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实践精神 [复制链接]

61#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等于时也”,意思是说:“对井底之蛙不能说清楚大海是怎样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经历;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清楚冰是怎样的,因为它受时间的限制”,用这句话阐述实践的重要性是在好不过的例子了,或许用其它话、或方式来解释实践重要性还会产生歧义。有人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呀,若作为一个政府高层官员的话,他不实地考察,不收集广泛材料,仅凭手下人的的“报喜不报忧”的言辞,就高谈阔论的说,这一方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甜蜜,因而取消对这一方贫困人民的各种福利,各种优惠政策,行吗?有时,我们也会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但我们深入实地,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不实地考察,不亲身实践,或许事情真相永远是个迷吧,要不然我们政党怎么会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来呢,不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民情,解决民众疾苦吗?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习不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吗,否则我们跟井底之蛙有何区别呢?[em08][em08][em08][em08][em08][em29][em29][em29][em29]
TOP
62#

丰富的理论知识犹如一个人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无内涵一样,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理论应该结合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如今,大多人都只追求学位,不停的往自己的脑子里塞那些空洞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这样的人往往是高分低能,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说我们在学习中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用真理去指导实践。

    我认为听再多,看再多,也比不上自己身临其境。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求学亦是如此,应勤于实践,敢于探索,准求真理。

TOP
63#

[原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该遵守这条准则。


实践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你不去体会,就永远不会找到真理的所在,所以我们不能在没有经过检验的情况下肯定一件事的正确与否,那是井底之蛙的做法。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不知天高地厚”“坐着说话不腰酸”等俗语,说的就是不实践是无法体会到难处这个意思了。


学习中,我们考试遇到困难也会常常怪知识点太难,怪老师讲解的不清楚,其实不是这些原因,而是我们自己在课下没有用心的去做,没有在实践中探索。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具备实践的精神,只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TOP
64#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正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实践对于我们现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事情光是靠理论、一定是不行的、有些时候理论也会把人引到向盲区、只有真正实践、了解一件事的做法、整个来龙去脉、才能有助于自身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TOP
65#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
刨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满足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知;不滑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陈规(规则,方法、理论、说法、习惯),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同书事和权威质疑;不盲目效仿别人想法、说法、做法.
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TOP
66#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之所以与动物有区别,就是因为人具有动物不曾有的意识,人能对各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然而,认识有对有错,就需要实践来检验。

  “不登高山,不知天知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知厚也。”,“百闻不如一见”,“行而后知有理”,“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格言无不在暗示我们: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得到人生真谛,必须要亲身去实践!在家庭中,你也许体会着悠悠的亲情;在学校里,你也许正活跃在集体中,享受着表现自我的满足。走入社会呢?你不会在有轻松的享受,你只能独自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会实践。

  知识与实践是相互需要的。知识源于实践,在人类历史上,一代代的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是科学知识向前发展,后来的人接受前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依靠新的实践求得新的知识所以现在我们比以前有更进步的科学知识。然而,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知识的指导,失去理论,人在实践中将会彷徨、犹豫。要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请你多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读书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然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算真道理。
TOP
67#

21世纪这个环境中,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只有知识,没有任何实践的能力是不行的;只有实践的能力,没有知识也是不行的。因此,可以看出知识与实践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在以前,我国在教育方面就只注重知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线。只注意学生的成绩,因此就出现了高分低能这一现象。在国际上,中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相比起来,也是考试特别厉害,可是一到了实际操作上,中国学生就是最差的。中国的教育家发现了这一问题,便开始改变本国的教学方式,虽然也还是注重考试,但是同时也知道实践的重要性而来。

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工作,工作也是要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要做一个有眼光的人,不能做井底之蛙!
TOP
68#

庄子说过:“井底之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无论是从什么地方出发,无论是站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从什么角度看,无论是······如果一切都不遵从实际,如果一切都不看清形势,所有的一切都只会是空想、空谈。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做些什么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哪一天!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于是,它在井边偷窃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天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两眼圆睁睁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可恶角色。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井底之蛙”,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

就如同荀子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韩非子也说过:“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过“百闻不如一见。”

现在的我们都不敢用主观意识去判断一切,我们都相信并确信只有实践得到的才是真理。任何事情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只有去问、去做,才会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到底是真或是假。我们到该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毅力
TOP
69#

哲学上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靠我们自己去实践的,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学知识的时候要有创新精神,但实践精神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认识这个真理或是认识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其实过程才是最艰辛的。我们都说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从做中学。我们不管是懂得多少知识,如果没有实践过,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那不是就等于纸上谈兵,所以我们要重视实践的精神。

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很好应用于生活中,能让我们能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学习知识时就要求我们要不断联系实际,实践它,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可以在社会上有说话的权力。

现在的大学里,都会让出半年的时间让学生们实践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以便将来能适应这个多变的时间,即使是工作了,企业或是机关单位对实践都是相当重视的,时常会组织学习实践,实践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TOP
7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我们不能一味的相信由别人转述的东西,我们要养成实践精神,用

自己的眼睛看见最真实的事物。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

TOP
71#

以往,实践被单纯看作认识论范畴,实践精神便被理解为相对于理论而言的实践第一精神。我们认为,应当从人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理解实践和实践精神: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现实的相互作用,是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过程,从这一前提出发,可以把实践精神理解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觉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的意识。其具体内涵包括主体精神、功利精神和创造精神。
TOP
72#

大学生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审视自己,在实践中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树立远大理想,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TOP
73#

这更道理懂了没有?懂了。那就做给自己看,你的懂了只是你一个人自己认为的,能检验你的自由你自己的心,宁做渺小的实践者,不做高大的空想者,天下人不会因为你的一个想法儿赞叹,但是却会为了你的一个行动而鼓掌,心动不如行动。
TOP
74#

我们一定要有实践精神,不要做井底之蛙。井底之蛙是不能说清楚大海是怎样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经历;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清楚冰是怎样的,因为它受时间的限制。

    只说却不去做,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就如同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厚。所以只有真正的去做了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才可以说如何….人们才不会说你说的是大话,才会相信你。你说的话才会被人们采信而不去质疑。因此没有经过检验而肯定它,那是愚蠢的。因为听到一百次也比不上看见一次。只有亲眼见的才是最真的。
TOP
75#


衡量人才应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而应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要成为人才,只有通过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铸造人才的大熔炉。实践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动力,而且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我想,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面对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在基层,在农村,在边疆,那里最需要人才,最有利于大学生脱颖而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