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忠于正道 [复制链接]

46#

忠诚的品质,依儒学理论来说,是人天生就具备的、天赋的本性;但是实际上,儒者们非常清楚,这样的品质需要培养。而培养这样品质的最好途径就是从孝顺父母开始。
TOP
47#

一个“忠”字,大到国家,中到家庭,小到个人。隔热膜,说笑也不小,小的个人是否忠实诚信,关乎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团结和睦,甚至关乎一个国家的和谐强盛。就个人一生中的为人处事,交友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慎的不是要看他是否有很多钱财,或是他是否有很好的才艺之类的外在条件,交朋友要用心交,要相互信任,要慎的是朋友是否忠心、诚实、善良、宽厚。要看两个人的性格是否相符,钱财与外表都是经不住考验的东西,浮夸过后,只会剩空的、虚的、假的。财富不是人一生的朋友,而朋友确实人一生的财富。

TOP
48#

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可以为之去死的东西,为他去死是谓忠。忠于自己的道是一个男人的气节,是男人最基本的素质。

TOP
49#

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很难去取悦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件利国利民、被泽后世的伟业。有些人会讥笑你,有些人会阻挠你,更有甚者会置大义于不顾,为一己之私与民道为敌。但是以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作为千万大众一员你怎么想,你会怎么做。要知道在很多方面你我都是普通人,知识和地位决定不了什么,如果有一步你坚定的迈了出去,那你注定与凡人无缘。坚定信仰,不在乎别人所做作为,正确的事三个字:做下去!

TOP
50#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战国?楚]屈原《离骚》)

译:道路漫长啊,我将到处探索。(曼曼:即漫漫,长远的样子。修: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楚]屈原《离骚》)

译:如果是我心中所祟尚的,即使是为之而死,也不后悔。(余:我。九:表示多次。)

这句话把我又带回了那个我们中国英雄辈出的宛如神话般的时代。从这里再次读到她,我突然明白了屈原的“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因为他忠于的不只是君主,更是正道!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一直都好喜欢这句话,它不只是道出了忠的信念,更是道出了忠的过程。忠于正道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痛苦却依然坚持,不仅坚持还上下求索,屈原永远是忠于正道的典范。

TOP
5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在忠于自我的同时忠于大义不是容易的事情。在现实无数的阻碍中怎样忠于自我的信念,并利用环境创造实现的土壤才是忠字中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才是真正的忠诚。当然,前提是你所忠于的道路是正确的,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忠于的方向才是真正难以寻找的。我们总是在这漫漫年岁中寻觅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坚持正确的、真理的伟大道路,努力实践,最终完成自己追求的梦想。

TOP
52#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我想,这个信仰就是一种道义吧。一个信仰,一个承诺。教师有教师职业道德,学生有学生行为道德规范,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人都要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是忠于正道的一种表现吧。
TOP
53#

忠君,忠民,忠国家。一切以忠于正道为瞻。“正”即非邪,非斜,非亵也。“正道”尤主流之脉,支流必终会于此。它是通向光明浩瀚之所的唯一途径。有了忠正道之举,其他衷心之举就是水到渠成之势了。
TOP
54#

[原创]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中国孩子,自小便被灌输“听老师的话”的思想。老师的话,便是圣旨,长久以往,老师在学术上取得了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也失去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老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于是教育便变成了填鸭式,学生和老师都觉得枯燥无比。人人都可以从学生边位老师,只要见解独到便可成为“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应勤于思考,敢于反驳。最可贵的不是你得到了一个知识的结论,而是一个自我思辨的过程,这是最最珍贵的学习过程!

TOP
55#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夜与光明这对永恒的矛盾,却呈现了“邪不压正”的大维度。伟大的孔圣人也在高调地强调着“忠恕”之道。忠于正道,不仅是天良所需,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历代哲人对正道的呼唤;“窦娥冤”的历经不衰,这是古往今来人人对正道的宣扬;《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屹立不倒,更是人们对维护正道的呐喊······忠于正道,这是一种智慧,一种通透人生的大智慧。在这个缤纷的尘世中,注定会有着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思想。有人可能为了一己私欲背叛于正道,但随着历史淘沙的检验,这些邪魔歪道也必定成为历史的笑料。

忠于正道,用一颗忠诚的心呼唤正道;忠于正道,用一个坚毅的心维护正道;忠于正道,用一个圆融的心领悟正道。驻步凝思,用忠于正道的大智慧,拥有一个完美无悔的人生!

TOP
56#

忠诚,是人的宝贵品格,是无价之宝。一个人是不能够独自生存于这个世界上的,读书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里,工作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企业或机关中,我们会和行行色色的人交往,包括同学、同事、社会公众等等。忠诚建立信任,忠诚建立亲密。只有忠诚,周围的人才会接近你。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绝不会用一个不忠诚的人;客户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时候,绝不会把钱交给一个不忠诚的人;与人共事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跟一个不忠诚的人合作,一句话,人活着不能没有忠诚。
TOP
57#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章)

[译文]上等人闻知大道,努力去实行;中等人闻知大道,半信半疑;下等人闻知大道,哈哈大笑。不被下等人嘲笑,那就不是大道了。(谋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业无需忧谗畏讥。没被世人肯定不等于我们做人失败,做事偏频。只要忠于正道大道,也就是认定了的方向目标,就不必受外界干扰,要一往无前。)

TOP
58#

[转帖]

韩非子:为人臣不忠,当死

TOP
59#

君与臣、上级与下级、官与民,都应履行自己的职责。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译文]鲁定公问道:“君主差使臣子,臣子为君主做事,该怎么样呢?”孔子说:“君主要按一定的礼义来差使臣子,臣子要按忠诚的原则来为君主做事。”

TOP
60#

忠邪不可以并立,善恶不可以同道,在古代汉语课上,孟子对于“忠”的解释是,“教人以善为之忠”,我同意这种观点,很多时候,“忠”的标准被人为地扩大化,而它作为道德的一个分支,作为行动准则的功能却被弱化了,甚至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我认为不仅是在危难关头,哪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勇气惩恶扬善,哪怕是对不义行为说不,就是一种忠的表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