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与“幽暗意识”
台湾的思想是学者张灏先生,曾将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在人性的不同立场做过深入研究,他提出了“幽暗意识”这个重要概念。他发现基督教文化是以人性的沉沦为出发点,因而着眼于生命的救赎;而儒家则是以“成德”的需要为基点,导致人性作正面的肯定。在解释“忧患意识”与“幽暗意识”的区别时,他说:
“忧患意识”是感觉到周围世界出了严重问题,危机四伏,从而产生一种忧惧与警觉感。因此,“忧患意识”认为人的忧患、人世的阴暗主要来自外界,而人的内心却是我们得救的资源。发挥人的内在的“心力”,可以克服外在的困难,消弭忧患。“幽暗意识”不一样,他提醒我们要结合人性、人心内部的缺陷来看待世界外部的问题,就这人性做一个彻底的反思。很多看起来是外部的灾难,正是有人本身、人性中的缺陷、堕落所造成,人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格,但归根结底,那是有限的,与之相反,人的堕落却可以是无限的。对于人性中幽暗的这一面,必须要有十分的警觉。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第六章) “慎独”这一命题,强调人在独处时要谨慎。儒家是从要坦诚面对自己这个角度来要求的,因为儒家是以“成德”的需要为基点,导致人性做正面的肯定,因而也必须从这个角度考虑。但事实上,人之所以要慎独,在于人性中存在幽暗的一面,他随时有可能跑出来,侵蚀我们的理性,让我么作出错误的行为。因此,“慎独”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幽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