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复制链接]

106#

[原创]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大意是:完全相信《尚书》。那么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只取信二三册就罢了。仁者在天下是无敌的,凭借最仁慈的人(周武王)去讨伐最不仁慈的人(商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其实他们这两句话都是在告诉我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批判的的精神,并且要有敢于批判的勇气。当然,要批判,也要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理性的批判,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否定。


有句话说得好,叫吧“不破不立”。要是我们没有批判精神,又怎么能在旧质的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呢?让我们不迷信任何权威,大胆而又理智的批判创新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8 22:25:56编辑过]

TOP
107#

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不妨看作是生物发展对自身的批判,只不过这种批判
TOP
108#

回复:(邱在军)批一下“不耻下问”在此,我也想提一...

ersonName ProductID="邱" w:st="on">邱ersonName>君,


  你好!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能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它表明你在思考问题。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与你参考。


  邱君最后一句“就不应该用‘不耻’了吧!”应该是表达“就不应该用‘下问’了吧”,想是误用。


   “不耻下问”,强调要谦虚,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不耻”很好理解,关键在于“下”字,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个字呢?我认为它有三种含义:古人重视年龄辈分,讲究长幼有序,长辈向晚辈请教,故言下;一般来说,人与人是有地位差别的,比如早名的比后来者地位高,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故言下;因为强调谦逊,故形而上学地用了下字,如果用上就不合理了。

TOP
109#

为学之道,在于疑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强调的就是怀疑精神。当你怀疑时就是你在思考的时候,它能帮你更清晰的理解你所读的书,,更合理地对待你所看的内容,更有助于你形成自己的观点。人们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回答一个问题难得多,不正是说明怀疑是十分必要的么?怀疑在做学问的道路上尤为重要。

那末,我们又该如何去怀疑呢?在哲学里,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批判,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要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前人的观点,力图寻找他们的不足或者完全否定别人的观点。不仅如此,当我们怀疑别人的观点是,还要怀疑自己的观点,力图寻找自己的缺陷,即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说我们要以怀疑一切的眼光去审视问题,然后才敢接受某种观点。

TOP
110#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生命之火。正是这把熊熊燃起的火,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

  批判所要面对的,既有趾高气扬的统治者,又有心甘情愿的被统治者。前者掌握权力的魔杖,后者持有潮水般的思维定势。批判的艰难之旅,往往就是这样惊险地开始。

没有批判精神的人类,与木偶无异;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是羊群的聚居地;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注定要落后挨打;没有批判精神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TOP
11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杨利靥

学号:10311043

时间:2011年5月29日

电话:13529299757

卷四:

三、批判精神

开创自己的批判精神,就是可以让一些保守派的人们发挥自己的思维,克服他们的胆怯心理,说出自己的意见,对错误的思想进行反对。在我们中国历史的撰写中,我们都很清楚的明白,中国被敌国侵略的时候,掌权者提出了错误的方针,作为下属的战士们总是以保守态度进行支持,最后导致革命的时间大大拉长,而且还引发出很多不必要的战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人们不敢提出奇异,害怕上级,总是有这样的想法“上级说得话都是正确的”无论对错我们毫无目的的去遵守。以历史为依据,我们要敢于进行对错的事情进行批判,让正确的方针指引我们前进。学习贵在有批判精神。没有怀疑,就不会有知识的进步。《孟子尽心下》说的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批判,使人们勤于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创新。学习贵在得到自己心灵的认可,向自己心灵寻求,发觉它是错的,即使它是来自于孔子之言,我不能认为它就是正确的,更何况是来自于那些不如孔子的人?在自己的心灵中验证,发觉它是正确的,即使它来自于平庸之人,我也不能认为它是错误的,更何况是来自于孔子?说起批判精神,就会令人想起文豪鲁迅。他的文章以批判而别致,他主张宣扬新文化、新思想,所以毫不留情的用犀利的言辞批判、讽刺旧传统、旧文化。如此的鲁迅,犹如一个手握毛笔的将军,用言辞化作千军万马,直指“敌人”。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不妨看作是生物发展对自身的批判,只不过这种批判已经自然化了,显不出其主动性和意识性来。人类社会 的批判走的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朝代的延续,社会的更替,感谢上帝,直到今天走的仍是一个逐步朝向高级的过程。无疑,这一切都是因了批判的存在。

TOP
112#

  批判看似贬义,但在这个社会之中我们也需要这种精神。

  批判,让我们看到自己或者自己所在圈内的不足;

  批判,让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批判,让我们知道,甜言蜜语是不能让我们成长的;

