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智坛
»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26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655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金灵姣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27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8 12:52
|
只看该用户
在学习当中,批判精神会让我们学的更深更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切身经历过.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中,我们都学了《诗经·七月》,对于七月流火中的“火”字,在之前的学习中,古代文学史老师说念hui,后来古代汉语老师教我们念huo。我们很多同学当时都有疑问,却没有人说出来。后来有同学背诵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念,这才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对于这个事情教育我们以后又不会的有疑惑的一定要赶紧提出来,然后问老师也好查书也好,解决疑惑。经过这件事,我对“火”字印象深刻,也对学习中批判精神印象深刻。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6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晓彤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27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8 21:43
|
只看该用户
我有时候也时常在批判自己,为什么我要对她有排外的态度呢?我知道我做的不对,每个人都会有错,但是不应该成为我讨厌一个人的理由,我为什么不去看看她的长处呢?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冯佳怡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1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9
27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9 15:16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批判有两个方面,一是敢不敢,二是能不能。一则以勇,一则以智。无勇不足以始,无智不足以胜,两者缺一不可。比如初生牛犊遇见老虎,光有胆,靠无知的热情是吓不退老虎的。再如,文革中的“革命小将”没胆吗?他们怕什么?胸怀“打破旧世界建造新秩序”的天大理想,砸烂孔家店,可是,今天孔家店又开张了。不仅开张了,而且规模比以前还大,声势也今非昔比。
这说明什么?说明革命小将的批判没用。如果是有效的批判,就应该能找出儒学的致命伤,然后痛下狠手,将其斩草除根,要了儒学的命。可是,革命小将只有批判的激情,却没批判的能力,也就没要了儒学的命,儒学因此得以苟且偷生,拖延至今。一遇世风变向,这具僵尸又借尸还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几度沉浮,绝非儒学“博大精深”,而是国人缺乏批判能力。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6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胡晴晴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27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20 13:44
|
只看该用户
我们要有批判精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唯一的答案其实就是没有答案。许多问题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世界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社会给我们设定了一系列的模板和规则,然后用"被大家接受"代替"合理",我们要跳出来说不,保持质疑,去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5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李超中文系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7
27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20 23:52
|
只看该用户
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呼唤进步的闪耀火花,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沉沦;批判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堕落;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9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灼灼蓁蓁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20
27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23 17:48
|
只看该用户
在今天这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知识型社会,每个人都要学习。因为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学习是重要的,但是学习的内容更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你学习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的途径是多元化的,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国民主要的学习途径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学习、获取信息很快捷,但是获取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好的,不一定都是适合我们学习、吸收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用批评的眼光对待我们获取到的信息,用会思考的大脑来选择什么样子的知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疑惑往往是进步的开端。在如今这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年代,我们的眼睛和耳朵都是会被迷惑的,但是有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这个世界,那就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大脑。愿批判带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1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韵冰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24
27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25 16:31
|
只看该用户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比较受争议的东西,这是不要一味地听从别人,要自己对它进行判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想去思考这个东西到底是利是弊,要有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如果你觉得不对,那就果断的批判排斥。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理性的思考。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2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段蔚然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1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03
27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0 11:19
|
只看该用户
学与思要结合,即使是权威著作也不能一味赞同,得保留自己的思考,怀有批判的精神。一方面权威不代表绝对的正确,怀有批判精神更容易接近真理,另一方面学习是为了获得内心的认可,如果内心不接受的话,学习的内容也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吸收。最后,批判精神是思考的体现,要随时持保留态度。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70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刘佳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43
积分
273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13
27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8 21:42
|
只看该用户
一切认识的进步和创新发展都必然地源于对旧有认识的批判。只有对旧的事物、旧的习惯、旧的观念进行批判,发现其不足,发现其谬误,才为创新提供了机会。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否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精神,就成为能否真正地鼓励创新、鼓励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4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李慧芳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11
积分
68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08
28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9 17:09
|
只看该用户
