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实践精神 [复制链接]

151#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这也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出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谈是不能成为现实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彼标准,也是最好标准。理论必需联系实践,才能付诸现实。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应该“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俗话说得好: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结合现实生活而言,实践从来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旧社会时期的那些时代精英们的实践精神无不令我们感到钦佩和赞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活因实践而丰富多彩,人生因实践而完整,家庭因实践而富裕,社会因实践而进步。我们一定要有使实践的精神,这是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的宝贵财富,我们会因此而受益匪浅的。

TOP
15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朦

学号:10311034

时间:2011314

电话13888978324

卷四:智

二、实践精神

“实践精神掌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作为实践—精神掌握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思维。是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人类最早的思维形式,而且伴随着实践永无止境地发展和提高。“实践精神掌握”同实践掌握和其它精神掌握有某些同一性,但亦有根本的区别。“实践精神掌握”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同时也可看作一个美学概念。这是伴随着马克思所特有的实践范畴而逻辑地展开的一个很特殊的概念,是美学史哲学史上前无古人的概念,也是至今众说纷纭、产生了许多误解的概念。有人认为它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这大大缩小了它的外延和内含。有人认为,它与宗教掌握、艺术掌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即它是后二者的概括,这又只看到它与后二者的相同而没有看到其相异,只可能导致取消它的独立掌握价值。原苏联斯托洛维奇、涅多希文、我国朱光潜先生均持此看法。如朱光潜先生早在1960年《生产劳动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中即说:马克思“提出两种不同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科学的理论性的掌握方式和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 由于实践的对象和结果具有感性的物质实体性,所以为实践直接作准备的实践思维、实践观念同艺术思维、宗教思维类似,而与理论思维不同,主要也是形象思维,这也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三者共同列为“不同于”理论掌握的主要着眼点。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和消费时说:“如果说,生产在外部提供消费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这是从消费角度提出“在观念上”的“生产对象”问题,实践上在生产中,它要转化到生产者的“观念”中去,作为指导再生产的目的,而这也就是“实践观念”。而这个“观念上”的“生产对象”,不是理论概念,而是形象,亦即“内心意象”,可见“实践观念”也是观念中的形象性形态——“意象”,理论思维的“概念”是不能直接外化的、物化为实践产品的。

TOP
15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俊鹏

学号:10311041

时间:2011年3月20日

电话:15025113953

卷四:智

二、实践精神

       实践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自己实际去操作,自己去研究工作需要实践,学习同样需要实践,在我们学习实践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实际去操作,实际去研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时,并不是在纸上画画图就研究出来的而是经历了几千次的反复实验才成功的,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我们必须把实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践作为一个当代哲学概念,它的意义范围被确定在专指人的一种活动类型,即这种活动总是同人作为自然物质的机体运动联系着,总是同作为活动质料和活动对象的物质世界联系着,因此它是可观察的,是实在的
实践作为这样一个当代哲学概念,一般来说,它总是同理论概念互相对待着,又互相统一着。在我们所熟悉的经典理论中,二者的相结合,以及二者在反复地、无休止地相互涉指和相互转换中,促进着人的思想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成为我们对实践、也对理论进行理解的基本思维模式;
   在上述两点为大家所公认的结论之中,实践已经被划定了界限:如果说人的生存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实践观念两大部分的话,那么,人类的哲学也就相应地被划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应该研究人的可观察的实在的活动为其理论目的;而与其相对的理论哲学则应该以研究人的观念活动为其理论目的。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类哲学;
   可见,在人们一般地忽视实践而一味地沉溺于理论和观念的时候,对实践的重要性的强调应该是哲学家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但是,决不应该把实践强调得过了头。

TOP
15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类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曾靖贻

