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实践精神 [复制链接]

136#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知识应有的价值,并获得自身对知识的切实的体会。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亲身的经历往往能带给人全新的理解与感受。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这就对我们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提高,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TOP
137#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译:对井底之蛙不能说清楚大海是怎样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经历;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清楚冰是怎样的,因为它受时间的限制。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中》) 译:不是认识艰难,付诸行动才是艰难。

通篇下来,想谈一下我理解的实践精神。上面两句话是我所喜欢的。第一句话,意思是,你无法让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明白那些事情的真正的意义,那不是课本告诉你的,不是其他的东西告诉你的,而是你实实在在通过你的经历体会到的。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在社会的某些人身上,因为这些人他自己没有一些廉洁的美德,他就认为全社会都没有好人,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混世的人,其实我们身边也不少这种人物,他们说社会就这样所以我们也要这么干,所以我们对社会上丑恶的现实开始接受吧,并且我们也要变得圆滑……很多人干坏事就没有人指出了,为什么?怕被报复。那么眼睁睁看着坏事发生的人是否是坏人呢?那可不一定,这些旁观者肯定回到家里一开电脑开始上网大骂社会上的坏人。反正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样了呢,我们网上言论刺激极端,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敢像我们在网上或者在其他大众传媒上讲的那样,见义勇为,横扫腐败,救助困难。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中国民众的犬儒主义啊。没有一个有实干精神。都跳脱了犬儒主义的范畴而新增了一个特点独特,行为独特,“不表态,软性拒绝,模糊接受”的中国民众犬儒主义集团了……

所以后一句说的“不是认识艰难,是行动艰难。”果然是对的。我想的是,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有实干精神呢?

TOP
138#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中》)

译:不是认识艰难,付诸行动才是艰难。

我们现在的社会都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见义勇为好,不和恶势力作斗争不好。但是谁做得到呢?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怕被诬陷撞人,有人被撞在大街上都不敢有人管。有人街上公然行都没人敢管的。但是这些冷漠的旁观者呢?回到家上了网,又开始愤青了,什么都批判都说,但是就是不敢做。你能说他们是真正冷漠么?你又能说他们不是冷漠么?总之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大家都不肯静下心来做事情,我们只知道在大众媒体上和恶势力进行文字斗争……我们中国大众的“软性拒绝,回避,不信任”的大众犬儒主义已经打上中国的牌子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行动力呢

TOP
13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所以对我们而言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有实践精神.实践的作用有哪些呢?有时候在学习中我们可能在课堂上听懂了一些知识,但那不应该叫做真正的懂,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理解一件事或一个知识点的本质. 知识与实践相互需要,正如有眼睛没有脚,就不能走路;有脚没有眼睛,就看不见路。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我们的实践精神.怎样培养实践精神呢?首先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然后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检验自己的疑问,这在学习知识上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不要脱离知识而单独的去实践,只有首先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我们在实践中才能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实践与知识的重要性的统一.
TOP
14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彼标准,也是最好标准。理论必需联系实践,才能付诸现实。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这也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出处。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谈是不能成为现实的。但同时知识与实践又是相辅相成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识与实践相互需要,正如有眼睛没有脚,就不能走路;有脚没有眼睛,就看不见路。
TOP
14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俊鹏

学号:10311041

时间:2011年3月20日

电话:15025113953

卷四:智

二、时间精神

       实践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自己实际去操作,自己去研究工作需要实践,学习同样需要实践,在我们学习实践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实际去操作,实际去研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时,并不是在纸上画画图就研究出来的而是经历了几千次的反复实验才成功的,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我们必须把实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TOP
14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周晓艳

学号:10311016

时间:2011323

电话:15287130275

卷四

二、实践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井底之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它没有实际经历,如果它跳出井口看一看,就会知道天空是无边无际的。一个人,如果他没有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深谷,就不会知道它到底有多深,这些都需要人们去研究、去探索。如果没有经过检验就轻易肯定或否定一件物品,那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百闻不如一见”,听见一百次也比不上看见一次。人们的思想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各有所异,对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会各有不同。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事物,不如亲身去体验,去证实。那样,不但能消除内心的疑虑,也能证实自己的判断,何乐而不为呢?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不是认识艰难,付诸行动才是艰难。认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认识越深刻,行动也会越切实;行动越切实,认识也就会越明白,两者缺一不可。对一个事物的了解,只有落实于行动,通过亲身实践去检验,才会知道真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亲身去体验,去探索,只有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理才是正确的。

