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复制链接]

15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我们可能都知道,意思也很清楚,讲的就是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当一件事物在那个时代臻于完美时,人们做事时就会将其奉为圭臬,一切以它的对为对,以它的错为错。我们不能否认一件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不好,只是它在帮助人们的同时也往往会害了人,将人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扼杀在准则中。在古时,圣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在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们总是相信权威,一旦出现与其相左的想法时就认为是自己错了怀疑自己,相信考试时的正确答案,我们成为了只会做不去思考的机器。这是否是科技高度发达现代社会的悲哀?
TOP
152#

学习就怕没有怀疑,有了怀疑才能有进步。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曾发了一条微博,宣布再也不读《文学报》了,对该报新批评专刊上发表的李建军批评莫言的文章表示抗议。程永新在微博里写道:如果说以前对王安忆《天香》的批评、对贾平凹《带灯》的批评只是显示幼稚可笑而已,那么李建军对莫言的攻讦已越过文学批评的底线,纯意识形态的思维,文革式的刻薄语言,感觉是已经疯掉的批评家要把有才华的作家也一个个逼疯!之前,《文学报》的新批评专刊经常对著名作家发表批评之音,现已出版40多期,被批评的作家包括王安忆、贾平凹、迟子建等。

《文学报》开启了批判之风,对所谓的权威所谓的名人的作品进行深刻批判。确实对读者有很深的启发。但是,过分的批判,甚至诋毁中伤就不可取了。《论语为政》中讲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习要保留怀疑的天性,但是也要谨慎的谈论你未曾了解的东西。读别人的作品,我们要有批判精神,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在你还没完全读懂作者的情况下就妄加批评,不可取。这不是真正的批判精神,真正的批判精神是要在读懂作者文字内涵的情况下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怀疑,再提出你自己的不同看法和主张,以求分享智慧以求共勉
TOP
153#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习需要有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有了怀疑才会有进步。学术上有的人自称权威,这些人却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权威根本没有或不存在,看外国,哥白尼为了“日心说”不惧怕教会的威胁,毅然选择了心中坚守的那份执着,伽利略冒着被驱逐的危险仍然像科学的高峰发起冲锋,牛顿不信权威,无谓的提出著名的牛顿定理,这些些正是批判引来了创新,才有了人类的进步,向某个伟人说过的那样“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阶梯”所以国家要进步离不开创新和批判,看我国,要是没创新,“辽宁号”怎么可能起航,探月工程怎么又进一步,新型武器怎么可能频频亮相呢,所以我们要鼓励创新,大胆质疑,不畏权威!

TOP
154#

中国当代‘文学’在很长的时期里,被加上了功利目的极强的意识形态限定语,被巧妙地转化为一种本质上非现实主义甚至反现实主义的异化物,文学越来越缺乏现实感和独立性以及批判精神、内在力量和思想深度。所以作家就应该通过充满道德诗意和伦理自觉的写作,对读者的心灵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因为人们需要文学给我们带来美好希望、生活的勇气和人格的力量。

TOP
155#

      智慧最重要、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新思想的产生。而新思想是指超出以前的知识、观念、思想的知识、观念、思想。因此,要产生新思想,就必须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等进行加工处理,得出一个与原有的知识、观念、思想不同的知识、观念、思想,甚至与原有的知识、观念、思想相反的、相矛盾的知识、观念、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马克思的“怀疑一切”的精神,敢于冲破既有知识、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居里夫人说:“你发现的东西与传统的理论越远,那就与获得诺贝尔奖的距离越近。”著名的发明家查理斯·凯特林曾这样说:“发明家是一个对于自己所受的教育并不过于重视的人。” 戴维·希尔伯特这样总结到:“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爱因期坦说出了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最富卓见和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不曾学过。” 有时既得的知识、经验可能成为思想的羁绊。比如,我们对一个物体的固有功能的认识可能会妨碍我们对它的另一些新颖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意义加以认识。当我们完全习惯于接受关于事物的性质、规律、关系的传统的认识时,往往会对其它可能存在的性质、规律、关系视而不见甚至拒于千里之外。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不断认识这个事实,即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过去的“真理”常常不起作用,反而导向错误。用过去的“真理”来解决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再也不那么容易了。


      在现代社会,对知识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知识相比,人们更看重加工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即生产知识的能力,也即思维能力。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批判科学、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批判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做到俯视知识而不跪拜知识,才能使我们更加崇尚创造,才能真正地从传统的知识教育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真正使我们的教育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1 12:24:56编辑过]

TOP
156#

我对批判这个名词向来是持批判的态度的,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们愿意把一种崇高的价值加于批判之上的话,我们首先要对他表示尊敬和负责,这就需要我们将大量的思考熔铸成审慎的批判方法并加以实践,否则对他的过分崇拜或者轻视就会使批判这种改造社会的工具失效。而现在在社会——至少是依我所见,阴暗面和“批判”的过度泛滥已经造成了危及批判精神其自身发展的可能。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先批判还是先接受?我们在了解社会是侧重光明面还是阴暗面?在这里为防遭围攻,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小小的比喻。如果把我们的学习和接受信息比作吃饭,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如同吃饭一样,有的是不可食的,至少在某个阶段因为我们精神的“胃”不够强大,是无法消化的。那么显而易见的消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批判的过程,于是结论便显而易见了,你是先把食物消化完在吃还是先吃在消化呢?事实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坚持要对某些东西以一种拒绝的态度对待,那么首先我们就会从内心里抵触它,那学习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某一件事物的拒绝往往从侧面说明了在我们的内心中隐藏着某种与之相对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我们默认他是永远正确的。