学号:10311002

时间:2011年3月14日

电话:15198886334

卷四:智

二、实践精神

有人认为它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这大大缩小了它的外延和内含。有人认为,它与宗教掌握、艺术掌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即它是后二者的概括,这又只看到它与后二者的相同而没有看到其相异,只可能导致取消它的独立掌握价值。原苏联斯托洛维奇、涅多希文、我国朱光潜先生均持此看法。如朱光潜先生早在1960年《生产劳动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中即说:马克思“提出两种不同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科学的理论性的掌握方式和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 由于实践的对象和结果具有感性的物质实体性,所以为实践直接作准备的实践思维、实践观念同艺术思维、宗教思维类似,而与理论思维不同,主要也是形象思维,这也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三者共同列为“不同于”理论掌握的主要着眼点。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和消费时说:“如果说,生产在外部提供消费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这是从消费角度提出“在观念上”的“生产对象”问题,实践上在生产中,它要转化到生产者的“观念”中去,作为指导再生产的目的,而这也就是“实践观念”。而这个“观念上”的“生产对象”,不是理论概念,而是形象,亦即“内心意象”,可见“实践观念”也是观念中的形象性形态——“意象”,理论思维的“概念”是不能直接外化的、物化为实践产品的。

实践作为这样一个当代哲学概念,一般来说,它总是同理论概念互相对待着,又互相统一着。在我们所熟悉的经典理论中,二者的相结合,以及二者在反复地、无休止地相互涉指和相互转换中,促进着人的思想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成为我们对实践、也对理论进行理解的基本思维模式;
在上述两点为大家所公认的结论之中,实践已经被划定了界限:如果说人的生存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实践观念两大部分的话,那么,人类的哲学也就相应地被划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应该研究人的可观察的实在的活动为其理论目的;而与其相对的理论哲学则应该以研究人的观念活动为其理论目的。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类哲学;
可见,在人们一般地忽视实践而一味地沉溺于理论和观念的时候,对实践的重要性的强调应该是哲学家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但是,决不应该把实践强调得过了头。

TOP
15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基于实践,我们的社会才能走线现代;正是基于实践,我们的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可是纵观社会,总是有很多眼高手低的现象:大学毕业生不重视实践,自恃文凭高,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有归结为就业难。唉,路就在脚下,就等去实践啊!我自己也是,自以为很多日常小事不足一提认为简单。我总能够说妈妈做饭简单,后来我自己动手去做时,一会不知道放多少盐,一会不知道什么火候…简单的是不实践也会很难啊


!生活处处皆学问,等待我们去身体力行!

TOP
156#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富毅

学号:10311021

时间:2011年4月21日

电话:15288468807

卷三

                                      

一、智慧

      智慧二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提及较多,用得广泛,但不少人对智慧的真切理解却不甚全面,在此不妨对智慧二字的真切含义作个探讨。
    “智慧,分二层不同含义:为慧体显示之功用,即称为的功用达于体,即智用通达于无量智藏的体性就称为智慧二字合在一起的真切含义就是慧体得智用,智用入慧体。如果用简单的语言作表达,那就是智为大脑思维之用,慧为大脑智体开窍
    具体而言,可分体性智、圆镜智、平等智、妙观智、成事智等五种,可分生所慧、闻所慧、学所慧、思所慧、修所慧等五种。
    五种的含义:一是体性智,体性智为一切法界的无量智,即为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如所有知和尽所有知,此非常人所能及和所能为。二是圆镜智,圆镜智犹如一面圆照四面八方的镜子一样,属于无漏无尽智,可以预知和通晓一切世间事,亦非常人所能及。三是平等智,平等智即能平等公正地看待和处置一切周边事物,不带任何失去理智的偏向性。四是妙观智,妙观智为正确无误的观察智,傍观妙察,不至贻误。五是成事智,成事智即能成办一切善事之智,感性与理性互为融合,不造诸恶,常作诸善。
    所得开窍的五种的含义:一是生所慧,生所慧亦称生得慧,这是与生俱来的所谓天赋之慧,先天赋有的聪慧程度各人之所以有高低不等,其实并非是上天所赐不公,却是因为各人在过去世所积善业不等所致。一些有助于人类进步发展的科学家,他们先天俱来再加上后天开发积累,其大脑智体开窍利用率可达25%左右,可比普遍常人高出15%左右,这就说明人的大脑智慧开发尚处在较低的状态,潜力还很巨大。二是闻所慧,闻所慧为后天由听闻或观察事物所取得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多闻多得积累,少闻而少得积累。三是学所慧,学所慧是通过各种途径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如起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四是思所慧,思所慧为善于思维思考而明白正理、所成智慧,不善思考者时事都似流水,难于正思,亦难反思,难以得慧。五是修所慧,修所慧为修正自已而成慧,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个修正自已的过程,如果能刻意修去自已的种种邪心、邪欲、邪念和邪行,那么便能得正善之心而成正慧。佛家修所成慧的境界则更高,却是从凡人凡夫的受各种知识经验局限的有漏智通过高深禅定修得真实无余的无漏智,也就是说从常人的意识无意识潜意识转现成真实无漏的智慧,达到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智三个更高智境,完全合一而不分不离,这就是前面提及的体性智圆镜智的佛智高境界。