TOP
14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孙秀琼

学号:10311028

时间:2011323

电话:13518723082

卷四

二、实践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首先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对于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来说,不管怎么样都只能做井底之蛙。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没有外出过的人,就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这一切都需要实践,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创新,然而没有实际哪来的创新。无论我们说的有多好听,但是如果没有去做,那么等于零。说的好,不如做的好。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些人就会知难而退,遇到小小的一点困难就会放弃,我们一定要有实践精神。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从中改进。当然不能一味的实践,看看是不是有意义的事。认识与实践的功夫应该同时下,认识的越明白,行动也就越切实;行动越切实,认识也就越明白。认识与实践两者不可偏废。只有行动了,才会知道真理的所在。国家要出台一项政策,必要时也会从一个地方实践,如果可行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也就得出实践的重要性。

TOP
144#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些都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反思一下,每天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然而付诸实施的有多少?实施了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又有多少?很多时候不是敌人打败我们,是我们的惰性打败自己,缺乏坚持,缺乏实践。尤其现在很多大学生,理论一套一套说得很好,但是真要动手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应该就是现在学历不代表能力的原因吧。
TOP
145#

  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中国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面向感性世界,反对抽象主义,着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反对机械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普遍价值。

  三,追求仁与自然的友好和谐,走科学发展道路。

TOP
146#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玉舒

学号:10311037

时间:2011410

电话:18788420740

卷四:智

二、实践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过不断的思考、学习然后到生活中实践。不要以味的学课本上的知识,光学理论上的知识,不去运用,这样就不能学以致用,不能不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对井底之蛙不能说清楚大海是怎样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经历,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清楚冰是怎样的,因为它受时间的限制;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不论任何事,没有经过检验而肯定它,那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就去肯定它,这是荒谬的。听到一百次也比不上看见一次,由此说明了任何事都得去实践、去行动、去证明,这样才知道真理。

认识事物其实不是很艰难,知识付诸行动艰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深讨,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深刻领会,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才会学以致用。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知与实践应该同时付诸行动,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TOP
147#

卷四、智

二、实践精神

   实践不是哲学的归结,而是新的哲学思考的起点,研究实践的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规定性,是哲学所面临的任务。哲学家在研究实践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观念论与理论哲学的建构,以便在新的思想基础上实现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结合和统一。

  “实践”概念的界定,对这一概念作了历史回溯与科学分析。在肯定“实践”的基础意义与“实践哲学”的时代趋向的同时,要求人们研究和把握实践的思想性、目的性、文化性。古代思想家关于“实践”的观念,基本上包含在“行”这个词的意义之中。人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人自身的活动和作用于外界事物的活动。人使客体事物做自身运动、运转或发生对其他事物的作用。由于“行”就是“实践”,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就是“行”与“知”的关系。

实践作为一个当代哲学概念,它的意义范围被确定在专指人的一种活动类型,即这种活动总是同人作为自然物质的机体运动联系着,总是同作为活动质料和活动对象的物质世界联系着,因此它是“可观察的”,是“实在的”;
实践作为这样一个当代哲学概念,一般来说,它总是同“理论”概念互相对待着,又互相统一着。在我们所熟悉的经典理论中,二者的“相结合”,以及二者在反复地、无休止地相互涉指和相互转换中,促进着人的思想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成为我们对实践、也对理论进行理解的基本思维模式;
   在上述两点为大家所公认的结论之中,实践已经被划定了界限:如果说人的生存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实践”和“观念”两大部分的话,那么,人类的哲学也就相应地被划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应该研究人的“可观察的实在的活动”为其理论目的;而与其相对的“理论哲学”则应该以研究人的“观念活动”为其理论目的。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类哲学;
   可见,在人们一般地忽视“实践”而一味地沉溺于理论和观念的时候,对实践的重要性的强调应该是哲学家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但是,决不应该把实践强调得过了头。从人类的思想整体来说,也从人类思想的绵长历史来说,哲学如果对实践作出脱离“实践一理论关系模式”的强调,它就同以前已经有过的对理论、观念的意义所作的过头强调一样,是片面的。所以,无论是“实践哲学”还是“观念哲学”,都只是人类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全部。