没有批判就没有建设,一旦离开了批判,建设就会走向茫然,甚至走进新的误区。从批判到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在完整的逻辑运动,我们不能只要前者而舍弃后者,更不能只要后者而舍弃前者,或者一旦走向建设便丢掉了批判,如同我们只要果实而不要果树一样。批判先于建设,但它并不止步于建设。因为建设需要不断完善,需要不断地更正甚至推翻。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批判的过程。同时,批判往往要以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向旧观念、旧方法发出挑战,这未尝不是一种建设。因此,批判是建设之母,它不但孕育了建设,并且不断地为建设尽哺乳之职。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4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涂晨晨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10
积分
67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08
28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9 17:33
|
只看该用户
如同一个精神健康的人闻过则喜一样,一个相对民主健康的社会也包容和原谅对它的批判。历史可以作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社会,更没有一个“伟人”正确得无以复加,对它或他的批判显而易见才是正确的。但要达到这一点真是好难。这就是为什么批判显得像空谷足音,弥足珍贵。虽然批判享受的待遇比下岗还糟,但批判实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对批判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包容性的大小,几乎可以说决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社会的发展趋势。由此,我们敢断言:没有批判精神的人类,与木偶无异;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是羊群的聚居地;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注定要落后挨打;没有批判精神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举报| TOP 回复 引用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77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心怡
武科大王心怡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18
28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27 23:27
|
只看该用户
首先需要明确的有两点。一是怀疑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但批判精神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不信”,更不是网上一些“喷子”的见谁“怼”谁,而是在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之上作出的理性判断。二是信仰是一种坚定的力量,但相信既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也不是“意见领袖”的振臂一呼,更不是圆滑世故的“潜规则”,而是内心最崇高的理想与坚守。
不知道什么该信、什么该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年轻人不妨扪心自问,当你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是否读过《共产党宣言》,是否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当你抨击国家体制的时候,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否深入研究过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学习、不积累、不思考,自己的脑袋只会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人生也会随之陷入迷茫。
与之相应,轻信旁门左道,大多源于急于求成。不少年轻人把精力用在钻营讨巧、结交奉承这些他们认同的“捷径”上,希望借此早早成为“人生赢家”,可惜如此“捷径”却往往令人误入歧途。毕竟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心渴望“速成”、一心热衷于“质变”,往往是爬得越快越高、摔得越狠越惨。
怀疑与相信,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一味选择质疑、不愿相信,就会滑向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边缘。相反,若总是自以为是、偏听偏信,则会陷入他人的陷阱、被人牵着鼻子走。在信息庞杂、诱惑繁多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需要拨开那些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东西,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个人的思考力、判断力。在充满怀疑、嘈杂喧嚣的时代中,我们也需要信仰的力量,需要保持内心的澄澈,养一身浩然之气,别被油腔滑调、世故老道浸染。
保持独立思考,葆有一颗初心,相信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也批判这个世界的假恶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大脑去想、再付之行动,年轻的生命才更饱满更有意义。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90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岛大学陈晓彤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30
积分
19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8-01-20
28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01-20 12:31
|
只看该用户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在这趟逆流之旅中,不可缺少的是质疑和批判精神。如果说学习为舟,那么对于前人的批判就是挽转逆流之势。批判和质疑需要学识和勇气,不是平白无故的从古人的学说中吹毛求疵,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更不是扭曲和胡编乱造,而是实实在在根据自己的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敢于说出自己的发现,哪怕只是蚍蜉撼树,也要坚守。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看待一切学识,以此使舟顺水之势,愈行愈远。
青岛大学陈晓彤 最后编辑于 2018-01-21 09:21:58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90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赵晓宇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1
积分
1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8-01-20
28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01-20 23:00
|
只看该用户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著有的《变形记》是西方文学史上充满文学批评意味的一部著名作品,整体的风格是荒诞怪异的,但这正是西方20世纪20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世态炎凉,人情冷漠,都被这部小说充分地反映出来了。马克思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标准是真善美,这恰恰是文学批评的真理,方法论和行为准则。其中,美的观点要求我们遵循美学原理的基本准则,并拥有较高的艺术独创性和审美价值,历史的观点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视野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表层现象深入剖析并作出艺术性的揭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90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张玉琦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30
积分
19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8-01-19
28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01-21 12:00
|
只看该用户
无论一个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是还需要批判精神的,只有不断地批判,社会才能长足进步,否则就会满足自身现状,停滞不前。如同一个精神健康的人闻过则喜一样,一个相对民主健康的社会也包容和原谅对它的批判。历史可以作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社会,更没有一个“伟人”正确得无以复加,对它或他的批判显而易见才是正确的。但要达到这一点真是好难。这就是为什么批判显得像空谷足音,弥足珍贵。虽然批判享受的待遇比下岗还糟,但批判实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对批判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包容性的大小,几乎可以说决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没有批判精神的人类,与木偶无异;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是羊群的聚居地;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注定要落后挨打;没有批判精神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26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浏览过的版块
信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