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211#

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TOP
212#

        何为信?陆九渊《象先生全集》中是这样说的“信者,诚信”,即信就是诚信。“信”作为五常之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准则。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不能爽约,诚心诚意的与别人相处,不欺诈利用他人,这就是信。
      生活中,处处都讲究信,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诚信,守信用。自己说过的话要记得,并且还要做到,该做的事要做好,不能言而无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说到诚信,有一件事想起来还真的让我感到羞愧。在我中学时候,由于那时候是住校,作业又多,我们娱乐的时间很少,而那时候又很贪玩,所以总想着跑出去“外面的世界”大玩一番。于是我和同桌两个人有时会趁晚自习轮流装病去向老师请假说要去看病,实际上拿了假条的我们走在街上吃吃喝喝、东逛西逛,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跑去药店买两盒药回学校……唉,现在想起来其实老师都知道吧,真的挺尴尬呀。那时候的我们无异于失去了诚信,失信于老师,失信于自己。在本该努力学习的年华里,用诚信做牺牲品去享受“我以为”的人生,这是莫大的损失啊。
TOP
213#

诚信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可以说是个带根本性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就说明了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地位。这里的信的意思就是诚信、信用。用通常的话说就是说话算数,办事可靠,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信是以诚做前提,做基础的。诚就是真诚,真心实意。要建立信用,一定要先真诚,真诚的人,守信才不会勉强,人们把诚和信两个字连在一起来规范社会行为,是非常恰当的。
TOP
214#

孔子虽然主张义重于利,但对经济利益并非绝对地排斥。他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对于正当、合理的利益追求予以充分的肯定。但于此同时,孔子更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为谋取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由此可见,孔子倡导的是以合乎道义的方式去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合乎道义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诚实守信。《孔子家语.鲁相》载有“贾羊豚者不加饰”的话,说的就是贩卖猪羊的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中不能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而应遵从诚实无欺、公平买卖的行为规范。
TOP
215#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以仁立诚,以义立信。
儒家的“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TOP
216#

题解:“信”即真实、真诚、诚信。我们要做到信,就要真实、真诚、诚信。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信和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讲信的时候,一定要真,真的言行可以让我们无疑虑的信。正如孔子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孟子所讲的“朋友有信”,《中庸》所言说的“唯天下至诚为能化”。除此之外,信也讲仁义,信是以仁义为根基的,正如《中庸》所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义立诚。因此,我们要做到“信”的精神,这样可以养成待人真诚、做事认真的好的品行。
TOP
217#

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像“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与诚信相关的语句,我们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谁?
TOP
218#

只有讲诚信,呼吁诚信,我们的个人才会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更加有希望。但我们讲诚信又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头禅,而要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首先是要对自己讲诚信,因为一个对自己都不讲诚信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情讲诚信;其次,就是要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讲诚信;然后,就是要对他人、对社会讲诚信。
TOP
219#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没有信誉,就是那过街老鼠,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一个国家没有信誉,其发展将会极其艰难,寸步难行。
TOP
220#

诚信,是儒家所推崇的处世原则。《礼记•乐记》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TOP
221#

信,真诚,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重要的品格,无信不立。诚信待人,与朋友交往坦诚相待,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说信言,不要轻易许诺,满口谎言会让人觉得不可靠,说了必须要做到。做到信要慎独自律,因为诚于中形于外。守信是立世之本,能够打动别人,成己成人,树立威信。
TOP
222#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确,诚信不仅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而且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卖豆浆从不自己收钱,总是让顾客自己丢进筐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重庆市“80后”“豆浆哥”巫大永,谱写的就是这么一曲人与人之间应该拥有的诚信的赞歌!
TOP
223#

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求诚信、说话算数。人生在世如果有所坚持,久而久之即形成个人的操守。追溯根本则需讲求诚信,亦即言行合一、内外一致。说话算话、不找任何借口,就叫做诚信。遇到和个人利益有冲突的情况时,还能言而有信,甚至为此付出代价,那才是人生的真正考验。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或因贪图某种利益,而放弃了诚信,后果就会不堪设想。不过,我们也须记住孟子说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TOP
224#

“仁”是其核心思想,“信”则是其重要内容。他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坚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对待自己的承诺时,孔子坚持“言必信,行必果”.他还以这种思想劝诫当时的统治者他强调“民无信不立”即他提出“兵”、“食”可去而“民无信不立”的政治治理主张。如南唐谭峭所言:“信者,成万物之道也”。  诚信是成事的关键,是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
忠: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它吸收了之前"忠"的思想,是孔子"仁"学思想在伦理道德规范中的体现之一;含有对自己、对别人、对国君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但其本质是相通的,都是要"尽己"。忠是孝的延伸。在家为孝入仕则忠。忠恕所讲就是尽己之心,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225#

古语有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金口玉言”,这说的就是信,要言出必行,食言即是失信,晏子也曾有言:“言不信者,行不果”。真诚、诚信,是古往今来人们正常交往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诚信是立身之本:真诚是一种人性本质的表现,你的真诚会告诉人们你真实的为人处世方式。拉罗什富科说过:“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左拉也曾说过:“没有诚信哪来尊严,失信就是失败”。所以,要诚信的生活着,不自欺,不欺人,以自己的本貌示人。
诚信是交流合作的桥梁:从古至今,只有有了诚信,人们的各种交往、贸易才能顺利进行,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有了依托,这样才有了社会的和谐......诚信,与人于国都是不可或缺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