  批判,让只有之间的距离更近。

TOP
113#

    批判有利于进步。但现实中有批判精神的人很少,原因一是,人都有惰性,这种惰性也表现在思想和接受新事物上。面对已有的事物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接受,这样免得去思考。二是,对所谓权威人士的过于敬畏,对他们提出的观点不敢批判。三是,怕事,一旦你对人们长期默许的东西提出批判,开始的时候都会受到维护者的攻击。面对这些问题,批判精神要推广就难了。可也不意味着就不可能,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人士也大有人在。有了自己的看法不提出,或是只会不加批判的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我们常说敬畏生命,那就先从批判的接受事物开始吧。[em04]
TOP
114#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此言及是。

身为区区本科学生,虽万不敢企图达古之圣贤之识,但是也切不可以此为借口,必须直面我们那不可推卸不可逃避的任务——质疑。自古至今,文人学者便是敢问古,敢询今的一个群体,我私以为,就是有了这种质疑的行为,人类社会才不断地进步。假如“文人不问”,社会便定会如一潭死水,其内里那些腐化变质的旧条例也不会被打破。

纵观中国发展史,就是有了文人墨客的豪情发问,才有了千千万万人的觉醒。居安思危,虽现世安稳,仍需要我们的质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增强自身的社会参与感,切不可终日“随遇而安”,在安逸中沉寂,泯灭上进心。

TOP
115#

一个国家的智力是否健全,首先要看它的国民是否具有基本的批判精神。所谓批判,就是立足于人类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价值体系,对社会的人或事进行实际的分析和比较,对社会历史或现实进行公正的反思和审视,以期揭示社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

社会一旦有了批判精神,广大民众就会燃烧起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希望之火,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无不体现着民众对社会落后面批判的威力。社会发展就是一种不断自我否定的批判过程,没有批判就没有真正的社会进步。

TOP
116#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故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也,乃益于己也;言之而非,虽同于己,适损于己也。益于己者,己必喜之;损于己者,己必恶之。”(《传习录》中)意思是道,是天下公有的道;学,是天下公有的学,并不是朱熹个人私有的,也不是孔子个人私有的。对天下公有的东西,只能秉公而论。所以,正确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意见不同,也对自己有益;错误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意见相同,也对自己有损害。对自己有益的,一定会喜欢它;对自己有害的,一定会厌恶它。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心血家,他尚且对先人进行怀疑,我们作为现代有新思想的人,不是更应该有怀疑批判精神吗?


    对待什么事物,我们都应该怀着一种批判精神去看待,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多听,保留疑问,谨慎地谈论其他未听到的事,就会减少错误;多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做其他未曾见过的事,就能减少后悔。对于现在这个什么都追求快速的现实生活来说,批判精神可以说是一点润滑剂,看起来舒缓,其实它所带来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们现在看待事物,时常会缺乏这样一点批判眼光,不敢怀疑,不敢质疑,其实,许多好的想法或者正确的认知就是在这种缺乏中扼杀。试着学习去质疑、批判,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错了可以纠正,对的话更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TOP
117#

不管是做学问还是日常生活,批判意识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生活中,多听,保留疑问,谨慎谈论未听到的事;多看,保留疑问,谨慎的做未见过的事。这样就会减少错误和后悔。不能尽信人言,对与错,是与非,要亲自去判定。要谨慎做事,多看多学,尤其是第一次经手的事。学习中,要带着怀疑的精神来读书学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摒弃无用或有害之思想,吸取积极有益的知识,有了怀疑才会有进步。不要只是一味的迷信大家,平凡普通之人也可以讲出至理名言,是否得到自己心灵的认可才是关键。

TOP
118#

多听,保留疑问,谨慎地谈论其他未听到的事,就会减少错误;多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做其他未曾见过的事,就能减少后悔

这就是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啊

TOP
119#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点,一是让我了解知识。二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立足社会打下基础。三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往往都很重视第一点和第二点,而忽视的第三点。岂不知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连一个基本的人都做不好,那么空有知识,空有社会地位,对社会来说还是一只蛀虫而已。因为当一个人没有基本素养时,他掌握的知识越多对社会潜在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只有当三点结合在一起时,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实,我窃以为,学习的目的是应该让人快乐的,就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那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它最真实的目标。

TOP
120#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点,一是让我了解知识。二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立足社会打下基础。三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往往都很重视第一点和第二点,而忽视的第三点。岂不知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连一个基本的人都做不好,那么空有知识,空有社会地位,对社会来说还是一只蛀虫而已。因为当一个人没有基本素养时,他掌握的知识越多对社会潜在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只有当三点结合在一起时,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实,我窃以为,学习的目的是应该让人快乐的,就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那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它最真实的目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