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诚信,实质上是履行实现一种无形而又有形的承诺、一种约定、一种契约、一纸协议。有时是单边的,有时是双边甚至是多边的。诚信是一种有强烈质感的责任,是黄金般沉重而珍贵的信赖。真正做到诚信,有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做出极大的付出,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与牺牲;一日做到诚信容易,一辈子始终诚信如一,却很难。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情,都离不开诚信。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人们价值观的普遍改变,使得一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放弃了宝贵的个人诚信。在利益面前,有人选择了占有;在责任面前,有人选择了逃避。学术造假,产品造假,身份造假,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如今,诚信问题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需要及时解决。除了在制度上严惩不诚信的行为外,更需要加强个人诚信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