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忠于正道 [复制链接]

61#

当今社会,何为正道?

正,是正确,道,是道路。那么正确的道路又是什么呢?

在有些人看来,只要用某种方法能够达到某种目的或预想的结果,那么这种方法就是正道。

在当今社会,正道的含义已经被曲解,被理解成一种达到目的的行为或者方式,现在的犯罪行为和案例都说明了人们对正道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学习正道的含义,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TOP
62#


忠诚,是对誓言的坚定守候,即使舍弃生命也决不后悔变通;是对信念的执著追寻,即使大雪迷途也决不半路折衷;是对理想的不懈求索;即使脚踏荆棘也决不喊苦叫疼……

忠诚,只有危难时才会浮现出珍贵的面影,只有逆境中才会展现出光辉的真容……

喜欢这样的忠诚,凸显人性的光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忠诚,坚定地信仰……

TOP
63#


商鞅曰:“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臣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见《商君书·画策》。②见《论语·阳货》。《韩非子·解老》曰:“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敬贵宜,知交友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义者,谓其宜也。”由是观之,“义”之初包括了忠、孝、礼智等内容。孔子曾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②孔子所说的“义”,就是古代思想家所坚持不懈追求的“道”,即“天道”、“人道”、“臣道”。“道”无所不包,以至“盗亦有道”。在这个意义上讲,“义”要高于“忠”。

  但是,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渐加强,以忠君思想为主的“忠”的地位便愈来愈高;而“义”则每况愈下,逐渐丧失其“道”的思想成分,逐渐沦为平民百姓的“义气”之属,是则“忠”后来居上而高于“义”。故而后来有“忠臣义士”、“忠义之人”、“忠义之师”、“忠义之军”诸说, “忠”冠于“义”之前。 另外, 又有“义犬”、“义马”、“义猴”之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还有“义鼠”、“义狐”之篇,而从未见有在这些与人有情有惠的动物前冠以一个“忠”字。那是因为“忠”特指臣民事君,“忠”与“君”相连,自不可与一般动物之惠相提并论;而“义”衍变为以朋友之义为主后,人们将有恩于己的动物视作朋友而冠以“义”字无有不可。此亦可证“忠”高于“义”。尤其是“义”衍变成为以武犯禁的侠士们所追求的是非标准,或为绿林好汉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为无知青年所实践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式的“侠义”、“义气”后,“义”的思想境界更低,副作用更大,更不可与“忠”较量长短了
TOP
64#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TOP
6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TOP
66#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我们做事情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因世俗的羁绊所束缚,要敢于超越自己、证实自己。大丈夫与真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此,就是忠不忠心于自己的内心,大丈夫不论利害成败,不一此生断成败,而是有勇气敢高呼王虎将相宁有种乎、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壮言;真小人在这不是我们生活中说常说的卑鄙小人而是不敢实践自己为首为足瞻前顾后的人,在这我们把他称之为真小人,真小人是与大丈夫相对立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还是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困扰着更不说别的大义了,生活中很少再有大丈夫的行迹了,就感觉我们生活越是安逸越是同化我们的性情,对生活的执着,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要真正的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是有几个人能做到的。

TOP
67#

人无心合道,道无心合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

译:人如果不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接受大道,大道也就不会接纳人。

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生死如鸿毛。([宋]林逋《省心录》)

译:大丈夫明白地知道善,就会把名节看得像泰山一样重;意志坚强,就会把生死看得像鸿毛一样轻。

盖棺始能定士之贤愚,临事始能见人之操守。([宋]林逋《省心录》) 译:盖棺时才能判定一个人是贤能还是愚笨,遇到事情才能看到一个人的品行如何。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宋]谢枋得《与李养吾书》)

译:大丈夫做事,考虑是非得失,而不考虑利害得失;考虑正当与否,而不考虑成败;考虑千秋万代,而不顾及短暂一生。
TOP
68#

忠于正道

忠于正道,即是忠于自己的良心、忠于自己,而忠于自己是最大的忠。当今社会,在金钱和权利的淫威下,我们越来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良心这种东西被我们藏在了找不到的地方。所以,看见别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是违法事件的发生,我们也不敢伸张正义,只能漠然地当做没看见;面对暴力,我们只能违心地低头;对看不过去的丑事,我们也只是闭上眼睛忍耐……总之,我们像软弱的小绵羊,面对一切恶势力,选择失明、失聪。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是否该拷问一下自己的良心,我们的在哪里?正道又在何方?

忠于正道,学着对一切不公正说,学着去维护别人和自己的利益,学着遵从良心的选择。不要总是无视他人的不幸,不管多沧桑的正道都要努力走下去。相信时代最终会还给我们公道。

TOP
69#

   忠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忠诚,是对誓言的坚定守候,即使舍弃生命也决不后悔变通;是对信念的执著追寻,即使大雪迷途也决不半路折衷;是对理想的不懈求索;即使脚踏荆棘也决不喊苦叫疼……
   忠诚,只有危难时才会浮现出珍贵的面影,只有逆境中才会展现出光辉的真容……
TOP
70#

“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皆得,舍生而取以乃世间之大忠也。自古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的就是一个忠,头可断血可流。杨家将浴血奋战乃至全家老少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无怨无悔,这久是忠。现代社会的我们,忠更多的表现在我们生活的信仰之上,也可以说就是按照自己一种善的原则去行事,就学生而言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老是想着去抄袭作弊,在生活上诚心的对待老师,朋友和同学,那么你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诚信。那么你也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就会减少了对别人的伤害,也就减少了自己的虚伪,让人感受到了你的温暖,那么你也会得到同样的帮助。
TOP
71#

    

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人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更加显露出来,那要怎样才能做到不迷失自己,忠于自己,忠于正道变得十分重要,在我看来,忠于正道就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丢失自己处事

的原则,古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在远古人们就可以懂得道理,为什么在21世纪的人们却不懂呢?

TOP
72#

古代有一种忠叫愚忠,历史上不缺乏愚忠的人,像我们熟悉的封神榜中,纣王骄奢淫欲,压榨百姓,枉杀忠臣,沉迷于美色不问朝政,朝纲大乱,武王顺应民意,举兵起义,集结天下仁人志士讨伐纣王,而闻太师(尽职尽责,深受百姓爱戴,是商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愚忠于纣王,帮助纣王讨伐周武王,最终丧身于绝龙岭。闻太师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人,但是看不清眼前的形式,不识时务继续助纣为虐,违背了民意,注定是失败的,不得民心的。愚忠不是忠,是一种愚蠢的表现。愚忠不会被人民所认可,真正的忠才会流芳百世,名垂不朽。

TOP
73#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宋]谢枋得《与李养吾书》)

我们做事情,讲究忠于自己的内心,认为对的就去做,并且不计得失,娓娓梭梭那就什么都得不到,机会总是有的,但那是对有准备的人才有 用,一个人如果用心去做一件事,不需要看别人的评价,才敢做。只要别人知道你的真诚用心就可以了,成败那就给他人去说吧。

TOP
74#

我们做事情,讲究忠于自己的内心,认为对的就去做,并且不计得失,娓娓梭梭那就什么都得不到,机会总是有的,但那是对有准备的人才有 用,一个人如果用心去做一件事,不需要看别人的评价,才敢做。只要别人知道你的真诚用心就可以了,成败那就给他人去说吧。

TOP
75#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忠于正道,神圣而艰巨。但正所谓,任重而道远。天若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磨砺其心智,考验其忠诚度。所以,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走下去,终会沐浴到神圣的曙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