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061626364656667»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946#

诚信是一个偏正词组,“信”是中心词,“诚”是修饰和限制“信”的。所以,诚信的核心是信。“诚者,天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盂子语)。”诚,含有真实之意,孟子把诚看作是自然规律,人们偏好诚也是合乎人性的。而信与诚的含义却有所不同,“信者,道之魂也”,人性中离开了信,也就离开了人生之道,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中国儒家文化是非常重视诚信的。孔子所言“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宇,可以说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这五个字中信是仁、义、礼、智的基础,是做人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不讲信用的人,孔子曾迷惑不解,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他得出“民无信不立”的结论,告诫人们,富与贵乃“人之所欲也”,然“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古人把诚信看成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是非常符合人性和自然规律的。诚信不仅是交易的纽带,也是谋取利益的源泉。中国人在古代就意识到,诚信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这比英国亚当·斯密提出有自利行为的经济人假设要早2000多年。墨子说:“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另一句古语“欲将取之,必先与之”。这些古语隐含着人们进行交易时的因果关系。意思是说,你与别人谋事,有好处应让别人先得;你与别人合作举事,应先助别人成功。只要你的行为对别人有利,你自己从中也会得到利益。不难看出,古代交易,对利也是取之有道的,能正确处理“利人者”与“人亦从而利之”的辩证关系。
TOP
947#

  信,即诚实,是人的第一品德,大公无私,正大光明等都少不了忠诚。忠诚,不是懦弱,是自信的表现,人说“马骟有人骑,人善有人欺,”其实善者凛然,恶者自毙,善者内功,恶者虚弱,忠诚是力量的标志,意志的基石。一切成功和正确的谋略的根基仍然是建立在忠诚的基础上。诚实,就是老老实实的面对,认认真真的思考,扎扎实实的做事,实实在在的做人。信义,“信”的基础还是“忠诚”,人“无信不立。”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遵守信用,不能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孔子将“信用”看得很重要,孔子说这话是有感而发的,想必是看到许多言而无信的人最终无法立足于社会,才从反面教材中总结出了这句训言,以警醒大家。但不守信用的人实在是太普遍了,即使是孔子的弟子中也有这样的人。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能够听懂鸟语。一天,一只鹞鹰落在他窗口呜叫,他听懂了鹞鹰在说:冶长冶长,南边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跟着鹞鹰去,果然发现了獐,但他却独吞了獐。过几天,鹞鹰又来告诉公冶长死獐的消息,公冶长拔腿就出了门,不久就看见前面一堆人,中间隐隐约约躺着什么。公冶长唯恐被人抢去死獐,急呼:诸公休得动手!那是我打死的!众人立即闪开。这下公冶长傻眼了:地上躺着的,是一个死人。公治长急忙申辩,但无济于事,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扭送到了公堂。 同样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留给人们的是诚实守信,妇孺无欺的美名,而公冶长呢,言而无信,不仅遭受鹞鹰的捉弄,还引来了官司。这么一比较,明明是守信用的人得到了好处。但现在很多人,都被背信弃义所带来的那一点蝇头小利蒙昏了头,好像“不骗白不骗”似的。殊不知,信誉是无价之宝。
  信,它的基础来自于忠,他的前提是 “义”, 它是属于 “德”的范畴,不偏不倚又平常“中庸之为德也。” 就是说不要过分也不要不足“过犹不及。” 所以,称为正义,为人讲信用同时坚持正义,不是邪性的信用。“信则人任焉”“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力量也攻不破的。”忠诚于人民的事业,有笃厚正义的行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品德,就是习主席所教导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TOP
948#

这个标题其实很令人迷惑,信其实是一个价值词汇,一般就是指对人诚信、待人真诚。可是诚信是不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
一个人诚信不是因为诚信能给其带来什么价值,而是诚信是必须的,不容置疑的。当然这是对一个具有崇高价值追求的人而言,对于教育大多数的人我们还是要向其陈述诚信的价值作用。但是这不代表着我们是为了这些价值追求诚信,这一点我认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追求的人都需如此。
首先不能没有诚信,否则人与人就是相互欺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零和博弈。
其次人要有诚信。人无信不立,一个总是说谎者在社会上根本无法立足。狼来了就是最好的反例。所以诚信是一个人必须要做到的,他可以说假话,但不可以永远说假话。诚信可以带来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希望能够得到被人的信任,当人与人是信任的状态时,这个社会是和谐的。诚信是一种契约精神。人与人之间这种契约不是很明显,但是上升到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诚信的价值就愈发重要,它不仅能让彼此之间得到长期的合作还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
TOP
949#

孔子十分重视诚信的作用。在《论语》中他还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就是说人若没有诚信,不知还能够做什么。正如大车没有輗这种连接部件,小车没有軏这种连接部件,其如何行进?”。“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人们交往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做到“言而有信”,而将这种思想推而广之,扩大到国家层面,诚信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是国与国之间交往所应遵守的道义标准,如果国家不遵守诚信,则天下必将大乱。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辛显俊 最后编辑于 2021-01-16 21:56:11
TOP
950#