TOP
157#

      看到上面两位作者亲历的故事,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想主义者,有很多想法,总是用语言构成空洞的蓝图.....这一秒起用亲历的行为去干实事。
TOP
15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还称其为真理,简直是侮辱人的智商和能力。实践精神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拥有了他你不会在人生道路中长期的错下去,不会愚蠢的去相信各种教条。你会不断的用你的方式去检验前人传下来的经验,从而更新自己的认识,正确的经验通过实践你记得更牢靠,知道的更深刻,这样有利于活学活用;错误的可以及时更新,减少自己人知的垃圾。没有实践难有创新,理论只有用于实践也才有价值。[em01]
TOP
15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还称其为真理,简直是侮辱人的智商和能力。实践精神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拥有了他你不会在人生道路中长期的错下去,不会愚蠢的去相信各种教条。你会不断的用你的方式去检验前人传下来的经验,从而更新自己的认识,正确的经验通过实践你记得更牢靠,知道的更深刻,这样有利于活学活用;错误的可以及时更新,减少自己人知的垃圾。没有实践难有创新,理论只有用于实践也才有价值。
TOP
160#

嘴上说的远不如动手做的来的让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日常生活中,常常信誓旦旦的决定做一件事,或者去检验一件事,可就是不付诸行动,就回到了原点,白白浪费时间,这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TOP
161#

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认识真理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漫长反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仅仅是其中一个阶段。要保证认识的正确性,“实践”本身应该是正确的。 正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正确的实践才是真理的现实反映,同样的真理也是检验正确的实践的唯一标准。这样说是因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刚性的,它不是任意一个实践行为下的橡皮泥。  

       正确的实践方法是从哪里来的?在有现存的代表了真理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完全可以按照理论来进行实践活动。例如目前人类的大部分生产活动都是这样的,如同我们按照数学公式就可以去解数学习题一样。  而在没有可以依赖的正确理论之前-----不是没有真理,而是没有认识真理------所有的正确实践只能依靠人类的大多数人的摸索来发现。科学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的,即所谓“摸着石头过河”。  

      很显然,“摸着石头过河”只有在完全没有认识到“过河”的正确理论----也就是真理----的最初阶段是有用的。一旦人类懂得了造桥造船的理论以后,再去“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是愚蠢的表现。  

  

TOP
162#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自古至今总是论辩不休,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确实是这样,往往我们拥有了无数的理论,但是却没有将这些付诸实践的机会或者勇气,趁现在,赶紧去吧!
TOP
16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那些所谓的夸夸其谈,若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就只能是所谓的“空话”。就如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一般,只知固守书本理论,不知变通,等到真正实践了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

TOP
164#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检验知识、检验真理。


      实践精神是学以致用的态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实践精神是知行合一的基础。从古至今,我们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都倡导">都倡导ersonName>君子应具备知行统一的道德践行观。提出在实践中践行仁德,将所学习的道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精神是检验真理的条件。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检验知识的标准也在于实践。而在实践中我们也能学习到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使我们的知识更具可用性、实践性。井底之蛙永远只能是“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厚也”。只有走出去,在更大的实践空间中、在更深入的实践生活中体会知识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学以致知;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行为致用。


      在本科阶段,我曾经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下乡支教活动。这段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将自身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教授给中学生,这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再提炼、再学习的过程。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将自己的研究重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使我在调研过程中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扩展自己的视角,深入到更加具有创新性的领域促进自身的研究。所以,实践精神是求知路上必不可少的敲门砖、铺路石,只有不断践行知识才能使我们真正的实现“学习”的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3 9:44:36编辑过]

TOP
16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自小接受的教育中,我们就懂得务实的重要性。即便理论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真正能够检验和推进我们认识的还是真正的实践。


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我们都应当本着真实、认真负责地态度去践行,方能得到成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