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36#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一,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

第二,诚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为了发展就不能不讲求诚信。因为发展既蕴涵着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又蕴涵着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外部以及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无论是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还是组织内外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本质上都需要诚信并且离不开诚信。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顾客就是上帝”,市场是铁面无私的审判官。企业如果背叛上帝,不诚实经营,一味走歪门斜道,其结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
  第三,诚信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属于人民。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和方法去取信于民,进而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太平清明。唐代魏征在给太宗皇帝的上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治国之道,在于贵德崇义,而德义的主要内容则是诚信。柳宗元说:“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以上言论说明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更要求把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权力的历史形态是私权或集权,而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是公权。公权意味着权力归人民所有,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权力合法性的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TOP
137#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由此可见“信”的重要性。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诚信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品德,如果失去诚信没有人会信任你,也没有人会愿意和你合作,这样在任何一个地方就会很难立足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诚信的民族。


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这里体现的就是“信”的作用,它可以对一个民族产生积极的影响,这都是在教导我们要修养自身以成就跟好的人生。


现今社会,做事都需要本着一颗诚信的心,待人真诚,踏踏实实,这样才会在这个社会立足,获得他人的称赞。

TOP
138#

信即是真诚、诚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当今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也是人生成功道路上的基石。要做到信就要从小事做起,守时、重诺、言出必行、无欺诈之心,做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能做到这些,那么“信”就可以说真正的践行到自身行动中了。

TOP
139#

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要求,做人要讲诚信,从政、经商更要讲诚信。莎士比 亚曾经说过“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例如今天的新闻:温州林家父子欠18元还3万元。当时林国梭家里真的是穷,没有办法了,孩子跟他母亲住在医院,他回家找亲戚借钱,借不到钱,只有凑到15块钱,拿到了平阳,欠了十八块钱,就没有办法。剩下的18块钱交不上该怎么办?林国梭十分为难,经过几天思想斗争,他决定先偷偷地回家,等以后有钱了再回来还上。儿子林继排一天天健康成长,林国梭很欣慰,而欠在医院的18块钱却一直都是他的心病。但是林家有4个孩子和几位老人要养,生活一直紧紧巴巴,林国梭始终没能凑出这18块钱来。心里不好过,每天想,年年想,月月想,每一个时间想,五十年了,平阳这个债还没还,他一辈子记在心头。

5年前,儿子林继排知道了这件事情,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也为了报答医院的救命之恩,他告诉父亲这笔债由他来还,他决定还3万块钱。

这笔钱里,饱含了他们的诚信之意与感恩之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这对父子质朴的做人信念。他们的行为使自己安心,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接到父子俩的还款之后,医院十分感动,曾经对逃费欠费的病人心有不满的医生们更是从中体会到了自己职业的价值;同样可贵的是,在收到这样一笔含义深重的欠款之后,医院又把钱转赠给当地慈善总会,作为项目资金,帮助身患尿毒症的病人。看得出来,“欠18元还3万元”的故事传递出了强大的正能量,温暖了整个社会。

TOP
140#


“信”可以理解为真实、真诚、诚信。在儒家思想中,要求人们要按照“信”的观念去生活——一个人对待自己要真实,要回归真我,要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原来的样子;一个人对待亲人朋友需要真诚和信任,实实在在;一个人在社会中,要诚信可靠,这样他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社会需要诚信,这样才能和谐、才能有利于人民团结。

同时,“信”还可以理解为信仰、信念。由于人们重利的倾向,这是时代的太多人信仰都逐渐缺失,所以坚定积极的信仰和高尚的信念于当下的时期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我的精神寄托,同时也可以给人们一种正确的奋斗精神方向。

TOP
141#

   “信”即真实、诚实、诚信。诚信是儒家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对信的主题,我们可以从儒家经典著作中来理解。子路问孔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里的“信”是让朋友相信、信任。同时,信与礼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忠信之人,可以学礼。”孔子把信认为是成就一切事业必备的神圣条件。“信以成之,君子哉!”“民无信不立”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信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条件,我们要“敬世而信”、“谨而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一生笃行“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强调信是结交朋友和人际交往必须坚持的原则。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坚持诚信原则,善待他人,同时也善待自己。[em07][em07]
TOP
142#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在当今社会信的含义很广泛,有诚信、信用、信誉、信任等等,这些“信”也尤为重要,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国家无信不强。
TOP
143#