    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虽然明知它可能是几百年后甚至几十年后的谬论,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习他,因为要想真正的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我们只能先了解他,如果我们对他一无所知,那么一切批判都是没有厚度的,这样的批判会被人厌弃,这样的批判者会让人们更加盲目,卢梭有一个著名的读书法,大致就是第一遍先去接受作者的所有观点,第二遍在主要挑错,第三遍才兼容并包,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一本书的优劣短长。有的人只看了或听了别人的一面之词,便开始大发议论,写书评竟然连书都只读了个序,这样的批判不是比拍马更可怕吗?我们青年血是热的,但是脑一定要冷,我们还处在人生的积累阶段,如果这个也不接受,那个也不相信,只接受一面之词,对于其他的信息都盖上“虚假”的大戳,那么我们就白白浪费了青年的大好时光和充沛脑力了,志向可以比天都高,但是心气要低下来,理性的批判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一无所知的批判几乎等同于发牢骚。
TOP
157#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生命之火。正是这把熊熊燃起的火,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不妨看作是生物发展对自身的批判,只不过这种批判已经自然化了,显不出其主动性和意识性来。人类社会 的批判走的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朝代的延续,社会的更替,感谢上帝,直到今天走的仍是一个逐步朝向高级的过程。无疑,这一切都是因了批判的存在。
[em01]
TOP
158#

批判,就是直言不讳地发言,坦荡无私地挑刺,胸怀真理,毫不隐讳,不遮遮掩掩,不含糊其辞,更不模棱两可。观点的分歧,可以借助批评、批判得到互通有无的进步。批判是社会发展的助力器,批判也是思想进步的活水。只有批判,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学术和科技达到更深层的自由王国。没有不同观点的社会,是令人窒息和不可思议的。
中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的传统观点,只要是正当的、没有夹杂私人恩怨的批评争鸣,在它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空间和认同的时候,不仅能推动思想进步,更会培养、激活学术环境中的君子风度。敞开所有问题平等探讨,其实为的是一个共同目标:思想繁荣、观念进步,培养更多敢于直言的社会斗士和儒家风范。从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才更是思想和社会的精神福音。
TOP
159#

中华民族是缺乏批判精神的:中国的学生很少对老师所教授的和书本上所写的提出疑问,中国的学者很喜欢互相之间相互吹捧。这种现象的造成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思想的懒惰,一方面是中国人太怕得罪人。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说明学习知识如果不提出自己的疑问,是不能够获得知识的;欧洲世界的著名哲人柏拉图的名言“吾师,吾更爱真理”也告诫着人们要多一些批判精神。

TOP
160#

人类的劣根性实在不少,而与批判精神作对的主要是:保守。保守既是定型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思想的客观存在。保守的力量往往很大。保守好比是上帝派来的牧羊人,而羊群便是芸芸众生。这样的状况,屡屡使批判那坚决果敢的拳头就象打在一堆海绵上,用力弥大,失望越多。
TOP
161#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唤醒批判精神才能理性进步!


在学习中,只有我们发现了错误的存在才能不断地进步。发现错误证明我们用心的思考过,反复的推敲过!只有发现了不合理的地方才会激起我们的探知欲望,才会努力的去用实践证明,最后得出真知。我们在学习中都太被动,在思想上也很保守,不愿意去怀疑圣人提出的思想理论,一味的只知继承是无法进步的。

那我们这样才能拥有批判精神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调整看问题的方法,角度,高度等,只有改变了我们看问题的方法我们才能从多种方面得到不同的信息;只有角度变了我们才能发现事物的好坏、高低;只有我们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我们才能摆脱那些束缚着我们思维的东西,从而得出比较全面的合理的结论。

其次我们不能拥有顽固的保守思想,思想太过于保守会蒙蔽我们发现真理的眼睛。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存在我们要善于发现,而且还要敢于怀疑,提出批评。从小我们就在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为了考试我们知识一味的记诵公式,记诵前人留下的经典,这样不仅泯灭了我们怀疑的天性而且使它在我心中成为了不变的真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付诸实践,将学习投入到实践中去,将不断地实践当成学习的重要方式!

最后我认为拥有批判精神还要求真务实,用实际情况说话,不能只是一味的评判,毫无依据的怀疑。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们发现了问题后,我们要用实践证明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

TOP
162#

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的教育就是希望孩子学会提问题,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批判思维。人都要学会批判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眼光,不是人云亦云,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会形成科学的批判风气,社会就是在批判中发展。如今,中国社会不断开放,人民的言论更加自由,人们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会中的现象。但是,有些人的批判言论未免有点太极端,这样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倾向,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批判精神不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应是客观、理性的。

TOP
163#

倘若哥白尼没有批判精神,那么我们或许到现在还在崇尚《地心说》,倘若达尔文没有批判精神,那么我们或许还在相信是神创造了人类。人的思想不断地进步,所以社会在不断进步。当比尔盖茨改善微软技术时,我们可曾想过这一块小小的软件带来了又一次技术革命?而比尔盖茨却带着批判精神,走在了潮流的前沿。当今的社会是需要批判精神的,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或是经济领域,有了否定,疑问,进而解决问题达到发展,在我看来当今的中国就是太缺少批判精神,安于现状,对改变充满着恐惧,所以中国才迟迟没有类似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人引领着中国更快发展。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将新鲜的血液注入中国,做到勇于创新,勇于批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更好更和谐地发展。

TOP
164#

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在随波逐流,都在跟风,而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敢于批评的心,如果我们都害怕得罪别人,不敢言,不敢怒,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想,不用我回答,我们都能想到,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敢于批评的心,敢言,敢提,为我们的社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哪怕很小。

TOP
165#

学习上没有疑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前人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但是我们应该抱着批判的精神去学习,因为经验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一些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用老眼光来看现在。我们要与时俱进,再者,怀疑的,批判的看问题,有助于我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很有必要的修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