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实践精神 [复制链接]

91#

回复:(陈杰思)[经典学习]二、实践精神

知识的最宝贵之处是可以用。智就是要求我们学会运用知识,就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这是可以从孔子的主张和行为中可以看出来的,孔子注重实践,善于实践,学以致用。孔子曾周游列国十三载,可谓历尽坎坷,遍尝艰辛。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一个能够以他的学说治理的国家,他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实践得过程。


  孔子的实践活动对他后来的著述有很大影响,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得以使他的思想广泛传播。


古今多少理论都是经过广泛的实践活动才得以证明其真伪的,通过实践也能发现真理,今天我们也要注重实践。我们广大的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总结,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我们知道,实践出真知,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TOP
92#

实践的作用就在于:一切真理都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指导实践,实践反应真理。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有时为了证明自己而夸夸其谈,说得很容易,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人。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无论对待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带着实践的态度去做,这样不仅能够体验实践的过程,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踏着实践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真理。

TOP
93#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三个代表讲话都强调了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国家而言,走自己的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道路。对个人而言,行而后知有道。有些事如不亲身体验,其中的一些奥妙是不能参透的。有些道理只有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才能清楚。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此,理论无法表达的东西,经历过了也许就理解的很透彻。因此,我们要培养实践精神。
TOP
94#

正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就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空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去实践验证的知识,永远都是死的,没有用。只用通过实践得到的只是和认知才是自己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人们也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对自己有更加充分的认知,才能将自身错误缺点暴露出来并改正。

实践也可以历练一个人的心境,让一个人真正的得到成长。

TOP
95#

“知行合一”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这个道理两千年来中国文人一直在强调,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强调诗歌创作来源现实,这个道理直到近代才被孙中山先生明确地提出来。实践会是一道坎,它阻断了许多探索者的脚步,同时也让许多伟人的脚印永远的留在了追求真善的道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更没有高于现实的理论,想法终归是想法,只有实践才能把想变为可能。谁都会想,可是改变世界的终究是那些默默做事的人,那你会怎么做?只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还是会尝试做些改变。
TOP
96#

说得再好,终究只是一纸空话,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到实处。说而不做等于白说,正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学不是为了能够夸夸其谈,炫耀自己有多么的博识,而是将知识或理论运用于生活之中,真真正正的去做,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一直都提醒自己,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尽量的去做,而不是说。可有些时候也常发现事不会尽如人意,而且还与想象中相差甚远,也会因为一些现实存在的客观障碍,而把做这一过程又不了了之。回头想想,太多时候其实只是一种逃避,只是畏惧那些无法预知的困难和看起来很难克服的障碍。当终于鼓起足够的勇气去做完后才发现,原来也不是完全那么难。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做,至少可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TOP
97#

     实践出真知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鴭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 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访采四方,终成巨著
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他的脚印。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从产地、裁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
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士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2卷,共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附图1160幅,而且价值极高。
艺人当仆人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今南京)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那时叫梨园弟子)。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党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千里之外的京师投到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宰相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侯,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形神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为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
这就是实践精神,我们需要实践精神!!!
TOP
98#

毛主席曾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譬如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外,还需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面临重重挑战,只有通过了解市场需求,着眼与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现场与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了解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对一些工作进行实际性操作,掌握相关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认知得越明白,行动就会越切实;行动越切实,认知就会越明白。只有通过这样做我们才能在竞争多元化的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TOP
99#

   每个人其实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与其不断地为自己规划美好的未来,不如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如果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努力地做事情,你就不会后悔。同样,那也是你走向成功的捷径。所以,行动起来,实践起来吧!

    

TOP
100#

以往,实践被单纯看作认识论范畴,实践精神便被理解为相对于理论而言的实践第一精神。我们认为,应当从人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理解实践和实践精神: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现实的相互作用,是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过程,从这一前提出发,可以把实践精神理解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觉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的意识。其具体内涵包括主体精神、功利精神和创造精神。

   (一)主体精神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是人,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处的自主自觉地位。所谓主体精神就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将自身的生命活动对象化的自觉意识,主要包括“为我”意识和能动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首先是人在对象性关系中确立的“为我”意识。“为我”意识本质上是人从自己内在价值尺度出发来选择和把握对象,“从自己出发”建立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动物与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①。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对象(客体)不能自发地与人建立起对象性关系,而是由人即主体来选择和确定的,外在客体能否成为人的活动的现实对象,不仅仅取决于事物本身的性质,还取决于主体的现实和潜在的能力和需要。

TOP
101#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三个代表讲话都强调了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国家而言,走自己的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道路。对个人而言,行而后知有道。有些事如不亲身体验,其中的一些奥妙是不能参透的。有些道理只有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才能清楚。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此,理论无法表达的东西,经历过了也许就理解的很透彻。因此,我们要培养实践精神。

      实践的作用就在于:一切真理都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指导实践,实践反应真理。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有时为了证明自己而夸夸其谈,说得很容易,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人。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无论对待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带着实践的态度去做,这样不仅能够体验实践的过程,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踏着实践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真理。

TOP
102#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矛盾产生物质及意识概念。物质与意识的认识是实践的规律性规定。实践的内在矛盾是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自我解放必然。实践的基本主体是人,实践的基本矛盾就是人的基本矛盾,其规律就是人的运动规律。人的行为范畴就是实践的行为范畴。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过去的六十年里,无时不在实践,在其中又遇到困难,也有错的实践,但都是因为实践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TOP
103#

四,智者不惑

  智者不惑,这是儒家所定义的智者,说得是能被称为智者的人,不会因为外界事物而困惑,因为作为一个智者可以出乎其外入乎其里的理解看待问题。

  想要成为一名智者,首先要不被外界所影响。但是就算智者也并不完美。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而真正的智者,就必须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不为失败所影响。不怀疑自己。这才是真的智者不惑。

TOP
10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80多年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更是保证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如果说30年前的真理标准与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那么,30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不断地丰富、检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说30年前的真理标准讨论的历史功绩是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那么,30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就之一则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从当年的解放思想到当前的理论创新,是一个一脉相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这种以彻底的实践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正好印证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是要赋予其“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而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特色、实践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精神实质,首先表现为尊重实践中的鲜活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的实践基础上产生,又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成为真理的,并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发挥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自身得到坚持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接受实践的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理论的党。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理论成果,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和最集中体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的最新发展,共同体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TOP
105#

不登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进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对井底之蛙不能说清楚大海是怎样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的经历;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清楚冰是怎样的,因为它受时间的限制。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实践精神。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只是在脑海里想,不付出行动。那么它只会变成空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只有亲身去体验过,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会不会成功。《汉书》中谈到“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说我们如果不去自己看,只是听别人说,那么听一百次也是不能知道的。

   有了想法我们就要去实践,去体会这个过程,才会知道自己那里里对那里错?把错误改正,实现目标,走向成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