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31#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TOP
32#

诚信是相互的 如果只有一方做到诚信 另外一方没有做到 就很不公平 也就是假仁假义 要很好的做到诚信 需要双方的付出

[em05]
TOP
33#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被全人类所认同和赞赏的道德规范。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同时也能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真正做一个真诚、真实、诚信的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

TOP
34#

,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样一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关于,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它,并且积极地加以提倡。

历代贤人圣哲关于“信”的强调不绝于书,甚至包括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里面,也都强调“信”的道德理念,都有关于“信”的人性诠释和故事描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说统治者有“信”,是立国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贞观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把“信”作为治国之大纲来加以强调。《旧唐书》里说“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诗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
TOP
35#

信是什么?它是我国文化的一种沉淀,它来自于历史的足迹,启示着未来。当今中国,各种文化交融,各展风采。信往往不能独语自己,它穿梭于道德与人性中。信,你到怎样呢?也许你不仅仅是各种说辞,种种正义的化身,还是智慧的积淀,更是一种文化。

TOP
36#

“信”既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不信”,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信”就很重视。现在社会也是如此,想在我能呼吁诚信的广告,就是因为一些人为了一小点的利益,放弃了诚信,所以社会开始呼吁、寻找我们丢失的诚信,诚信是一种美德,这个世界怎能没有诚信,有了诚信,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和美好,诚信乃构建和谐社会的关所在。
TOP
37#

信,有诚信,在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就有诚信档案,你在考试过程中你是否诚信,如果你有作弊现象,你的档案就会被记上一笔,就如同你生活中的信用卡一样,如果你没有还你的那个账单你在其它银行也就没没有这一个信用的东西,就像你去贷款也同样要一个抵押一样!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你与外国人打交道,你没有信用他就不会再和你打交道,即使你已经改变了!
TOP
38#

信不是你自己可以评价的,,他是有你自己在生活中的一切给你周围的人的一种感觉,如果你经常放别人鸽子,那当别人提及你的时候,肯定是给你泄气,说你怎么怎么,然后还会中伤你,给你带来损失,就像有人给你合作但是经过你周围的人,你很有可能就这样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信就是如此之重要!其实信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同时也会使你失去很多!
TOP
39#

信一直是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无信则不能立,所以信用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如果用什么来证明信用的重要的话,信用卡就是很好的证明。嘿嘿,对吧????
TOP
40#

信就是一种真诚信用。它是一种实在的东西。它贯穿于事物的始终。离开了真实,天地万物皆不存在。只有讲信用才能以真实的一面去体现“仁,义,礼智”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信任你。也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自己的价值也才能体现出来。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要倡导诚信的精神,这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自己也才能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有立身这本。“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要求,也是体现自己人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石。让我们坚信信的价值与分量。以信束己,以信待人。

TOP
41#

题解:“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TOP
42#

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它以各种形式,历史性的出现的各民族的道德箴言中,出现在各民族的文化的道德要求中,诚实守信是初始性的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的道德规范都是在这个基础是建立的,更高的道德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的。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主张与人交往,言而有信。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为信”(《孟子.尽天下》),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立。“信”也就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TOP
43#

是一个国家原则的体现,是一个人做人的道德规范。 一个国家有了,才会得到别国的信任。有了信任,国与国之间才会出现和睦相处。一个民族有了,各部落之间才会安宁度过。一个人有了,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帮助。所以,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失信。

TOP
44#

既是儒家实现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TOP
45#

     “信”即真诚、诚信。信用是当代社会交往活动正常运行和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诚信不但是一种互动过程,它也是一种相互需求。讲诚信意味着我们对别人负责。这种责任是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正如我们说的“以仁立诚,以义立信”诚信的价值何其大我们已经不许多加说明。诚信不但是个人需求而且是社会必须。孔子讲“民无信不立”。也正是如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