义理骨肉相连,往往多种并用,例如“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樊迟问仁”时,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从对象上说,首先是忠民,例如“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桓公六年》)。其次是忠君,例如:“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失忠与敬,何以事君”(《左传•僖公五年》)?当然,忠于父母就是“孝”,忠于诺言就是“信”,此处就不再详谈。
        从意义上说,“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中不一者也,不一者,故患之所由生”,“是故君主贱二而贵一”(《春秋繁露•无道无》)。纵览历史,“忠”不会因朝代的变迁而消失,只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已,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乃至国与国的关系时,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那天,习近平主席就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现象,发表了忠于历史的演讲: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TOP
378#


  孔子本人非常重视为官的“忠”,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忠”被视为是为官之根本、天下之纲纪。随着中国君主制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特指臣民服从于君主及国家的行为规范和原则。经唐入宋,“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绝对化”的道德。
 除了忠于君主的含义,儒家谈论的“忠君”,往往与国家、社稷相联系。事实上儒家等主流学者所讲的“忠君”也是有原则的,应该是向好的、善的方向发展,常常是忠于国家、民族和民众的另一种说法。
TOP
379#

忠诚守信是做人必备的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忠于家人,就能和睦相处;和朋友交往,如果能做到心地纯良,言而有信,就能达到朋友间相互信任,推心置腹的效果;对于经商之人,只有做到诚实对待他人,不欺瞒,才能真正获得持久的收益。其实,生活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忠于自己的内心”,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最难的事情。绝大多数的人不是圣贤,没有谁敢说自己完全没有受到过物欲的诱惑,没有过一丝的杂念,也没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关键是要有克制自己欲望的力量,要让自己始终忠于内心那个发自良善和纯洁的声音,不要背离。
TOP
380#

真正的忠的内涵,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要求,这种要求中最重要的是超乎功利的一面。忠是由心的发挥自己的全力,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儒家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君子能够不息的奋斗是因为强自我出,不假外求,也就是发尽全力而不论身外之事。从根本上讲,能不能尽忠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无私”。人只是因为私心遮蔽而与万物隔阂了,所以只要能够克去一分私欲,就能体尝一分仁心,才有“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其核心正是无私。
TOP
381#

   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一直是规范一切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但自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经由政治价值的渗透,“忠”的内涵被人为地阉割和缩小,成为“臣事君”的专一政治道德。经过近代进步思想家们的拯救和改造,“忠”的原始意义才得以复归和发展。在现代中国,“忠”的内涵因自觉地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因而包含了更多理性化和民主化的内容。
   忠诚是做人的原则,没有对与错,只要问心无愧就足以。但, 每个人都有过不忠诚的时候,但是他们认为他们的不忠诚是问心无愧的那就是可取的。
忠,是忠于国,忠于家,也是忠于己。
   忠于国,是对自己的祖国忠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努力,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能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就算国家出现了弊端,不能给你最好的条件待遇,也不会对此感到怨恨不满,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情操,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中重要的一部分。
   忠于家,是对自己的家庭,朋友的忠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初建立在信上,其后,就是忠了,但这种忠不是江湖义气式的所谓不背叛,而是真心的为他人着想,不是出于利益上的考虑,而是真心实意的为他人想,选择对对方好的方向最后,忠于己,并不是忠于自己的欲望,而是展现本我,不做虚假的人,而这是忠于国与家的最基础,对国也好,对家也好,都是需要真心实意的,虚假的感情是禁不起推敲的,忠于自己,是要看清自己,在此基础上改善自己,最后,才能真正做到忠诚二字


   ...
TOP
382#

所谓忠,便要对所效忠的对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才能算尽忠,才能算问心无愧。就像我们对国家,中国不论如何都要效忠的mothreland,不论她现在如何,以后会如何。
TOP
383#

“忠”在政治层面的含义:忠君和忠于国家

  孔子本人非常重视为官的“忠”,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忠”被视为是为官之根本、天下之纲纪。随着中国君主制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特指臣民服从于君主及国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经唐入宋,“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绝对化”的道德。

  除了忠于君主的含义,儒家谈论的“忠君”,往往与国家、社稷相联系。事实上儒家等主流学者所讲的“忠君”也是有原则的,应该是向好的、善的方向发展,常常是忠于国家、民族和民众的另一种说法。
TOP
384#

古人谓: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
诚如《大学》所言「致知在格物」――革除私欲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因此无论我们是做大事业的,还是在平凡职位上的,要想真正做好,须臾都不能离开忠字。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意为「别人托付给的事情,是不是忠实且尽心尽力地办到了?」比如说,作为一个公务员,领导交代办理的事情,尽心尽力地作圆满了吗?身为母亲,为家庭尽职、尽责地教养孩子了吗?作为父亲,可堪为子女作榜样了吗?当学生的,功课认真努力了吗?各自在岗位的职务上尽忠了吗?果真能效法曾子每日反省的功夫,察照每日自己「忠诚」的程度如何,未尝不是向上提升的好方法。
TOP
385#

忠:尽心尽力,诚恳,坚定不移。 忠是相互的,无论是朋友,家庭,公司,上司还是国家,你对他不忠,他必定对你不忠。大家相互不忠,怎么做事情呢?另外,中庸是反对愚忠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个人理解为: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做时,就是中;如果一件事情做了并且符合气节操守,就是和。这个气节操守就是道德。也就是说,儒学最大的忠是要忠于道德。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信奉“明哲保身”,屈于淫威之下,选择了小忠,即愚忠。
TOP
386#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心态中正、立正纠错,作为道德概念,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后在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等少数正确解读之外,多被严重错误解读,并产生了极坏的社会结果。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TOP
38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对于忠的反思是在第一位的。什么是忠?尽心而已。为人、处事皆以真诚自律。
反思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否有未曾尽心的事情。
忠的意义:与人真诚,所得便是真诚进而天下人人真诚相待。从我做起,推行德育。
再者,真诚地为人处事,那般言行皆是问心无愧,顶天立地,养浩然正气,这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啊!
从小事做起,是自己的责任,那就扛起来,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做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万分谨慎。将要完成的时候,更要怀着恭敬之心,不可怠慢。
TOP
388#

忠乃忠诚,对君王忠,对朋友忠,对自己一切觉得值得付出的事忠。我们对他人的忠心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因为我们珍惜自己身边的方方面面,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对生活热爱。对生活对自己忠诚的人,会走的坦荡无悔。
TOP
38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呼?作为圣人的孔子的72贤人之一的曾子这样说。
看来人每天应该优先考虑的就是自己是否忠诚。而且人也应该努力做好忠诚。这里的忠诚包括,对于家庭,单位,自己精神,还有国家。对于大范围的,就是大忠,而于小范围的就是小忠。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好小忠,日常生活中的。然后,努力向大忠迈进。
TOP
390#

        我认为“忠的内涵”,应该用现代的角度去看待它。作为一般性道德的“忠”的观念往往并不具有特定规范的意思,而是更多地体现为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无私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原则。对于一般性道德含义的“忠”来说,在通常情况下,都没有固定明确的主体与对象,其适用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可以用于君臣之间、君民之间、宗族或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生人与朋友之间,当然,有时也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忠”体现为人所共有的道德规范。真正的忠的内涵,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要求,这种要求中最重要的是超乎功利的一面。忠是由心的发挥自己的全力,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儒家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君子能够不息的奋斗是因为强自我出,不假外求,也就是发尽全力而不论身外之事。从根本上讲,能不能尽忠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无私”。人只是因为私心遮蔽而与万物隔阂了,所以只要能够克去一分私欲,就能体尝一分仁心,才有“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其核心正是无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