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过:“井底之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无论是从什么地方出发,无论是站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从什么角度看,无论是······如果一切都不遵从实际,如果一切都不看清形势,所有的一切都只会是空想、空谈。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做些什么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哪一天!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于是,它在井边偷窃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天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两眼圆睁睁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可恶角色。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井底之蛙”,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
就如同荀子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韩非子也说过:“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过“百闻不如一见。”
现在的我们都不敢用主观意识去判断一切,我们都相信并确信只有实践得到的才是真理。任何事情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只有去问、去做,才会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到底是真或是假。我们到该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