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戴圣编《礼记·儒行》) 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诚信之于人之道德,同于心之于人之生命。当今人们冷漠,不是因为我们喜欢冷漠,喜欢独自相处,而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一种名为信的东西,两个人交谈,你不信任我,我亦不信任你,久而久之,我们仅存的那一点点热情,那一点点信任也不复存在,很多人觉得朋友不可信,家人不可信,唯一可信的是不变的利益,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去相信别人的能力,其实一切都是起源于人对物质利益的过于执着。我一直以为人情才是最可信的东西,它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我们不能让物质利欲剥夺了我们应当具有的品格,不能让利益剥夺了我们享受信任的权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温暖的世界,一个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家园,每个人都是温暖热情的,我们互相说着笑着,人情不冷漠,这样的诚信世界应当才是我们追求着的桃花源。

TOP
144#

说到信,让我想起了一个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不起眼但却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作弊。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作弊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可是这体现的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是否守信的最基本的判断依据,若是中国的学生能拒绝作弊,而是靠自己把知识弄透,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学术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TOP
145#

“信”也为诚信,即言无反复、诚实不欺。拆开来看,“信”者,人言也。“信”实际上也就是人之言,在远古时候没有纸,经验全靠言传身教,古代的人淳朴,所以真实可靠。因此“信”代表的是诚实、诚信。“信”也属于儒家五常之一,在五常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如果只讲仁、义、礼、智,而不讲信,缺乏信,那么,仁义礼智就会变成虚伪的东西。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既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同时“信”又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又要按照“礼”的规定。在日常生活中,“信”的地位举足轻重。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立身之本,倡导“信”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TOP
14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文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讲诚信、以诚待人。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说明了诚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礼记·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切不可自食其言,朱熹也认为“信是言行相顾之谓”,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TOP
147#

      “信”是中国儒家的五常之一,中国古人很重视诚信的修养,凡是讲求诚信的人,就会被评价为品行高尚的人,而一旦诚信丧失,则会遭受世人的唾骂。“信”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孔夫子就说:“人无信不立。”在孔夫子看来,一个人若想在世上独立的行事和生活,就必须要讲求诚信。荀子更是将“信”推到了五常的首要位置,可见,在荀子看来,“信”的作用和影响是无比巨大的。荀子说:“诚信乃五常之本,人无信而不立。”在荀子看来,只有我们真正能够做到“信”之后,那么我们所谓的仁义礼智才是可能的和有意义的,不然的话,我们所讲的仁义礼智都是虚假的和毫无益处的。中国自古就有一些关于诚信的教育,最典型的就是“曾子杀猪”的故事,他为了不失信于人,竟将对小孩子的哄话当作了诺言一般的东西来加以践行。诚信对于我们为人处世是极其重要的,荀子甚至将“信”视为“百行之源”,也就是说,只有我们能够做到诚信的时候,我们才能将自身处理事情的能力发挥出来,不然的话,我们只会在旁人的质疑声中一事无成。“信”的修养是神圣的,同时也是具体的,它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琐事之中,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信守诚信之道,那么,我们更不可能将诚信带入大雅之堂。这就自然明了了,诚信的修为不仅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治国天下平的题中应有之意。
TOP
148#

         信者幸也。信乃做人之本,事业之基,有信即可做人,会做人,能做事,会做事,而且能成事,所以说信者幸也,就是说有信的人自然有幸福。人无信则不立,无信之人父母毁之,朋友弃之,兄弟怒之,事业败之,而有信之人父母誉之,朋友来之,兄弟喜之,事业成之,由此观之,则可明矣。当今之道,坑蒙拐骗,撒谎成风,有人无信,但不可学之,人间自有公道在,诚信乃立人之本,吾常学之,故应践行。大家都知道,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以诚信立之,只有讲诚信,守信用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你将会有意外的收获,人生会因此而更精彩!
TOP
149#

诚信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部落都是相当重要的,它是人和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前提,是维持人们继续前进的指示灯。特别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的开放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诚信是决定事业成败的重要条件,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信义、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诚信,不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工作休息中,都应该“言必行、行必果”,做一个讲信用、讲诚信的公民,积极地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它。在每一个亲朋好友中践行诚信,把诚信当成是一个人最值得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永不退缩色的“金文凭”。

TOP
150#

“信”一直是全人类从古到今的关键词。从《论语》中的“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任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到今天的信用体系建立,讲求诚信做人。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信是一种身心修养,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良心发展,更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