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复制链接]

91#

在知识的学习中有一种批判的精神,就是要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质疑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照搬硬套于我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住书本上的知识。赵括纸上谈兵不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最终加快了赵国的灭亡,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吃的亏也让我们看到了批判精神的重要性,大跃进,大炼钢,公社化等等,都让我们吃了大亏。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一种批判的精神,尤其是对于我们还在上学的人,因为我们所学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那么好多都是超现实的理想话的,如果一味的全盘照搬于生活乃至成为生活索要追求的全部,那么面对这样现实的社会,我们所会得到的更多只是无奈失落,不满,最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也就会对生活失去了应该的激情与冲动。那么这时就需要一种批判的精神,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种理性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变通,使它与我们的生活更好的相结合。“随性而为”,似乎读书求知也需要这样,只是说这需要一种度,而不是完全自为,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没了求知最基本的态度乃至是一种自大的无知。书本上的知识是始终是前人的思想结晶,只是说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也就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去学习它,随机应变,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有批判也才有个人的创新。

TOP
92#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习就怕没有怀疑,有了怀疑,就会有进步。

从小,我们都是盲目的学习课本知识

老师说什么是什么

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课本是否有错

老师是否有错

但是慢慢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开始怀疑 开始质疑

尤其是理科方面 我们有很多东西会试着自己去推算

自己去验证 这样我们才能更透彻的体会这个知识点

在今后的生活中 我们也应该对那些所谓传统 所谓正确

带着点质疑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自己进步 使社会进步

TOP
93#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在告诫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批判性的学习、摄取知识。书无完书,怎能无缺陷?如果从一而终,那么作者的思想只会对读者形成一种束缚。这是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所以,要学会在批判中学习。

说起批判精神,就会令人想起文豪鲁迅。他的文章以批判而别致,他主张宣扬新文化、新思想,所以毫不留情的用犀利的言辞批判、讽刺旧传统、旧文化。如此的鲁迅,犹如一个手握毛笔的将军,用言辞化作千军万马,直指“敌人”。

《壹周立波秀》是个收视率较好的综艺节目。每期的节目中,周立波都会用自己诙谐、讽刺的言语来对一些新闻进行讲析。他的讲解,总是让新闻事件变得清晰,这样才不至于人们盲从一切。

所以说,批判能使人进步、社会发展,是值得发扬下去的!

TOP
94#

中华民族是缺乏批判精神的:中国的学生很少对老师所教授的和书本上所写的提出疑问,中国的学者很喜欢互相之间相互吹捧。这种现象的造成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思想的懒惰,一方面是中国人太怕得罪人。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说明学习知识如果不提出自己的疑问,是不能够获得知识的;欧洲世界的著名哲人柏拉图的名言“吾师,吾更爱真理”也告诫着人们要多一些批判精神。

TOP
95#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积极汲取知识的精华,更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加以批判的扬弃,形成自己的思想,在反思中进步,一味的固守旧有知识而不加批判也只能导致停滞不前而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TOP
9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做学问者就要怀有一种敢于批判的精神。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知识与思想也会发生变更,过去看来是对的东西也许就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总是固守秉持先贤们的思想总是对的观点。要敢于批判与怀疑,正如陆九渊所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怀疑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空间与动力,做学问需要怀疑精神!

TOP
97#

学习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现在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填鸭式教育,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吸收着前人的知识,让学生认为一切知识本应该如此,不再有什么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教育的不足之处。学生更应该具备的是批判精神,对一切持有怀疑态度,能够更深入地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创造力。只有这样知识才会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进步。当然,批判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否定,只是对其中不够正确的地方加以更正,从而使其变得更好。所以我们现在不应把一切想成理所当然,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TOP
98#

之前看到这样一句话: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因此一定程度上,批判带有积极的意义,它并非一味地否定,而是在为了更好发展的基础上,对现实和历史做出评判,为以后提供借鉴。所以,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要有批判精神、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批判精神。
TOP
99#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学习的人应该有批判精神,每样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完美的,通过批判后不断的修改,才使之不断得到进步和完善。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不断培养我们的思维,这就需要有批判精神,才能使我们在学习之中得到进步.
TOP
10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学习上没有疑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
无论是再好再经典的经验还是理论作品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看来都有它的缺陷,我们不能迷信书本,迷信
经验,这样我们的认识水平就永远不会提高。我们要与时俱进,再者,怀疑的,批判的看问题,有助于我们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很有必要的修养。
TOP
101#

      中国人的批判精神很多人认为是源于儒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儒家主张的理性精神和对道德的推崇都是诸子里面最充分的,不过,不是每个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都能把握住理性和道德感之间的很好的平衡。
TOP
102#

所谓“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习就怕没有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有方向解决疑问,同时推进事物的发展与进步。善于批评,首先要有明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这个基础上,然后进行批评,需要注意的是,批判并不代表着一拥而上,胡搅蛮缠,批判的精神是崇高的,进步的,而不是扯着僵死的教条不放,这样才能推动旧事物的灭亡与新事物的产生。
TOP
103#

中国当代‘文学’在很长的时期里,被加上了功利目的极强的意识形态 限定语,被巧妙地转化为一种本质上非现实主义甚至反现实主义的异化物,文学越来越缺乏现实感和独立性以及批判精神、内在力量和思想深度。所以作家就应该通过充满道德诗意和伦理自觉的写作,对读者的心灵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因为人们需要文学给我们带来美好希望、生活的勇气和人格的力量

TOP
104#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此,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历史可以作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社会,更没有一个伟人正确得无以复加,对它或他的批判显而易见才是正确的。但要达到这一点真是好难。这就是为什么批判显得像空谷足音,弥足珍贵。虽然批判享受的待遇比下岗还糟,但批判实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对批判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包容性的大小,几乎可以说决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社会的发展趋势。由此,我们敢断言:没有批判精神的人类,与木偶无异;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是羊群的聚居地;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注定要落后挨打;没有批判精神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TOP
105#

程颐说过一句话:“学者先要会疑”。一个人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停留于自己所学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会让你的知识局限于某个范围内,而自己的见解永远得不到突破,只是在用别人的东西在解决问题,就像是一趟死水,没有新的源泉来进行补充。而这种局限的突破,需要的就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批判精神,而只有这样,你代表的才是你自己的观点。只有怀疑,才有突破。只有批判,才有前进。另外,一种批判精神,最主要体现在对权威的批判,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名人讲的话也有其不足所在,敢于否定权威,用事实说话,这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也是在当今社会缺少的一种品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