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51#

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TOP
152#

信是什么?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诚信在我们今天,究竟又是什么?当三聚氰胺出现在牛奶中,当猪肉遇上了瘦肉精,当地沟油在我们的餐桌上“肆虐”,我们的社会,诚信少得如此可怜……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或许,一百年前曾国藩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答案:

“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

TOP
153#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人有信而立于世。现在市场上多少人昧着良心做着违法乱纪的事。注水肉、激素鸡......当今社会诚信丧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呼吁诚信,应是当务之急!
TOP
154#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反观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就是信,消费者与厂商,政府与民众,就连人与人间也充满了猜疑,当我们在嘲讽这一冷漠时,往往忽略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在遵守自己的信,只是自食恶果。唯有人人都有信,方可改善,但何其难。
TOP
155#

[原创]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讲诚信的人,在无形中就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别人愿意跟你交往。中华民族一直推崇诚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明显的失衡,所以现在我们缺失了诚信的发展。搞虚假、投机倒把、什么的社会上一堆堆,甚至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有诚信,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一个企业讲诚信,这个企业将可以发展的很好,一个人如果讲诚信,则如有神助,无论干什么,都可以成功。我们需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

TOP
156#

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
TOP
157#

人无信不立。 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那些做到做到,永不食言的人身边总是围绕着朋友,因为大家认为他是个值得信任的人,喜欢和他分享自己的秘密,无论是快乐或是忧伤。而这个人也不要觉得苦恼和有负担,你接受的信息越多,表明你的人格品质出众,人缘越好。你可以身无分文,可以毫无社会地位,但有时,一个信字,可以为你赢的这些必要的身外之物。但信 ,关键是一种人格气质的培养。人之道德,信乃首位。
TOP
15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忠和信在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被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我认为当今所谓的忠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灵台无逃,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爱中国。信就是守信用讲信誉,信是我们为人所接受认可的基石,只有做到忠和信,我们才有了根,有了归属。

TOP
159#

      诚信,即“诚实、守信”之意。诚实就是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对自己为善去恶,光明磊落。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与信是辩证统一的,诚信的基础是诚,如果人人都诚实,那就必定是一个可信任的社会。诚信是维系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体;诚信是人类的美德,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之一,不仅是公民待人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而且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个人、单位乃至国家、民族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而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一点是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宽容,这种信任和宽容,主要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诚实信用之态度,与人为善之情感,也就是诚信美德。
TOP
160#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那么在社会中将无立身之地;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一个企业失去了诚信那么它很难在竞争中获胜;诚信是城市的
立市之本,一个城市失去了诚信那他很难与其他城市合作交往,自身也很难发展;诚信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了诚信那他将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国家
和民族,很难在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TOP
161#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TOP
16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诚信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文明,它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有甚者,唐代著名大臣曾说过: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家人之间需以诚信为之基础,互相信任,正如有句话诚信是齐家之道。亦如诚信是交友之基, 在为人处世之中,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当我们做出承诺,就应该为之而努力的达到,这样才会拥有永久的信任,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的。信在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信更是中华名族 的传统美德。

TOP
163#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现在,“诚信”已经岌岌可危了,当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诚信危机的时候我们还能相信谁,或许连自己都不能相信了。
TOP
164#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孔子的“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

TOP
165#

“言无所益,众亦未信,只是招谤忤物,于道无明,故不言也。”这就是叫我们要谨严慎道。做人必当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空话连篇,虚语沸沸不仅有损德行的修养也会失信于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