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在各种辞典工具书中总是解释为诚信、诚实、真实、实在、确实等。其基本意义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事必须讲诚信。诚信是既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又属于制度法规范畴的一个概念,是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常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的佳话来表达诚信的极为重要。诚信又是现代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有“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
诚信是做人之本。中国素有以诚待人、以诚为本的优良传统。先圣孔子就把言而有信看作人们立身行世的基点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说人无信用,不知该怎样立足于社会。他还说“信则人任焉。”意思是说诚实守信者,才能使人对其所作所为有信心,而敢于对其委以重任。当今时代,诚信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现代人际交往的所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都要以诚实守信的精神素养为基础和前提。
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吕氏春秋·贵信》篇中说:“君臣不信,则百姓毁谤。社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缺少了“信”则人人自危,使社会陷入无序的状态。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以在人群中普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敬业乐业的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惟其如此,社会生活才可能健康有序,道德社会才能真正建立,人类文明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逐利”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在许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唯有“诚信”这端高高翘起。诚信,变轻了!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风谲云诡;且不必说市场内小贩们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也不必说黑心米贩污油兑陈米,自来水掺甲醇;就是某一天天气晴好,你也心情愉快,一不小心在马路边发现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你敢捡吗?且住!要是事情发生在50年前,你会乐呵呵地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赢得人们称赞,可是在今天,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只要你手触到那包,麻烦就上身了。
诚信是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一个失去诚信的国家,将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信誉缺失的民族,将很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诚信可贵、欺诈可耻的正确观念,对周围一些耳闻目睹的事要进行正确评判,懂得什么是诚信,什么是虚伪。要旗帜鲜明地表扬诚信,批评欺诈虚伪。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讲信用,守承诺;公平竞争,不说谎,不虚伪,不食言。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公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13 20:16:4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