历代中国人一直把诚实守信看作是做人的根本,将诚信称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古人说“不诚无物”,认为不讲诚信,什么事都做不成。由此可见,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自我诠释。诚信是人对自己的道德人格的确证,是对自己做人的社会责任的担当。这就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守“信。”
TOP
951#

诚信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形成了诚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铸就了诚信的心理趋向和道德传统。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早在先秦时期,诚信的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充分讨论。据《逸周书》记载:“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此处“信诚”,意同“诚信”。邻里乡党之间的交往,需要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真诚相待,讲求信用。《周易》也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君子的修身之道,也离不开“诚信”二字。诚于中,信于外。在传统的哲学思辨中,诚与信既是相关的范畴,又有不同的内涵。简单来说,诚,关注内在自觉,是内圣之道;信,注重外在实践,是外王之道。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实则合乎内圣外王的哲学理路。
TOP
952#

信的价值有很多,比如“不诚无物”、“诚则动人”、“成己成物”、“立身之本”、“取信于人”、“治国之道”等等。我认为诚信对于个人来说,首先就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他是很难在社会立身的。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品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诚信。
TOP
953#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那么就没有人会相信他说的话,在群体社会中无法与别人建立牢固的关系网。同样,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机关没有诚信,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也就无法相信这个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的政府又如何维护好一个国家的基本安全?
TOP
954#

关于信,也就是诚信。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诚信的要求是很高的。诚信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准则,诚信作为一种品质会在个人行为中映射出来。荀子曾说“言无常信,行无常真,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我们都知道一诺千金的故事“得黄金百斤,不如的季布一诺。”相反,说话不讲信用,行为不讲原则,只要利益在哪里,他就往哪里靠,像这样的人,就可以说得上是小人了。孔子云:“言必诚信,行必忠正”,意思是讲话一定诚信的人,行为必定中正。《论语·为政》中提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是立身之本,是行动的准则,人没有诚信就会不知所措。在他人的印象评分标准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立身于事,要把诚信作为标尺,并且还要向外扩展,成己成物“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TOP
955#

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今天物欲横流,金钱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诚信即使一直被强调,依然在人们心中被不断淡化,商业诈骗,人与人之间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层出不穷,国外的华人不诚信的新闻多次出现,没有诚信作为道德基石,社会风气会逐渐恶化,所以我国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应该自觉并且主动地遵循并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意识并为之行动,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社会文明才能进步。
TOP
956#

诚信是做人之本,如果不讲究信,那么仁义礼智都会变成虚伪的东西。离开诚信,那么社会上的基本原则都会不存在,所以人必须要有诚信的精神,诚信是人一生最大的精神财富,他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诚信是金,只有诚信,社会才会有良好的秩序,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精神
TOP
957#

中国传统道德对人的一言一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人无信而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都是对人的言语进行严格的信用规范。今天,作为维系社会公序良俗的核心价值导向,诚信既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性道德基础,又是人类实践行为的基本价值准则。是夯实民族精神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点。
TOP
95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根本、最耀眼的伦理范畴和取向,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诚信思想贯通古今,对人格塑造、品德的培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孔子的整个道德体系中,“仁”是其核心思想,“信”是重要内容,也是孔子一生中用以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信”是“仁”的必然要求。孔子提出做人要“主忠信”,即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孔子思想中的诚信主要是指做人应该从自身出发,追求真正的人格的实现。“信”就是不失言于人 ,不欺人、守诚信,是全心全意履行和实践一个人的诺言。孔子对于诚信的要求是很高的,“信”对于个人虽然不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但它在人的言语中和行为中同样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言语是否符合实际,行为是否符合言语,这都要看“信”在二者中的角色和地位。诚信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诚实守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要求,孔子向来追求人格的完美,而这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要素,诚实守信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在儒家伦理思想中,诚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TOP
959#

老子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能在社会立足,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无法诚信就不会兴盛,国家如果不讲诚信就会衰败。“信”可以的解释不只有一种,在这里将“信”与我们耳熟能详的“诚信”联系起来理解。
诚信简单讲就是说话算话,不欺诈、不违约;复杂一点就是司马光所讲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一个人、国家、团体的品德。诚信不仅仅是做人之本,让我们终身受益;诚信是立业之基,让我们事业宏图;诚信之治邦之道,实现长治久安。不讲诚信则祸国殃民,如“烽火戏诸侯”中的周幽王,为搏美人一笑。失信诸侯,最终导致自己的死亡和王朝的灭亡。
TOP
96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对个人而言,诚信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对集体而言,诚信是声誉,是财富,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维系和谐的纽带,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人与人之间只有坦诚互信,才能互助、团结、进步。信任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赖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凝聚成更为强大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诚实守信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与维护。相传,古时候一位穷苦百姓曾向善人李士谦借钱,可是因为连遭劫难而无法还上欠款。李士谦为了减轻借债人的负担,当众销毁了借据。而这位借债人也没有辜负李士谦的信任与善良,在生活状况好转之后,他依照自己心中的借据偿还了欠款,堪称诚信的典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