TOP
148#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专业:10文秘

学号:10311030

姓名:彭婵春

电话:13759406155

日期:2011年2月20日

卷四

  

智坛   (二)实践精神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蕴含着鲜明的实践性和创新精神。在邓小平看来,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他强调在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实质就在于鼓励实践,鼓励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在于,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仅仅是开启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20年来,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才闯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不断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邓小平把人民群众看做实践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视为实践的根本要求,把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看做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的崛起,从沿海开放、经济特区开办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体现了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和实践创造作为自己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使得邓小平理论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不断发展的理论。

  实践性和创新精神铸就了邓小平理论独特的思想品格:面向现实本身的理论思考,尊重实践的思维方式,多维开放的实践视野,唯物辩证的哲学精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理论态度。这使邓小平理论能够始终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紧扣时代脉搏,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相通,因而使理论不断吸取群众的智慧,不断汲取实践的营养,始终处于时代的前列。他回答重大理论课题,都不是囿于已有的现成结论,也不囿于社会主义一国的实践经验,而是善于以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观察世界,把握时代,始终把对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置于时代发展主流和人类文明进步大趋势的整体实践中,从而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领域和理论空间,赋予理论创新以鲜明的时代内涵。

TOP
149#

实事求是”作为对主客体关系的把握以及主体的行为原则,不言而喻地包含着对人的强调和凸显。毛泽东讲:“‘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存在的内部关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此,人作为“实事求是”实践活动的主体获得了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换言之,“人”是“实事求是”的目的。这只是从逻辑上来看的,如果从思想史角度看,作为实事求是精神内核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而这种实践精神是西方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直到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价值与事实、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所有积极成果的结晶,是哲学史进程的历史“归宿”。为了区别于旧哲学,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它重视人的感性存在,但并没有把人的自然属性绝对化,把人的活动看作是“犹太人卑污的利己主义”行为。马克思主义坚信,历史应当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得到解放和自由的过程。

  所以,实事求是的实践过程有着这样的合目的性规定,它是“人为”的、“为人”的。这里的“人”,不再是“直观的”、“机械的”人,是活生生的实践的人,是“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作为实事求是主体的人的“现实社会关系”反映的是什么?这就要看是谁成为历史活动的主体,是谁的价值要求被历史接纳并成为历史的普遍价值取向。当“资本”垂垂矣然,无产阶级因其最先进、最革命、最积极的价值要求而“登上了历史舞台”,这种价值观是唯一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价值观,因而是最具有历史本体意义的价值观。所以,只有以人民群众或最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思维和实践的根据和标准,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TOP
15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类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王晓娇

学号:10311015

时间:2011年4月18日

电话:13312762088

卷四  智

二、实践精神

“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以往,实践被单纯看作认识论范畴,实践精神便被理解为相对于理论而言的实践第一精神。我们认为,应当从人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理解实践和实践精神: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现实的相互作用,是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过程,从这一前提出发,可以把实践精神理解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觉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的意识。其具体内涵包括主体精神、功利精神和创造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实践精神掌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作为实践精神掌握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思维。是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人类最早的思维形式,而且伴随着实践永无止境地发展和提高。实践精神掌握同实践掌握和其它精神掌握有某些同一性,但亦有根本的区别。

一个人只知道学习,只是一味的死学,也不开动脑子,即使学的再多也不会成就大的事业。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我说的努力学习并不是让你抓住学习不放松,只把知识掌握牢了,而没有实践的能力,不会运用。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等等,当然他们的结果都是很好的,为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最后,我要说让我们驾驶着知识,撑起实践,为了理想,前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